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真谞“无敌”真相,成为世界冠军后他在大赛输给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7 08:10 2

摘要:申真谞早就被贴上“天才”标签。韩国协会破格让他13岁进段,棋界把那套英才计划当成“造星流水线”。少年本人配合得也很到位,豪言不断,2018年底到2019年初连进两场世界决赛,可惜接连栽在陈耀烨和柯洁手里。嘴上风光,奖杯却连续溜走,他第一次尝到“被打脸”的滋味。

棋迷还没回过神来,党毅飞已经在终局前把申真谞逼进了死角,卫冕梦瞬间蒸发。

这场第三届衢州烂柯杯决胜局,党毅飞执黑214手中盘胜,比分2比1,拿走200万元冠军奖金,也打断了申真谞对世界舞台“长胜记录”的想象。

申真谞早就被贴上“天才”标签。韩国协会破格让他13岁进段,棋界把那套英才计划当成“造星流水线”。少年本人配合得也很到位,豪言不断,2018年底到2019年初连进两场世界决赛,可惜接连栽在陈耀烨和柯洁手里。嘴上风光,奖杯却连续溜走,他第一次尝到“被打脸”的滋味。

转折发生在2020年2月。那届LG杯,他两盘击溃朴廷桓,终于摸到世界冠军奖杯。距离20周岁生日还剩十天,时间卡得精准。接下来五年他像开挂:八冠四亚,22项大赛里一人占了三分之一的决赛席位。计算机统计显示,他每盘平均用时缩短12%,但读秒阶段的精准率却提升了9个百分点,足见他与AI共眠带来的效率红利。

然而“无敌”是错觉。把22项大赛拆开看,他在正赛曾输给十位中国棋手,名单里不仅有柯洁这种顶流,也有杨楷文、谢尔豪这样的“90后劳模”,更有王星昊、丁浩等“00后刺头”。棋迷喜欢用“抗韩先锋”形容他们,可实际上每个人只拿走一刀,血槽由团队一点点减。

真正可怕的是申真谞的两极化结局:赢的八次决赛全部零封,输的四次只要掉一局就连丢两盘,崩塌迅速。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单局崩溃综合征”,胜负临界点一旦被突破,防线瞬间瓦解。

烂柯杯的赛制恰好放大了这一弱点。三番棋,先取一胜者心理优势明显。党毅飞首局执白,借读秒乱战逆转,瞬间把压力全部甩给对手。第二局申真谞火力全开,半目翻盘,将比分扳平;这看似恢复信心,实则消耗巨大。决胜局他布局漏算,左下角出血二十目,随后形势判断失真,却迟迟不愿简明认输,坐在棋盘前的身体语言已经说明问题。

比赛之外还有冷数据。自2020年起,他对中国棋手番棋成绩为五胜三负;看似优势,可全部胜场都是2比0,三场失利均以1比2告终。不均衡的分布让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申真谞更擅长“趁热打铁”,耐力战却容易心态漏风。

韩国国内对此早有警觉。今年二月韩国棋院在高阳举办“特殊心理调适训练营”,邀请运动心理学专家崔民洙为七名国家队主力授课,申真谞坐在第一排,两天几乎不发言,只记笔记。课后他私下提到,自己在决胜局总感觉肩膀沉重,坐姿不自觉向后仰。“仰”字在韩文里与“败”谐音,韩国记者揶揄这属于“生理层面的乌鸦嘴”。

另一层不被外界注意的挑战来自AI版本差异。

自从KataGo、Fine Art发布更新,主流职业棋手纷纷换用最新版工具。申真谞却习惯旧版LeelaZero加强版,理由是“更像人类”。问题在于新版本对大模样的评价权重略有下降,偏好细分战术。这一次决胜局,他执白错判左下大模样的收益,就是经典“模型偏差”。当党毅飞选择轻点即走,留下转换机会,AI新版本给出胜率提升6%,而申真谞当场没看懂。

党毅飞的备战同样精细。他赛后说自己复盘了申真谞最近40盘快棋,发现对方对后手二连星布局的防守模式高度重复,于是在第一局就摆出非常规“钳+托”组合;第二局变成“错小目”试图再度搅局,但申真谞硬实力救回;第三局大局观调整为厚势锁角,恰好压制对手最熟的套路。对照AI评估曲线,党毅飞每一步新招都令申的胜率跳水2到4个百分点。

中国围棋界因此看到久违的老将价值。党毅飞1994年生,年仅三十,却在“00后”横行的当下被称“老将”,原因在于更新速度太快。过去两年,他排名常徘徊十名之外,偶尔闪光。这次爆冷并非运气,而是人机结合、长周期准备、赛场执行力的总和。

韩国媒体则把失败归咎于“疲劳赛程”。衢州决赛前,申真谞刚在国内联赛连下六盘,包括与金志锡的227手中盘鏖战。连续作战下,他平均休息只有14小时,远低于韩国国家队建议的最少18小时康复周期。疲劳大幅削弱了计算精度,这是竞技体育的硬逻辑。

接下来世界大赛日程密集:LG杯11月半决赛、应氏杯12月16强、春兰杯明年初就要开幕。申真谞如果不在“决胜心理”与“模型升级”上动手术,类似崩盘仍会发生。韩国国家队主教练睦镇硕已经表态,会为他量身定制针对性训练,并缩减国内联赛场次,以免“赚了棋局赔了冠军”。

棋盘上的神话从来脆弱。过去五年,申真谞把AI武器磨到极致,如今对手也登上同一台阶。胜负再回到人本身:体力、心理、策略,还有一点点命。党毅飞给世界第一上的那一刀,提醒所有人——围棋没有永久主角。

来源:勇往直前的苹果PQ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