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款国研癌症疫苗获中美双IND批准!全球十大抗癌疫苗重磅梳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7 12:41 2

摘要:还记得几十年前,癌症几乎等于死亡判决。但今天,一场革命正在悄然进行——癌症疫苗的崛起正让“治愈癌症”从幻想迈向现实。与传统化疗、放疗的“无差别轰炸”不同,癌症疫苗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内部特种兵训练”,它教会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消灭癌细胞,实现从“治标”到

还记得几十年前,癌症几乎等于死亡判决。但今天,一场革命正在悄然进行——癌症疫苗的崛起正让“治愈癌症”从幻想迈向现实。与传统化疗、放疗的“无差别轰炸”不同,癌症疫苗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内部特种兵训练”,它教会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消灭癌细胞,实现从“治标”到“治本”的突破。

图源摄图网(已授权)

2025年10月13日,我国研发的通用现货型mRNA肿瘤疫苗EVM14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双批准,成为公司首个实现中美IND“双获批”的mRNA肿瘤治疗性疫苗。

这一重大进展不仅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的癌症疫苗获得了国际认可,更意味着全球癌症治疗正式迈入疫苗新时代。

图源CDE官网

2025年,全球癌症疫苗研发遍地开花,多项临床试验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最有希望改变癌症治疗格局的疫苗突破。

黑色素瘤:mRNA-4157疫苗降低死亡风险62%,有望2027年上市

2025年3月5日,美国疫苗厂商Moderna在投资者会议上表示,该公司有望于2027年推出首款mRNA肿瘤疫苗。

据公开资料显示,该疫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用,可解除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提升疗效。在该疫苗联合Keytruda治疗黑色素瘤的Ⅱ期试验中,患者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了44%。目前该疫苗还有3个Ⅲ期临床试验在同时开展(包括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鳞癌),预期最早在2027年上市

在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个体化新抗原疗法mRNA-4157(V940)联合Keytruda (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 治疗已切除黑色素瘤:mRNA-4157-P201(KEYNOTE-942)试验的3年更新数据,其惊艳的研究数据使之有望成为首款上市的mRNA肿瘤疫苗!

数据截止至2023年11月3日,在KEYNOTE-942研究中,数据显示,联合研发的基于患者肿瘤DNA的个体化治疗mRNA-4157/V940疫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RFS),将高危III/IV期黑色素瘤患者的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49%,远处转移或死亡风险降低62%。与单药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的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MFS)也得到了有临床意义的持续改善。

早在2023年2月23日,默沙东宣布,在研mRNA癌症疫苗mRNA-4157/V940联合Keytruda组合疗法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高危黑色素瘤患者接受完全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

目前国内众多癌症疫苗招募主要癌种包括:晚期恶性实体肿瘤(包括但不限于晚期实体瘤/非小细胞肺癌、晚期胰腺导管腺癌、淋巴瘤、卵巢癌、食管鳞状细胞癌等)等。

肾癌:100%患者3年未复发

2025年2月6日,《Nature》杂志发布了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与耶鲁大学的重磅研究成果:9名高风险肾癌患者术后接受个体化新抗原疫苗(PCV),中位随访40.2个月,100%未复发,相当于超过3年均无癌症复发。

研究显示,疫苗在短短三周内就能诱发免疫反应,疫苗诱导的T细胞数量平均增加了166倍,并且这些T细胞在体内保持高水平长达3年之久。

所有患者均产生了针对PCV抗原的T细胞免疫反应,包括针对VHL、PBRM1、BAP1、KDM5C和PIK3CA中的RCC驱动突变。

该研究结果表明,高风险 RCC 中的新抗原靶向 PCV 具有高度免疫原性,能够靶向关键驱动突变并可诱导抗肿瘤免疫。这些观察结果,加上所有9例接种疫苗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凸显了 PCV 作为 RCC 有效辅助疗法的前景

实体瘤:病灶完全缓解且生存超3年

近日,国际著名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刊登了基于mRNA的个体化新抗原特异性免疫疗法autogene cevumeran (BNT122),与PD-L1阻断剂atezolizumab(阿替利珠单抗,Tecentriq)和化疗连用,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1期临床研究结果。

自基因 cevumeran(BNT122/RO7198457)是一种基于mRNA的个体化新抗原特异性免疫疗法,该疗法根据从每位患者肿瘤组织中获得的肿瘤特异性体细胞突变数据设计,以刺激针对多达 20 种新抗原的 T 细胞反应,旨在降低肿瘤复发风险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纳入本次研究的213例患有癌症和局部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无法治愈的恶性肿瘤的患者,主要包括胃癌、微卫星稳定性结直肠癌、三阴性乳腺癌、黑色素瘤、肾癌、肾细胞癌、尿路上皮癌、非小细胞肺癌、直肠癌。

