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拒外资到85亿套现!年销30亿国产汽水大窑,终成美国资本摇钱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7 10:22 2

摘要:”——上周撸串,隔壁桌小哥刚拧开瓶盖就皱眉,一口下去直接喊老板换冰峰。

“大窑变味了?

”——上周撸串,隔壁桌小哥刚拧开瓶盖就皱眉,一口下去直接喊老板换冰峰。

老板撇嘴:“冰峰也涨价了,6块。

”那一刻,整条烧烤街像被按了暂停键,玻璃瓶碰杯的清脆声突然尴尬。

没人想到,把“大窑”送上热搜的,不是它有多猛,是它悄悄换了糖。

配料表第三行,白砂糖→果葡糖浆,字体没小一号,但老粉舌头比尺子准。

抖音上#大窑变味#2亿播放,高赞评论一句戳心:“小时候偷喝老爸的那口辣嗓气儿,被资本兑水了。

更扎心的是,很多人今天才反应过来——去年这牌子早不是国货。

KKR掏钱那一刻,对赌协议就写死:2026卖不到50亿,创始人得把股权再买回来。

翻译成人话:三年冲业绩,不冲就赔钱。

于是2025一开年,大窑像喝了红牛,便利店、商超、加油站全家桶全铺货,250ml迷你玻璃瓶卖4块,买十赠一,堆成小山。

结果玻璃比汽水先碎,运输破损率飙到8%,同行听了直咧嘴:这哪是卖货,这是捐玻璃。

餐饮基本盘也跟着晃。

烧烤店渗透率63%,火锅店41%,看着唬人,可翻台率一掉,老板最先砍的就是毛利低的饮料。

大窑给终端的开价是“瓶盖回收返5毛”,以前算厚道,现在元气森林直接扫码返2块红包,年轻人扫码比翻菜单还快。

情怀在二维码面前,一秒破防。

资本不是没干活。

KKR把供应链系统换成数字码,一季度成本砍了15%,省下的钱全砸广告。

地铁灯箱、电梯屏、短视频开屏,全是“大汽水,喝大窑”,魔性循环。

可省下来的15%追不上原料涨的22%,PET、玻璃、铝,全线飘红。

冰峰干脆换铝瓶,8块瞄准高端;北冰洋联名故宫,溢价30%仍秒空;二厂汽水在武汉开沉浸式体验店,打卡送搪瓷缸,年轻人排队三小时。

大窑想跟,发现手里只剩“情怀”两张牌,还被打折甩卖。

最尴尬的是代工厂。

去年西南新增三家,产能是上去了,口感却玩起了漂移。

黑猫投诉里87条“这批没气儿”“那批太甜”,客服统一回复“批次差异”。

消费者不惯病,直接转投新势力:元气森林气泡水+果汁,18-25岁占有率39%,超市货架一眼望去,彩色罐体像彩虹,大窑绿瓶夹中间,像上世纪的邮筒。

有人算过账:对赌倒计时18个月,离50亿还差整整20亿,平均每月得卖1.1亿。

靠餐饮?

天花板已经看见。

靠便利店?4块迷你瓶复购率连三成都不到。

只剩降价促销,可再降,糖浆都换过了,再砍就真成“糖水+色素”。

网友神评:原来“战狼”不是冲出好莱坞,是冲进财务报表。

也有人间清醒:“只要好喝,谁控股重要吗?

”数据啪啪打脸:65%消费者压根不知道大窑已外资,知道的人里又有28%直接拉黑。

情怀这张遮羞布,被数字撕得干净。

留给大窑的路只剩一条——在18个月内把口味调回去、把玻璃瓶换成铝瓶、把价格锚到5块生命线,同时祈祷原料别再涨。

任何一步踩空,50亿对赌就兑现,到时候就不是变味,是变脸。

烧烤摊的夜色里,老板把最后一箱大窑搬到角落,拆开冰峰的新铝瓶,灯光下泛着冷白光。

没人记得,三年前那个“啪”一声开瓶、气泡冲喉的绿瓶子,也曾是国产汽水里的硬汉。

资本退场时,硬汉也得学会低头。

至于低头之后,还能不能抬头——看天,看嘴,看18个月后的那张财报。

来源:诗意海燕VQ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