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先是喉咙发痒,接着流鼻涕,最糟糕的是,那种恼人的咳嗽随之而来。咳嗽不仅令人难受,也困扰周围的人。而根据德国《商品检测》(Stiftung Warentest)的最新研究,在所有检测的止咳药中,只有一半能略微缓解症状,而且效果十分有
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先是喉咙发痒,接着流鼻涕,最糟糕的是,那种恼人的咳嗽随之而来。咳嗽不仅令人难受,也困扰周围的人。而根据德国《商品检测》(Stiftung Warentest)的最新研究,在所有检测的止咳药中,只有一半能略微缓解症状,而且效果十分有限。
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一切皆无意义。即使只是普通的咳嗽,也足以破坏人的状态,让自己与他人都受折磨。如果感染加重,可能发展为急性支气管炎,导致咳嗽持续更久、症状更强。咳嗽其实是一种身体反射,用来清除呼吸道中的异物颗粒。然而,人们也常常“反射性”地去买止咳药——尤其在冬季,这类药品在药店和日用品店的销量极高。
咳嗽的阶段与对应药物类型
咳嗽有不同阶段:最初是干咳或刺激性咳嗽(Reizhusten),随后进入“湿咳期”,身体开始排出黏液。市面上对应的药物主要分三类:
仅14种止咳糖浆“稍有作用”
《商品检测》研究了27种成人及儿童常用的非处方止咳药,价格从2.15欧元到14.80欧元不等,涵盖化学与植物提取物两类。受托专家全面审查了这些药物的相关研究,评估它们是否真的能缓解咳嗽、效果强度如何、研究是否科学可靠、以及是否存在副作用。
结果显示,仅有少数产品的疗效在科学上得到了有限支持。尤其是止咳药(Hustenstiller)普遍被评为“效果不明显”,多数药物缺乏充分的临床依据。某些成分甚至存在风险——例如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可能导致依赖或产生幻觉,虽属罕见。
在化痰药(Schleimlöser)中,有14种被归类为“有限推荐”,包括“ACC akut”、“Umckaloabo”与“Bronchicum Elixir”等,这些产品仅能在药店购买。而根据《商品检测》引用的全科医生萨宾娜·格尔克-贝克(Sabine Gehrcke-Beck)的建议,如果不想花钱或出门,“一勺蜂蜜”也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最有效的“药”:休息与耐心
根据德国全科与家庭医学学会(DEGAM)的官方医学指南,治疗咳嗽最重要的手段是——休息与耐心。咳嗽需要时间自行恢复。但如果咳嗽持续超过八周,或伴随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尽快就医。
来源:萍聚德国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