研究结果显示,黑色素瘤患者(n=9)客观缓解率为33.3%,肾细胞癌患者(n=12)客观缓解率为33.3%;尿路上皮癌患者(n=11)的客观缓解率为 18.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10)的客观缓解率为10.0%。

在剂量递增队列中,个别患者表现出持久的临床益处:胃癌患者在 50 μg 单药治疗队列中达到完全缓解(CR)。联合治疗队列中,直肠癌、乳腺癌患者分别达到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

此外,在近期一项关于胰腺导管腺癌 (PDAC)采用cevumeran疫苗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中,16例手术切除的PDAC患者接受了顺序辅助治疗——atezolizumab、cevumeran和mFOLFIRINOX化疗。

50%(8/16)的患者检测显示诱导出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经过中位3年的随访,获得新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RFS)显著长于无疫苗激发免疫反应的患者。获得免疫反应组中位RFS尚未达到,未获得免疫反应组中位RFS为13.4个月。

胰腺癌、肺癌:肿瘤疫苗Tedopi延长患者生存期、降低死亡风险双开花

在2025年ASCO大会上,一款现货型肿瘤新抗原肿瘤疫苗OSE2101(Tedopi)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2期临床研究结果公布。

源自globenewswire官网

PDAC是一种起源于胰腺导管的高度侵袭性癌症,约占所有胰腺癌的 95%。手术切除是PDAC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但由于病情已到晚期,仅有15%~20%的患者在确诊时可行手术切除。即使手术成功,预后仍然不佳,复发的可能性很高。新辅助疗法(即手术前进行的治疗)的进展提高了实现边缘阴性切除术的几率,这意味着在切除组织的外缘没有发现癌细胞。然而,长期生存率仍然很低,这凸显了持续研究和开发更有效的全身疗法的必要性,以改善PDAC切除术后患者的预后。

结果显示,Tedopi联合FOLFIRI化疗维持治疗晚期胰腺癌,在2期试验中使患者 12 个月总生存率达65%,达预设目标,耐受性良好,两例完全缓解,展现治疗潜力。

OSE2101(Tedopi) 是一种新抗原(neoepitope)癌症疫苗。所谓新抗原,是指癌细胞基因突变后产生的独特蛋白,这些蛋白只存在于癌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中。OSE2101通过识别这些新生抗原,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

Tedopi疫苗的设计堪称巧妙。它如同一位精准的“免疫教官”,同时靶向训练免疫T细胞识别5种在多种肿瘤中普遍存在且高表达的肿瘤相关抗原片段(表位)。这种“五箭齐发”的策略,旨在有效应对肿瘤内部千变万化的异质性,为攻克顽固的胰腺癌提供了全新的武器。

除了公布Tedopi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取得的积极成果,据官方消息获悉,前不久OSE Immunotherapeutics 和 FoRT 基金会已完成了 Combi-TED 第 2 阶段试验的招募,共招募了 105例HLA-A2 阳性患者,以评估 Tedopi 癌症疫苗组合对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这项三组研究比较了 Tedopi 加 nivolumab、Tedopi 加多西他赛或单独使用多西他赛作为一线化学免疫疗法后的二线治疗。该试验的主要终点是 1 年生存率,预计 2026 年下半年将公布最终结果。

在此之前,Tedopi®疫苗就已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23年9月11日,《Annals of Oncology(肿瘤学年鉴)》刊登了同行评审的 T 细胞表位癌症疫苗Tedopi® (OSE-2101)在第三阶段临床试验(ATALANTE-1)中取得的积极结果,主要用于在HLA-A2 阳性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单药治疗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ICI) 继发耐药的三线 NSCLC 患者。

▲截自《Annals of Oncology》

Tedopi® 是一种新型基于T细胞表位的癌症疫苗,针对五种肿瘤相关抗原,是一种激活和分化的现成免疫疗法,可扩大 HLA-A2 癌症患者的肿瘤特异性 T 淋巴细胞,对于在化疗和PD-1治疗后仍然存在疾病进展的患者不失为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来自随机国际 3 期研究的积极数据显示,新型癌症疫苗 Tedopi® 与标准护理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化疗相比,单药治疗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生活质量,可提高总体生存率,1年总生存率为44.4%,明显优于化疗的27.5%。

截止到2021年1月15日,中位随访 24.8 个月后,Tedopi®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 11.1 个月,标准化疗组为 7.5 个月。与标准化疗相比,Tedopi® 组中位生存期多出3.6个月,死亡风险降低41%,治疗相关的3~5级不良反应明显减少(38% vs 68%)。

典型病例

1名54岁的晚期肺癌患者在经过5次的新型肺癌疫苗注射后,肿瘤就迅速萎缩,靶病灶总和减少41%(直径从39mm降至23mm),截止报道时,生存期已经超过20.6个月,目前仍在随访中。

