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机驾驶员王松手握“洋马”收割机的操控杆,座椅的震动带着土地的脉搏,眼前的稻田如浪涛铺展……“洋马”碾过田野的瞬间,稻穗便化作金黄的稻粒,储存在机腹。“洋马”所到之处,眼前装满仓的丰收与身后收割后的荒芜,在此刻完成更替。
金秋十月,正午时分。阳光泼洒在中尧农垦集团水稻种植基地3.3万亩水稻地里,太阳照耀下的稻谷粒粒饱满,格外喜人。
不远处,一台台大型水稻收割机在金黄的稻田里来回穿梭,轰鸣声打破乡野的宁静。
农机驾驶员王松手握“洋马”收割机的操控杆,座椅的震动带着土地的脉搏,眼前的稻田如浪涛铺展……“洋马”碾过田野的瞬间,稻穗便化作金黄的稻粒,储存在机腹。“洋马”所到之处,眼前装满仓的丰收与身后收割后的荒芜,在此刻完成更替。
看到运粮车从远处开过来,王松和其他农机驾驶员们,相继把各自的收割机开到运粮车附近,金黄的稻谷便顺着输送管道,“簌簌”流入运粮车,在粮斗里堆起一座“小山”,好一派“机器轰鸣、颗粒归仓”的丰收场景。
“现在的收割机效率跟过去相比,那就是一个‘爽’字!”王松今年33岁,他开农机已经七八年了。他说,这几年,我市的收割机效率越来越高,他刚开始当农机手的时候,每台农机每天效率只有二三十亩地,如今他开的大“洋马”每天能收割60亩地。
运粮车开到中尧农垦集团大院后,先是用粮食扦样机抽取每辆车的水稻样本,工作人员通过快速测水仪,对水稻样本进行水分含量登记。
“5号车下……216号车上……”运粮车抽取水稻样本后,依次开到地磅处过磅,满载粮食的运粮车重量,减去空车重量,即为每辆车运载的粮食重量。从运粮车上卸下来的稻谷,被均匀铺开“晒粮”,像给集团大院铺上了一张巨大的金毯。
“今年雨水给力,阳光也足,水稻长势好,而且今年的病虫害也较去年减轻,集团从10月13日起正式开启秋收工作。从播种时的北斗导航播种机,到生长季的无人机打药,再到秋收的联合收割机,现在种地都靠科技,这就是智慧农业!”中尧农垦集团生产经营部部长赵云朋笑着说。
中尧农垦集团3.3万亩水稻收割现场,正是我市秋收大忙时节的生动缩影,我市166万亩的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收割季。
“今年,我市气候条件适宜,根据目前秋收情况来看,水稻总产量较去年将提升5万吨以上,今年是一个高产年!”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宁思兴奋地说。
连日来,我市各县区积极抢抓天气晴好有利时机,加快推进秋收工作,确保抢前抓早按质按量完成秋收工作。
秋收期间,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气象部门强化服务保障,及时发布气象预警,根据秋收进度和生产实际,提供有针对性的预测预报信息和农事建议,及时向农户等生产主体发布,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市农业农村局农机产业发展科科长李敏告诉记者,我市水稻机收工作已于9月下旬(少量早稻)陆续展开,10月15日开始进入高峰期,11月初全部结束,预计水稻机械化收割水平达97%以上。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水稻机收面积22.674万亩,完成计划的13.78%,全市共投入水稻联合收割机1054台,其中半喂入收割机268台,全喂入收割机786台。
在盘锦这片被金色覆盖的土地上,忙碌的身影、饱满的果实、喜悦的笑容,共同书写着属于这个秋天的丰收答卷。
来源:盘锦日报社
来源:盘锦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