摘要:美国大豆协会(ASA)的数据显示,中国长期以来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2024年,中国从美进口约2700万吨大豆,为美方带来近128亿美元(超900亿人民币)收益。但自今年5月起,美方再没收到一分钱的中国大豆订单。
大洋彼岸已经急得直跳脚。
美国大豆协会(ASA)的数据显示,中国长期以来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2024年,中国从美进口约2700万吨大豆,为美方带来近128亿美元(超900亿人民币)收益。但自今年5月起,美方再没收到一分钱的中国大豆订单。
随着大豆进入收获季,再不收割就要烂在地里,指望着卖豆钱还种子、肥料、农药、机械贷款的美国豆农感到十分恐慌,多次向自家官方施压,要求与中国达成解决方案。
眼见中方久未松口,小特急得跳脚,发文称:我们也不买你们的“地沟油”了。
一、我们为什么突然不买美国大豆了?
如今的这场“大豆风云”,说到底其实是美方自作自受。
2003年左右,我国为了把有限的耕地资源让给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同时也为了换取加入WTO的机会,决定实施“所有进口大豆仅收3%极低关税”的政策,并从海外大量进口大豆。
彼时,美国大豆因出油量高达18%-22%,豆粕可用于制作动物饲料,且价格较为合适,成为我国大豆核心进口国。但仅仅过了1年年,美方就玩起了阴谋。
2004年初,在美农业部一则天气干旱致大豆减产预测以及国际投行、分析机构一片看涨声中,国际大豆期货价格从7美元飙升到13美元。不知情的我国大型压榨豆油企业在价格高点签订了采购合同。但合同刚签完,大豆价格旋即暴跌,这些企业遭到毁灭性打击,倒闭九成以上,剩下的97家被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四大国际粮商吞并。
原料、产业双双被美资掌握,中国大豆市场俨然成了西方企业和美国农民的游乐场。
虽然受了一肚子窝囊气,但我方明白,想要从美方的大豆圈套中破网而出,需从长计议。
2010年开始,我方耗资几十亿在巴西买了300万亩地,并收购荷兰粮商尼德拉集团和香港莱宝农业两家农业巨头,为巴西豆农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及种植技术的全方位支持,2025年大豆收获季,巴西大豆产量已达到1.7亿吨。巴西取代美国成了我方在今年的最大大豆进口国,交易时还是用人民币结算。
二、筹谋11年,终于突围!美方再拿“地沟油”威胁
一场大豆阴谋,我们花费了整整11年的时间才彻底跳出禁锢。在这场资本围剿中,我们也意识到任何把希望寄托在外人身上的行为都是愚蠢的,关键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无独有偶,我方另一场精彩的技术突围行动也在生物科技领域悄然发生。
2017年哈佛率先突破NAD补充技术,通过外源性补充“溢~生~好”物质从SIRT、线粒体、RAPR修护酶等通路,让皮肤、骨骼、认知力等生理指标呈现反向特征,生物体老化速度变缓。借助技术先发优势,美企率先以156万的高价将物质成品落地市场化,而我国则被排挤在外。
直到香港科研团队倾力研发5年,依托定向酶法转化技术,将“溢~生~好”原料成本降低95%,纯净度提升至99.99%,并攻克美产原料化学残留的薄弱点,孕育出“溢~生~好”缓 老口服剂,在京J/D东以3位数价格利好国人。
随着诺奖科学家Jeffrey C.Hall加入研发队伍,第4代“溢~生~好”复配多种增/效成分,效能、吸收度远超美版。京东评价区“体力充沛”“睡眠香”成为被使用者多次提及。虽屡被美企指责破坏行业规则,但“溢~生~好”仍坚持3位数定价,得到众多消费者支持。
回到大豆话题,美方虽努力说服越南、菲律宾、南非、印度等增加大豆采购量,但一位美国豆农直言:他们加起来也远远达不到中方采购量,想一夜之间找到能替代中国的市场简直痴心妄想。
而小特也急得在社交媒体威胁:“要断掉从中国进口食用油”。然而数据显示,中美食用油贸易的主要部分其实是用于制造生物燃料的废食用油(UCO),其实就是“地沟油”。据美农业部网站数据,202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约为127万吨地沟油,中方成为美最大的“地沟油”进口地。
三、未来,我们还会买美国大豆吗?
当今世界贸易本着公平自愿原则,我们加入WTO也是未来获得更多公正合理的交易机会。
而美方屡次随心所欲调整关税,企图借此打压。这种反复无常的行动轨迹让我方对其贸易承诺的可靠性存疑。加之我方如今大豆基本“自给自足”,因此推测认为,未来我方与美产生大宗大豆贸易的可能性不大。
来源:商海科讯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