典型患者病例(部分缓解)

肝癌:国研疫苗让患者生存期超4年

中国自主研发的肿瘤新生抗原mRNA疫苗产品——LK101注射液近期成功获得美国FDA的临床试验申请批准。这是中国首个在FDA获批的肿瘤新生抗原mRNA疫苗产品,标志着中国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创新实力得到了国际认可。

LK101是一种个性化的新抗原靶向癌症疫苗,也是一种基于树突状细胞(DC)的mRNA疫苗。它采用专利技术结合了mRNA和DC的优势,根据数十种患者特异性肿瘤突变信息将编码个性化肿瘤抗原靶点的mRNA转导到树突状细胞中,从而激活针对癌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源自ascopubs官网

首次人体试验的惊艳数据初步证实,这款疫苗与消融术相结合可显著降低肝细胞癌患者的复发率。

疫苗接种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8.4个月和38.8个月。消融对照组有3名患者死亡,而所有接种疫苗的患者均存活。这意味着12名接受疫苗的患者生存期长达4年以上!

该研究结果表明, LK101与消融疗法相结合具有可控的安全性,显示出免疫激活的证据和延长生存期的潜力。与常规消融相结合,基于新抗原的 mRNA 负载的DC疫苗是一种治疗 HCC 的有前途的免疫疗法。

肺癌:多方突破,晚期患者迎来新希望

肺癌作为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近期在疫苗治疗领域也有多项突破。

1.BNT116肺癌疫苗

BNT116是一款由BioNTech制造的研究性治疗性RNA-脂质体癌症疫苗,使用与Covid-19疫苗类似的信使RNA(mRNA),编码六种常见于非小细胞肺癌的共同抗原。

在经多线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该疫苗已展现出可控的安全性。当它与cemiplimab联合使用时,疾病控制率(DCR)高达80%。

2.古巴肺癌疫苗(CIMAvax-EGF)

CIMAvax-EGF是古巴研发的治疗性疫苗,由重组人EGF与P64组成,专门针对非小细胞肺癌。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诱导人体产生抗EGF抗体,阻断癌细胞依赖EGF的营养供给,从而“饿死”癌细胞。

Ⅲ期临床数据显示,该疫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疫苗接种组中位总生存期达12.43个月,较对照组的9.43个月提升32%。

一位54岁女性III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该疫苗治疗后,肿瘤显著缩小,自确诊起存活时长达到48个月(4年),远超晚期肺癌患者的平均预期寿命。

胃癌:晚期患者实现完全缓解25个月

2022年6月,《自然》子刊公布的一项新抗原疫苗研究引起了巨大轰动。

一位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首次接受Neo-MoDC(个性化新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疫苗和PD-1治疗后,病灶完全消失并持续长达25个月。

这是已知的第一项在胃癌中通过基于新抗原的DC疫苗和PD-1治疗实现完全和持久肿瘤消退的研究结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Science Advances》也曾报道一则晚期胃癌治疗奇迹:52岁女性确诊晚期胃癌伴卵巢植入转移,此前已接受多线治疗,但因肿瘤负荷巨大,病情持续进展,预计总生存期仅3-6个月。

2022年2月3日起,患者接受LPP-PCV mRNA疫苗联合维多珠单抗、派姆单抗的治疗方案,奇迹般实现8.4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治疗期间,患者达到部分缓解,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

间皮瘤:客观缓解率31%

2024年2月5日,新型免疫治疗癌症疫苗临床阶段生物技术研发公司Ultimovacs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 已授予该疫苗快速通道资格,作为与伊匹木单抗 (Yervoy) 和纳武利尤单抗(Opdivo) 联合治疗不可切除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附加疗法。

截图源自《Cancer network》官网

该适应症包括基于疫苗的组合作为一线患者的治疗方法。该指定的支持数据来自 2 期伊匹木单抗 (Yervoy) 和纳武利尤单抗(Opdivo) 加/减 UV1 疫苗接种 (NIPU) 试验 (NCT04300244),并且在2023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大会(ESMO)上公布了NIPU试验的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与纳武利尤单抗相比,联合UV1治疗带来了统计学上显著且具有临床意义的总生存 (OS) 获益。接受 UV1 加伊匹木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治疗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 15.4 个月,而单独接受伊匹木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1.1 个月。中位观察时间为 17.3 个月。

癌症疫苗与研究药物联合治疗也带来了客观缓解率(肿瘤至少减少30%)的改善。值得一提的是,接受 UV1联合双免疫治疗的患者,其客观缓解率高达31%,而仅接受双免疫治疗的患者只有16%这表明UV1联合双免疫治疗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获益。

Ultimovacs 首席执行官也表示:“我们很高兴 FDA 已在 2 个不同的高级适应症中授予 UV1 快速通道资格,这突显了我们癌症疫苗方法的潜力。”

