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金秋,首届世界VR产业大会在南昌开幕,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齐聚赣鄱大地,数十万观众涌入VR/AR产业博览会触摸科技脉搏。彼时的南昌,VR企业不足50家,核心技术与龙头企业相对匮乏。
2025世界VR产业大会志愿者服务正式启动
2018年金秋,首届世界VR产业大会在南昌开幕,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齐聚赣鄱大地,数十万观众涌入VR/AR产业博览会触摸科技脉搏。彼时的南昌,VR企业不足50家,核心技术与龙头企业相对匮乏。
七年时光流转,如今的南昌VR产业“生态雨林”蓬勃发展:纳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统计的VR企业达260家,占全省六成以上;2024年产业营收达871亿元,牢牢占据全省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核心地位;9家企业跻身2024年“中国VR50强”,形成覆盖硬件制造、软件研发、内容制作、应用服务的完整生态链。
大会牵引:
从“流量集聚”到“产业扎根”
“办好一次会,激活一座城”。南昌以世界VR产业大会为支点,成功将“大会流量”转化为“产业留量”。连续六届大会,累计吸引2万余名嘉宾现场参会,线上直播观看超1亿人次,权威发布的“中国VR50强”“虚拟现实产业重要成果”等内容,让南昌成为全球VR产业的“风向标”。更具分量的是,大会共促成签约项目359个,总金额达2257.84亿元,华为、阿里、腾讯等头部企业相继落户,为南昌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南昌市小核桃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区,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自研的“核桃智学”平台——仅需简单操作,即可一键生成符合教学需求的教案与PPT,让教师从繁琐的备课流程中“减负”。
小核桃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梁表示:“只需要简单描述需求,选择模板,点击‘生成’,3—5分钟,一份PPT教案就完成了,后期可根据具体需要调整细节,还可以加入教师自己的虚拟数字人。这样一来,教师的备课时间大幅缩短,能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设计课堂互动、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上,教学效率明显提升。”
作为深耕VR领域10年的本土企业,小核桃科技已从单一VR服务商升级为“AI+VR”双轮驱动的行业标杆。截至目前,小核桃科技累计拥有知识产权超110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今年全年销售额预计达3000万元,保持5%—10%的稳定增长。“核桃智学”平台已在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全国500多所高校应用,助力教育工作者实现“高效备课、优质教学”。展望未来,小核桃科技计划在全国布局5—7个知识产权分布点,持续深耕“AI+智慧教育”领域,目标覆盖全国2100所院校,成为“AI+智慧教育”全国龙头品牌。
“南昌长期推动VR产业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科技创新DNA’,无论是科创政策支持、人才环境保障,还是本地院校对前沿技术的接受度,都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发展土壤。”李梁表示。
大会的集聚效应不仅培育了本土企业,更构建起产业生态的“强磁场”。华勤电子等外来硬件龙头落地、联创电子等本土硬件企业深化布局后,迅速形成移动智能终端与VR产业的“双向互动”;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北航江西研究院等10余个创新平台相继扎根,集聚全国70%以上的国家级VR创新资源。2024年“中国VR50强”榜单中,南昌企业数量较2019年增长3.5倍,泰豪创意、江西科骏等本土企业与外来龙头交相辉映,构成“头部引领+梯队发展”的企业矩阵。
场景突破:
从“技术展示”到“千行应用”
在江西科骏实业有限公司展厅,工作人员重点展示了明星产品——K1-800裸眼一体机。工作人员以“海洋生态交互系统”为例,演示了该设备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屏幕上,水母、珊瑚等海洋生物在模拟海洋环境中清晰呈现,不仅能看到生物所处的位置,还能观察其真实形态与游动姿态。
