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美军当私人打手?专家怒揭特朗普套路:先造谣后镇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7 10:59 1

摘要:多年以来,众多民主问题专家持续警告,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正将国家推向威权主义的边缘。早在他的第一个任期,特朗普就曾以一系列史无前例的举动,挑战着美国民主制度的根基——尤其是在他拒绝承认2020年大选结果之后。当特朗普去年成功获得连任,外界普遍预测,在第一个任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多年以来,众多民主问题专家持续警告,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正将国家推向威权主义的边缘。早在他的第一个任期,特朗普就曾以一系列史无前例的举动,挑战着美国民主制度的根基——尤其是在他拒绝承认2020年大选结果之后。当特朗普去年成功获得连任,外界普遍预测,在第一个任期中已被削弱的美国政治体系,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存续考验。部分研究民主与法西斯主义的顶尖学者,甚至为此选择离开美国。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尼古拉斯·格罗斯曼,便是深切忧虑特朗普及其影响的政治学家之一。在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将近九个月,并采取了向美国城市部署国民警卫队等一系列争议举措之后,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就美国是否正滑向威权主义,以及这一趋势能否被遏止等问题,与格罗斯曼展开了对话。

格罗斯曼坦言,对于威权主义能否在美国扎根这一问题,他坚信“这一切同样可能在这里发生”。他指出,那些抱持“美国例外论”,认为威权主义绝不可能降临本土的人,“过去总是错的,现在更是如此”。

但格罗斯曼同时认为,尽管现有制度已经出现了难以轻易修复的裂痕,但并非完全没有挽回的余地。

他分析道,21世纪以来,民主倒退的现象在全球普遍存在,匈牙利、俄罗斯、印度、秘鲁、以色列和委内瑞拉都是典型案例。这些国家的当权者通过合法途径上台,随后却滥用权力来瓦解制度内部的制衡机制,为自身谋取不公平的优势。这些政治体系,如今通常被称为“竞争性威权主义”,或“非自由民主”。格罗斯曼补充说,政治学家们可能会将某些国家归入一个“中间地带”,而美国,正处于这种状态之中。

格罗斯曼表示,特朗普政府对威权主义的渴求“似乎永无止境”,但其实现这一目标的“能力”仍然有限。如果单纯以宪政民主的标准来衡量美国的现状,“情况确实非常糟糕”。

不过,美国距离俄罗斯那样根深蒂固的威权体制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俄罗斯,普通人可能仅仅因为表达异议就遭遇“被消失”的命运。同时,美国也尚未出现20世纪典型的威权主义特征:动用数万精锐部队实施戒严,为长期的军事接管或统治铺路。

格罗斯曼指出,针对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施政,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大量来自公民社会的反弹。 近期美国深夜脱口秀主持人吉米·金梅尔的节目遭遇停播后,因强大的舆论压力而复播,就是一个虽小却有代表性的例子。

事件的起因是,吉米·金梅尔在他主持的节目《吉米·金梅尔直播秀》中,暗示美国极右翼活动家查理·柯克遇刺案的嫌疑人是一名特朗普的支持者。随后,由特朗普任命的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便公开威胁,要对该节目的播出平台美国广播公司(ABC)及其母公司迪士尼采取行动。ABC一度停播了金梅尔的节目,但在巨大的公众压力下,最终撤销了这一决定。(尽管嫌疑人的具体动机尚不明确,但据其母亲向检方透露,他近期的政治立场已转向左翼。)

相比之下,在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治下,即便是一档讽刺性的木偶剧,也未能在其二十余年的执政期内逃脱国家的审查。格罗斯曼认为,以此为参照,美国国内支持民主、反对威权的力量虽然“尚能维持”,但“绝不算强大”,并且他预见局势“还会进一步恶化”。

格罗斯曼认为,当前美国正经历一个“尤为威权主义”的时期,其突出表现就是特朗普以所谓“内战”为借口,在违背地方政府意愿的情况下,强行在全国多座城市部署或试图部署国民警卫队。

他强调,将国民警卫队联邦化本应只适用于“特殊情况”,而特朗普正通过捏造叛乱和犯罪失控的谎言,来为自己的部署行为辩护。格罗斯曼将此举称为特朗普第二任期的一种“极权主义特征”与“典型的法西斯行径”。他指出,这些部队的行动“重点并非打击犯罪”,并强调后者是警察而非军队的职责。事实上,部署到首都华盛顿的国民警卫队士兵,甚至被目击到在执行景观美化的任务。

这些部署行为面临着诸多法律层面的质疑,地方法院的法官们似乎也并不认同其合法性。加州联邦地区法官查尔斯·布雷耶在九月的一项裁决中写道,特朗普在洛杉矶部署国民警卫队的理由是“表面上为了平息叛乱并确保联邦移民法的执行”,但布雷耶强调,“当地根本不存在叛乱”。

地方法院的裁决,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美国的制衡体系仍在运转。但一个更关键的问题悬而未决:如果相关案件最终上诉到曾多次支持政府立场的美国最高法院,它是否还会做出同样的判断?

格罗斯曼对此表示:“如果最高法院的多数派真能捍卫宪法,那将意义重大。”但他坦言自己对这一前景“持怀疑态度”,特别是考虑到去年,保守派大法官们曾在里程碑式的争议案件中,支持了特朗普关于总统豁免权的主张。格罗斯曼称那项裁决“严重违背了美国的核心精神”。

同时,格罗斯曼还提到,特朗普政府近期在加勒比海域针对所谓“毒品恐怖分子”船只的军事打击,也应放在同样的框架下审视。批评者认为,这些未经美国国会批准的行动,同时违反了美国国内法和国际法。特朗普政府单方面将贩毒嫌疑人定义为“敌方战斗人员”,并授权对其使用致命武力,这在反对者看来,无异于法外处决。

格罗斯曼总结道:“特朗普在他的第二任期里,正将美军视为一支私人武装,其职能是巩固个人权力、打击国内外政敌,而完全无视法律、原则或国际准则。”

美国国会未能阻止特朗普在加勒比地区持续的空袭行动,这再次印证了总统对自身权限的宽泛解释,正在不断冲击美国政治体系的边界。

格罗斯曼认为,这只是特朗普政府众多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不断突破底线”,从而“让美国民众逐渐适应各种非民主、非法乃至威权的行径”。他强调,“未来的走向将很难预测”。

当国民警卫队的士兵奉命在城市里修剪花草,当未经国会批准的军事打击成为常态,底线正被悄然重塑。人们或许很难预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但从深夜脱口秀的风波到地方法院的判决,微弱的制衡之声依然存在。天平的两端,一端是不断被推向极限的权力,另一端则是那些看似分散却仍在运转的制度齿轮。它们最终能否咬合,将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走向。

当制度的边界被反复试探,普通人的选择会带来什么改变?欢迎在评论区写下你的思考。

来源:日新说Copernicium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