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风起,蟹脚痒”。微山湖二十万亩碧波间,正孕育着至鲜美味,以蓬勃的姿态,迎来一年中最肥美的时光。虽然气温渐降,但清晨的蟹塘边却是一派热火朝天:养殖户们踩着水靴,将围网从水中拉起,那青壳白肚、金爪黄毛的精品大闸蟹在网中翻腾,溅起的水花混着渔民的欢声笑语,在微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康岩
“秋风起,蟹脚痒”。微山湖二十万亩碧波间,正孕育着至鲜美味,以蓬勃的姿态,迎来一年中最肥美的时光。虽然气温渐降,但清晨的蟹塘边却是一派热火朝天:养殖户们踩着水靴,将围网从水中拉起,那青壳白肚、金爪黄毛的精品大闸蟹在网中翻腾,溅起的水花混着渔民的欢声笑语,在微山湖区奏响一曲丰收的乐章。
曾几何时,微山湖大闸蟹虽有好品质,但因品牌缺失和流通渠道单一,多以低价批发给苏南商贩,为他人做“嫁衣”,品牌价值被打折扣如今,随着“鱼虾蟹混养”生态模式的推广、国家级智慧渔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蟹二代”精深加工的探索,以及电商直播的助力,这只“北方名蟹”不仅捧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好品山东”的金字招牌,其品牌价值已跃升至惊人的95.26亿元,更实现从“应季尝鲜”到“四季可享”的跨越。
生态、数据说话
老湖湾里养出“好蟹”
“今年螃蟹品质特别好,每只都在三两以上,蟹黄饱满,肉质清甜!”在微山县高楼乡的蟹塘边,养殖户刘海清一边将刚捕捞的螃蟹装入竹筐,一边笑得合不拢嘴。他承包的140亩蟹塘,采用的是“鱼虾蟹立体混养”生态模式——水面养蟹、水下养鱼,螺蛳和水草自然生长,形成一套科学严密的闭环生态链。“以前单养蟹,水质容易坏,还得经常投饲料。现在混养后,鱼吃残饵,蟹吃水草和螺蛳,不用频繁换水,螃蟹肉质更紧实,亩产还比往年多了50斤,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刘海清口中的“生态密码”,正是微山湖大闸蟹品质稳定的关键。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湖泊,微山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历经20年持续治理,让湖区优良水体率达到100%。清澈的湖水、平坦的河床、高达60%的水草覆盖率,为大闸蟹提供天然的“五星级”宜居环境。
“养蟹先养水,蟹大小看水草”,这是当地渔民流传多年的养殖智慧,如今更被赋予科学内涵——在韩庄湾养殖基地,“三池两坝”生态净化模式已全面推广:将养殖塘分成沉淀池、养殖池和净化池,通过两道坝过滤水体,让每一口塘的水都保持清澈;投喂时则采用独创的“三荤三素一碗汤”精准配方,以鱼虾田螺为“荤”、大豆玉米水草为“素”,再配上微山湖湖水,确保大闸蟹营养均衡。
“你尝尝这蟹肉,带甜味儿!”微山县韩庄湾养殖基地负责人张贤明拿起一只刚掰开的母蟹,橙红色的蟹黄瞬间溢出。经检测,微山湖大闸蟹雄蟹粗蛋白含量不低于15%,雌蟹不低于17%,远超普通蟹类标准。如今,这里的大闸蟹不仅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微山县更拿下“中国河蟹生态养殖示范县”称号,并推进国家级智慧生态渔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将经验上升为行业标准。“以前别人问我微山湖蟹好在哪,我只能说‘水好’,现在有生态模式和数据说话,底气更足了,我们的好蟹有了科学的身份证!”张贤明笑着说。
品牌正在突围
养得好更要卖得出
“家人们看清楚了!这只母蟹去绳称重三两五,蟹黄满到溢出来,今天下单、明天就能送到家!”在韩庄湾基地的直播间里,补光灯照亮了主播手中的大闸蟹,青亮的蟹壳泛着光泽。镜头另一端,网友的弹幕不断刷新:“怎么区分公母?”“能发往东北吗?”主播一边耐心解答,一边展示刚从塘里捞上来的鲜活螃蟹,短短一小时,直播间就卖出了上千斤。
这场直播的“幕后推手”正是基地负责人张贤明。作为经验丰富的“养蟹老手”,他曾因线下批发价低而发愁:“我们最好的蟹一斤只能卖60块,运到苏南贴个牌,就能卖到120块,这笔账算得人心疼。”2021年,基地决定转型电商,高薪从江苏请来专业团队,布局抖音、小红书、拼多多等六大平台,开启品牌突围之路。“刚开始很难,网友都认阳澄湖、太湖蟹,没人相信北方也能养出好蟹。我们就直播捞蟹、称重、打包,让大家看到真实的养殖过程,用透明度建立信任。”
