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博物馆藏姚绶《行书洛神赋卷》,以其俊逸灵动的笔致与深厚的文人意趣,成为明代中期行书艺术的典范之作。此作绫本行书,纵36.4厘米,横183厘米,虽无释文全文,然观其书风,已足见作者对王献之(大令)及赵孟頫(松雪)书艺的深刻领悟。
上海博物馆藏姚绶《行书洛神赋卷》,以其俊逸灵动的笔致与深厚的文人意趣,成为明代中期行书艺术的典范之作。此作绫本行书,纵36.4厘米,横183厘米,虽无释文全文,然观其书风,已足见作者对王献之(大令)及赵孟頫(松雪)书艺的深刻领悟。
姚绶在款识中自谦“不能优入松雪之域”,却也道出其学书路径。赵孟頫追摹“二王”,尤得王献之潇洒之态,姚绶则在此基础上融入己意。卷中笔画跳跃跌宕,提按顿挫间尽显笔力,如“洛神”轻盈起舞,姿态曼妙;结体疏密有致,或欹侧、或端庄,于变化中求统一,颇具“大令”遗风。其墨色浓淡相间,枯润相生,不仅增强了线条的节奏感,更与《洛神赋》辞藻的华彩与情感的跌宕相融合,使文字内容与书法形式相得益彰,真正做到了“点画跳跃不已,与义辞融合”。
此作的珍贵之处,更在于其流传有序的鉴藏历史。经明代项元汴、清代钱天树等名家递藏,每一方鉴藏印都承载着后人对其艺术价值的认可。项元汴“天籁阁”所藏皆为精品,钱天树亦以精于鉴赏著称,二人的青睐无疑印证了姚绶此卷的艺术高度。
姚绶作为“吴门画派”的先驱之一,其书法兼具文人的雅韵与艺术家的才情。《行书洛神赋卷》不仅是他个人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更折射出明代文人对“二王”书风的传承与创新。观此卷,如读《洛神赋》原文,既能感受辞赋的浪漫意境,亦能领略书法的笔墨风流,堪称“名家书名作”的合璧之作,值得后世观者反复品味。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