胰腺癌、肺癌:肿瘤病灶显著消退

2024年6月24日,由我国知名医疗团队在国际医学顶刊《Cell Research》发表了报道了mRNA肿瘤疫苗研究新进展: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报道针对KRAS G12V单靶点的mRNA肿瘤疫苗在实体肿瘤中的治疗效果,为传统治疗无法耐受或者耐药的晚期肿瘤患者带来新希望。

图源Nature官网

此前国外已经有研究证明多靶点个性化mRNA肿瘤疫苗安全性和初步疗效,以及术后患者的个性化mRNA肿瘤疫苗应用,证实了mRNA作为实体瘤有效免疫疗法的潜力。

研究人员报告了KRAS G12V是HLA-A*11:01型患者很好的新抗原候选者,针对KRAS G12V的单一新抗原mRNA疫苗和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联合在两名终末期癌症患者中诱导肿瘤缩小。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mRNA癌症疫苗的创新之处在于,他们开发的是针对单一固定靶点的mRNA疫苗。与需要复杂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和漫长生产时间的多靶点个性化mRNA疫苗相比,这种疫苗对终末期患者尤其有意义,因为他们的治疗时间窗口非常有限。

实体瘤:剑指多种KRAS突变

近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近日公示,我国申报的1类新药ABO2102获得临床默示许可,拟ABO2102单药或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KRAS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

这款1类新药是一款覆盖多种KRAS突变的新型mRNA肿瘤疫苗,适用于携带KRAS 5种常见突变中任意突变的实体瘤患者。该产品已于今年5月获得美国FDA的临床试验许可。

临床前研究中,ABO2102治疗性肿瘤疫苗展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并实现了对HLA(人类白细胞抗原)亚型的广泛覆盖。该疫苗具有多靶点抗原设计:同时编码了5种常见KRAS突变抗原的mRNA分子,在细胞内翻译生成抗原后,经由MHC-I/II类分子递呈,激活CD8⁺细胞毒性T细胞与CD4⁺辅助性T细胞的双重免疫反应,实现对KRAS突变抗原的精准识别与攻击。因此,这款疫苗产品可覆盖更广泛的KRAS突变类型。

ABO2102有望将KRAS靶向治疗的模式从“被动抑制”转变为“主动免疫清除”。该疫苗基于多表位抗原设计,精准覆盖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及结直肠癌等高发瘤种。

除此之外,ABO2102还能用于晚期患者挽救治疗,也可作为早期术后辅助治疗手段。与此同时,该疫苗可与化疗、放疗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联合使用,构建多维协同的肿瘤治疗体系。

实体瘤:晚期患者病灶大缩43%

2022年8月1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DE)官网显示,我国自主研发的JCXH-211在国内申报临床,这是其首款进入临床阶段的创新药。其实早在2022年3月,JCXH-211已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新药临床试验(IND)批件,成为国内首款获得西方主要国家 IND 批件的 mRNA 药物。

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其1a期临床试验的振奋数据震撼公布,该疫苗在黑色素瘤、乳腺癌、头颈癌、鼻咽癌、肉瘤等多种实体瘤中,均展现出强大的抗肿瘤活性。

图源来自ASCO官网

JCXH-211是一种基于自复制mRNA的编码人白细胞介素-12(hIL-12)的新型药物,是全球首款表达细胞因子的自复制mRNA,在多种实体瘤如黑色素瘤、乳腺癌、头颈癌、鼻咽癌及肉瘤中展现出显著抗肿瘤活性。该疫苗通过脂质纳米颗粒包裹,可在肿瘤组织中特异性延长IL-12表达,激活免疫反应并减少全身毒性,成功将“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

在1a期临床试验中,针对10例晚期癌症患者(包括3例乳腺癌、3例黑色素瘤、2例头颈癌、1例肉瘤、1例鼻咽癌)的研究显示,有3例患者(乳腺癌、头颈癌、黑色素瘤)在JCXH-211治疗后病灶缩小,缩小率分别为13.0%(5μg)组、33.3%(25μg组)、43.0%(50μg组)。值得注意的是,25μg剂量组的头颈癌患者,其非注射部位病变也缩小31%,提示存在远端效应。

此外,治疗后T细胞和NK细胞浸润显著增加,最高达138倍,表明其在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患者中具有明确的抗肿瘤效果。

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我国在mRNA疫苗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也为全球实体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无癌家园小编也将在今后关注这一癌症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时向各位癌友们报道。

小编有话说

目前,肿瘤疫苗临床试验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在不同肿瘤类型中取得疗效突破的好消息也不断传来。新型肿瘤疫苗已经在延长晚期实体瘤患者生存期方面展现了不错的实力。

来源:无癌家园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