“传统教学多依赖图片和塑胶模具,没法展现动态过程。”工作人员解释道,“比如含水量达90%的水母,现实中很难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近距离观察,但通过这款设备,能把它‘搬’到学生面前,外观、材质、形状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据江西科骏实业有限公司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玉帅介绍,K1-800裸眼一体机配备了24英寸4K大屏,无须配戴眼镜即可实现裸眼3D效果,同时搭配高精度定位相机与空间交互笔,操作便捷且功能全面。依托17项核心专利技术,该设备还斩获美国IDA、法国FDA两大国际设计奖,技术实力获得行业认可。
谈及设备的应用场景,工作人员直言其核心优势集中在抽象教学领域。科骏研发的AI+VR实训系统能将学员技能掌握周期缩短30%,节约设备损耗60%。此外,企业持续推进技术研发,联合清华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攻关底层技术,新增专利47项,累计获知识产权477项,构建“10万+”新形态课程资源库,服务海内外3500多家客户。
江西科骏、格如灵为全国VR+教育领域的龙头企业,落地项目案例均超千例;菱形信息专注于“VR+工业仿真”“VR+文旅”领域,产品市场认可度较高;彤坤科技开发了国内首创的VR多场景心肺复苏培训考核平台,得到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肯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课堂延伸到医院,VR技术正重塑城市运行肌理。七年间,南昌打造了60个省级VR应用示范项目,56个项目列入省级工业发展专项,3个项目获评工业和信息化部先锋应用案例,覆盖教育、医疗、工业、文旅等多元场景;中国联通云VR十大应用场景入选全国虚拟现实产业重要成果。南昌用实践证明:VR已从“酷炫技术”变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实用工具”。
生态筑基:
从“单点支撑”到“全链协同”
南昌VR产业的崛起,源于政策、创新、人才、金融构成的“四链融合”生态体系。规划引领上,南昌先后出台《南昌市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规划》《电子信息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等10余项政策,编制VR产业链“四图”“五清单”,为产业发展精准导航;在政策扶持上,从VR技术试点示范资金到优秀应用项目奖励,形成覆盖企业成长全周期的支持体系,即将修订的新政策更将重点扶持整机制造、核心零部件等关键领域。
一直以来,南昌将VR作为数字经济、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在构建“一城两园”VR产业承载体系的基础上,加快打造南昌未来科学城,聚焦“2+N”产业布局,加速推进园区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数字化、智能化产业承载平台。红谷滩区VR科创城规划近千亩工业用地,用于打造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其中首个高端智能制造招商载体——红谷滩区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占地面积43亩,将于2025年年底建成使用。
创新驱动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密码。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发起成立的虚拟现实制造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聚全国70%以上的国家级虚拟现实领域创新平台和VR产业链各环节代表企业,并建成全省首个XR全链路检测实验室,其研发的聚合物分散液晶全息体光栅材料的感光灵敏度处于国际领先水平。VR领域,全市拥有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6家市级重点实验室。
人才与金融的“活水”持续滋养产业成长。从2022年起,南昌组织开展虚拟现实行业高中级职称申报工作,为专业人才搭建职业发展通道,40人通过评定。此外,南昌未来科学城联合江西工贸学院、新华三集团牵头组建“南昌虚拟现实市域产教联合体”,共同推动VR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金融方面,VR产业基金有序布局,南昌打造了小蓝VR产业基金、VR产业母基金、南昌市现代产业引导基金等产业基金群,助力优质VR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开展“映山红行动”为企业上市保驾护航。
站在新起点,南昌的VR蓝图愈发清晰:将加快红谷滩智能制造基地建设,推动全息体光栅技术产业化;办好2025世界VR产业大会,策划政企对接活动促成优质项目落地;支持创新平台攻克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拓展低空经济、智慧医疗等新场景。从2018年的“初试锋芒”到如今的“集群领跑”,南昌用七年时间证明,内陆城市同样能在新兴产业领域实现“换道超车”。这座以科创为魂的城市,正以更开放的姿态,向世界级VR产业中心阔步前行。
(洪观新闻记者 刘彤/文 喻云亮/图)
来源:南昌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