为了打开市场,团队还制定“多平台互补”策略:抖音和京东主打“跑量”,用中等规格的蟹吸引大众消费者;小红书侧重“种草”,发布大闸蟹食谱、吃蟹攻略,瞄准白领和家庭客群;拼多多则专门销售二两以下的小蟹,解决“小蟹没人要”的问题。更具战略意义的是,今年第一批印有“微山湖地理标志”的蟹扣已正式启用,每一只蟹都佩戴了专属的“身份标识”,这是品牌化建设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张贤明介绍,物流和售后是生鲜电商的“生命线”。基地与顺丰达成深度合作,将云仓、打包、发货全流程外包,每只蟹从分拣到装箱都有监控记录,确保全程可追溯。“客户收到蟹后,如果发现死蟹,只要拍视频取证,我们马上补发,不用等退回,将售后做到极致。”张贤明打开手机里的售后系统,“你看,我们的售后率只有不到10%,远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现在物流成本也降下来了,从微山湖发往广州,两天就能到,成本和江苏产区差不多。”如今,基地线上销售额占比已达40%,最高日发2.5万单,广东、上海、云南等地的订单源源不断。“以前是‘养得好’却‘卖不出’,现在通过电商,我们的蟹直接卖到消费者手里,不仅价格上去了,还打响了品牌。
而在高楼乡,“90后”青年“蟹二代”历广营则用精深加工,让大闸蟹突破季节限制。走进他的醉蟹生产车间,清洗、熟醉、蒸煮、包装生产线有序运转,冷链仓储时刻保持低温。“我发现市场对即食蟹类需求大,就研发了‘生腌醉蟹’,没想到还没投产就有很多订单,成功将‘应季鲜’变成了‘四季享’。”历广营介绍,他的加工项目有“双重后盾”——高楼乡10万亩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提供稳定原料,顺丰冷链全程护航,“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能突破1000万元,让大家冬天也能吃到微山湖的鲜蟹!”
筹建交易市场
争夺定价的主动权
“今年蟹价好,加上合作社兜底收购,我这10亩塘能赚6万多,比往年增加了两成!”在微山县韩庄镇的蟹塘边,蟹农李传军正忙着捆蟹。三年前,他加入韩庄湾合作社,从“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发展”——合作社提供统一苗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还帮他申请了低息“水产养殖贷”。“以前缺资金,只能向亲戚借,现在银行上门服务,最快3天就能放款。去年我贷了5万元扩大养殖,今年收入比去年多了2万!”
像李传军这样的合作社成员,仅韩庄镇就有144户,养殖面积达近6万亩。为了让蟹农稳赚,微山县不仅制定生态养殖标准,还搭建产销对接平台:组织蟹农参加上海、广州的农产品展会,在杭州举办高规格“微山湖大闸蟹品鉴会”,让更多人知道这只“北方名蟹”。
金融支持也紧跟而上,微山农商银行从解决一户养殖户的燃眉之急,到推动信贷数字化升级,累计投放7.37亿元渔业养殖贷款,用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滋养了2537户水产养殖户的增收梦想,让微山湖大闸蟹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眼下,最让张贤明期待的是微山县筹建中的韩庄镇大闸蟹交易市场,这个计划整合养殖、分拣、物流、销售环节的综合性市场,将打造一个专业化的“北方大闸蟹价格与物流枢纽”。
“现在我们的蟹还没有定价权,价格得跟着江苏走。如果交易市场建成后,通过集中规模化交易和发布区域指数价格,我相信我们能掌握更多市场信息,极大地提高议价能力。有了买卖全国的综合性市场的存在,未来不仅要让微山湖大闸蟹卖遍全国,还要通过深加工和出口,让‘好品山东’的名片走向世界”,张贤明对此充满期待。
夕阳西下,微山湖波光粼粼,满载螃蟹的冷链车驶离基地,奔向全国各地。从老蟹农的生态养殖,到年轻人的电商与加工创新,再到政企银的协同发力,微山湖大闸蟹产业年产值已达近20亿元,品牌价值突破95亿元大关,正经历一场从“湖底珍宝”到“四季美味”的华丽蜕变。这只小小的螃蟹,不仅承载着渔民的增收梦,更书写着微山湖区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来源:齐鲁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