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女孩“千杯不醉”,喝酒像喝水,医生检查后发现原因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7 02:29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815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湖南长沙的李婷(化名)刚满24岁,是朋友眼中“最能喝的女孩”。每次聚餐,她几乎从不推杯换盏,白酒一杯接一杯,脸不红心不跳,连醉意都难寻。

有人开玩笑说她是“酒神附体”,也有人劝她少喝点,毕竟女生喝这么多酒,身体吃不消。可李婷总是笑着说:“我天生酒量大,喝酒就像喝水。”

直到一次体检,她才意识到,自己并不是“酒量好”,而是身体出了问题。

体检当天,李婷的转氨酶水平高得惊人,γ-谷氨酰转肽酶(GGT)也远超正常值。医生皱着眉头问她:“你平时喝酒多吗?”

李婷如实回答:“几乎每天都喝,白酒也能喝半斤以上。”

医生随即安排了肝脏B超和基因检测,结果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李婷患有先天性酒精代谢异常综合征,且存在乙醛脱氢酶2基因缺陷(ALDH2缺陷)。

这意味着,她“喝不醉”并不是因为“酒量大”,而是因为体内的酒精代谢路径出了问题,酒精在体内大量积累却无法被有效代谢

正常人饮酒后,酒精在肝脏中依次通过两种主要酶的代谢:

乙醇脱氢酶(ADH)将酒精转化为乙醛;

乙醛脱氢酶(ALDH2)再将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代谢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但对于像李婷这样的ALDH2缺陷患者来说,第二步代谢过程严重受阻。乙醛无法顺利转化,而在体内不断积累,反而会对神经系统产生麻痹性作用。

这也解释了她喝酒为什么不脸红、不晕、不醉。看似“能喝”,其实是大脑对酒精的警报系统已经“失灵”

中南大学某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解释:“这类人群‘不醉’的背后,其实是对酒精的耐受性异常,并不代表酒精对身体的伤害变小,反而肝脏损伤更隐匿、更严重。”

李婷的B超结果显示,她的肝脏已经出现轻度脂肪肝肝纤维化早期表现。这意味着,肝脏内部的细胞已经受到破坏,部分组织开始被纤维组织替代。

不少人以为只有“喝醉了才伤肝”,其实这是个严重误区。研究表明:

即便没有醉酒症状,长期饮酒依旧对肝细胞造成持续性损害,尤其是乙醛的毒性,会导致肝细胞坏死,进而引发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据《中华肝脏病杂志》2021年发布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酒精性肝病的患病人数逐年增长,已成为仅次于乙肝的第二大慢性肝病病因

事实上,像李婷这种“喝酒不醉”的人,并不少见。

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病科一项研究统计,中国人群中约有30%携带ALDH2活性降低或缺失的变异基因,这部分人群对酒精代谢能力本就较差。

而一旦把“喝不醉”当成“能喝”的资本,往往错把身体的“求救信号”当成“天赋异禀”,最终拖到肝功能严重受损才发现问题。

医生提醒:酒精造成的肝脏损伤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尤其在早期,只有通过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才能发现。等到出现食欲减退、乏力、腹胀、皮肤变黄等表现时,往往已进入肝炎或肝硬化阶段。

确诊后,李婷开始接受系统治疗,并在医生建议下彻底戒酒。她说:“现在才知道,原来‘不醉’不是本事,而是身体在默默承受。”

医生也强调,没有所谓的“安全饮酒量”,尤其对女性、青少年以及有酒精代谢基因缺陷的人群来说,任何酒精摄入都可能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为了保护肝脏,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完全戒酒:尤其是已出现肝功能异常或家族有肝病史者;

定期体检:每年进行一次肝功能和肝脏B超检查;

合理饮食:减少高油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

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对肝脏代谢负担较大的药物,如某些止痛药;

保持健康体重: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减少肝脏负担。

写在最后

李婷的经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喝不醉”不是身体好,而是更需要小心

酒精对身体的伤害是“滴水穿石式”的,一点点积累,一点点侵蚀。等到真正“出问题”的那天,往往已不是“小毛病”。

如果你或你的亲人也属于“酒量大”“不易醉”的人群,不妨做一次基因检测或肝功能检查,别让“酒桌上的英雄”变成病床上的患者。

[1]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国成人酒精性肝病流行趋势分析[J]. 2021, 29(10): 809-814.
[2] 国家卫健委. 《健康中国行动——合理膳食行动方案(2019—2030年)》.
[3]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酒精代谢障碍的临床识别与干预指南(2022年版).

来源:健康新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