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7日上午9点,国行版iPhone Air正式开启预售通道,这款曾因eSIM政策问题缺席iPhone 17系列同期首发的机型,瞬间点燃市场热情。据苹果官网实时动态显示,首批库存仅用5分钟便宣告售罄,线下零售店已无现货可预约,线上订单的交付周期已推迟至一周
10月17日上午9点,国行版iPhone Air正式开启预售通道,这款曾因eSIM政策问题缺席iPhone 17系列同期首发的机型,瞬间点燃市场热情。据苹果官网实时动态显示,首批库存仅用5分钟便宣告售罄,线下零售店已无现货可预约,线上订单的交付周期已推迟至一周以后 。
预售火爆背后:价格与产品力的双重吸引力
此次国行版iPhone Air共提供256GB、512GB、1TB三种存储版本,售价从7999元起,苹果同步推出了3期分期付款方案,每月支付2666元即可入手,且每位顾客限购两部 。这一定价策略精准覆盖了介于iPhone 17标准版与Pro系列之间的细分市场,为追求轻薄体验与性能平衡的用户提供了新选择。
产品本身的创新设计成为核心吸引力。作为苹果史上最薄的iPhone,其机身最薄处仅5.6毫米,重量轻至165克,搭配80%再生钛金属边框与超瓷晶面板,在实现极致轻盈的同时,抗裂能力较上代提升4倍。性能上,该机搭载第三代3纳米制程的A19 Pro芯片,配备5核图形处理器与神经网络加速器,配合iOS 26系统的Liquid Glass动态界面,无论是日常使用还是运行3A游戏都能流畅应对 。6.5英寸超视网膜XDR显示屏支持120Hz自适应刷新率与3000尼特峰值亮度,4800万像素融合式主摄可拍摄4K杜比视界视频,进一步强化了产品竞争力。
eSIM政策破冰:上市延迟的关键原因
回溯9月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iPhone Air与iPhone 17系列一同亮相,但因其采用纯eSIM设计(无实体SIM卡槽),而当时中国大陆运营商的虚拟SIM卡业务尚未开启,导致国行版发售被迫延期。转机出现在10月中旬,工信部正式批复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开展eSIM手机商用试验,三大运营商随即宣布支持相关业务,为iPhone Air的上市扫清了政策障碍 。
值得注意的是,国行版iPhone Air针对国内市场进行了专属适配,用户需持设备前往线下营业厅办理eSIM开通手续,暂不支持线上办理 。不过该机型保留了海外漫游功能,出国旅行时可激活其他地区的eSIM服务,兼顾了跨境使用需求。这一适配方案既符合国内监管要求,也延续了eSIM技术的灵活性优势。
市场竞争与用户争议:轻薄旗舰的双面性
iPhone Air的热销恰逢国内eSIM手机市场启动期,OPPO于10月16日同步发布Find X9系列eSIM机型,以4399元起的售价形成差异化竞争,其发布会后一小时预订量便刷新系列纪录,显示出市场对eSIM机型的集体期待 。
但这款苹果新机并非全无争议。从海外市场首批用户反馈来看,其优缺点呈现明显两极化:58%的满意度中,用户对轻薄设计与钛金属质感赞誉有加,称其"兼具iPhone 4的经典美学与未来感";但也有不少用户吐槽续航表现——3149mAh电池虽能支持27小时视频播放,但重度使用下需频繁充电,且30分钟充至50%的速度慢于iPhone 17 Pro系列。单摄设计缺失超广角与长焦镜头的问题,也让摄影爱好者感到遗憾。此外,初期产能仅占iPhone 17系列整体的10%,成为导致现货紧缺的重要原因。
10月22日正式发售后,国行用户将首次亲身体验这款"轻薄与性能平衡"的旗舰机型。随着eSIM生态的逐步完善,以及更多品牌入局,这场"无卡化"手机革命才刚刚拉开序幕。对于消费者而言,在追逐新鲜感的同时,结合自身对续航、摄影的实际需求理性选择,远比跟风抢购更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中关于iPhone Air的存储版本售价、配置参数等信息来源于苹果官网及公开报道,仅供参考,具体以苹果官方最终披露为准。eSIM业务办理流程、资费标准及支持范围,以三大运营商线下营业厅实际说明为准。文中提及的竞品机型信息及海外用户评价,来源于公开网络内容,不构成购买建议。
来源:石头说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