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自己了解的公司很少,在比较了解的公司里,未来 10 年总利润能比过去 10 年总利润更高的公司可能有:苹果、腾讯、茅台、伯克希尔 Brk、微软、谷歌,拼多多应该也算一个,但那是因为拼多多过去 10 年还没怎么赚到钱,麦当劳可口可乐这类消费品公司打败通胀的概
“我自己了解的公司很少,在比较了解的公司里,未来 10 年总利润能比过去 10 年总利润更高的公司可能有:苹果、腾讯、茅台、伯克希尔 Brk、微软、谷歌,拼多多应该也算一个,但那是因为拼多多过去 10 年还没怎么赚到钱,麦当劳可口可乐这类消费品公司打败通胀的概率应该很大,所以应该也算。至于 20 年后,苹果、茅台、微软、谷歌、腾讯应该还在。”
——段永平
我是在腾讯 360 块的时候买的,然后在 500 块以前把仓位加到了 50% 以上。(参考:1、1月份的腾讯都没买的话,这么多年的互联网白干了;2、360块的腾讯是送钱,500也不贵)
而拼多多是在 115 块的时候买的,4 月份暴跌到 95 继续加仓到 30%。(参考:拼多多财报简评:永远做难而正确的事,但只适合长期投资者)
当然,我并不隐瞒我在美团上亏了钱, 首次 150 块买,跌到 128 块继续加仓 20%,最后在 136 卖掉。
最后我还买了一手茅台,不图赚多少钱,只是为了支持一下 1400 块的茅台。
我始终认为美团依然是一家好公司,但现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既定事实:
1、阿里的挣钱能力是美团的3倍,1500亿 vs 500亿,包括账上存量的钱以及可能在二级市场融的钱。
2、阿里把“即时零售”看成了集团最重要的战略之一,投入是长期而持久的,不是一年半载的,所以美团失去一部分市场份额与垄断地位是既定事实,期待美团回到 70% 的垄断性市场份额是不现实的。
3、美团更擅长打精细化的持久战,阿里短期势头会很猛,Q4 也并没有放弃的意思(你分别在美团淘宝上点一个50块+的外卖就知道补贴额度了),Q3 给到大行的外卖亏损是 350 亿左右,一个月大概要亏 120 亿。
也就是说,即时零售今年并不会结束,我甚至都看不到他一两年内结束的可能性。美团不能输,京东不能输,阿里本来可以输,但现在也变得不能输,输了的话,蒋凡也会失去威望,内部也会失去信心,淘宝也会失去目标。
在这种背景下,美团还能不能买,参考《为什么还不投资100块的美团?》的观点:美团即便外卖市场份额即便被打到 50%,也将会是一家内在价值 5000 亿的公司,对应 80 块的价格,距离现在 100 块还有 20% 的回撤空间。
短期一两年内闪购大战不会结束,但如果你站在 5 年后看今天,一个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龙头公司,2 亿的日活,6 亿的月活,6 亿的年消费用户。越发达的国家,服务占 GDP 的比重就会比零售高,因为人越有钱就会越想享受,想吃更好的,想住更好的,想玩更好的,想美容美发美甲美体,也想医疗保健捏脚按摩,商家都需要做营销获客,而这一切都跟美团息息相关。只是目前这个超级大蛋糕,抖音盯上了,阿里也盯上了。
这个市场规模是很大的,再叠加美团的全球化,你觉得未来的美团会一年 300 亿都赚不到吗?阿里过去 5 年的表现够拉跨的吧,电商的占有率从 80% 被爆锤到 38%,但淘天一年的盈利能力依然有 1500 亿,拼多多跟淘宝打红了眼,但你看他的净利润,在背着一个亏损的 Temu 的背景下,净利润 1200 亿。
我们投资,投的是一家公司未来的挣钱能力,Q3 的美团也许会亏损,但你恐惧到觉得他会倒闭或者觉得他一文不值就失去客观性了,这种龙头公司,你 5 年后去看,就会发现是很稀缺的。但前提是,你要买的便宜,最好尽可能等待利空出尽。
阿里是不可能持续每个月亏 120 亿的,金山银山也不能以这个速度去亏,按照他给大行的说法,Q4 有一个月能减亏一半,对此我也是不相信的,阿里高管问答会的履约率很低,是一家信心过于充足的公司,消费者养成习惯非常缓慢,如果现在的淘宝减少补贴,大概率还是会回流,你至少还得再补一年。
今年美股、中概、A 股都是牛市,以至于很多钱不在股市里面的人 FOMO(因担心错过而持续性焦虑),大可不必这样。只要我们跟市场博弈的次数足够多,我们最终都只能赚到认知内的钱,而非运气的钱,你看不懂的,也谈不上失去,因为本来就不属于你,真正失去的,是对于真正看懂的公司,没有在他被看空的时候独立思考,屏住呼吸,下一把重注。
昨天有一个社群朋友问:现在很纠结,腾讯 620 块了,看着挺高了,到底是应该投资茅台还是腾讯?
其实很多投资决定,考虑短期的话,都会变得很焦虑、很纠结,总是担心买了以后立刻下跌,买贵了的心情总是难受的。
但这种心情是一种投机心理,不是一个价值投资者应该有的品质,价值投资者应该空无一物,不被噪音干扰,只有一件事——这家公司长期到底能够赚多少钱。
价值投资最大的风险是企业的经营风险,你由于对行业与业务不了解,踩了个坑。
我们看腾讯:
微信的社交网络垄断性是不是 100% 的?3 年后会改变吗?我看不见。5 年后会改变吗?我也看不见。
微信支付用的人是不是越来越多,交易金额与交易笔数是不是年年上涨,这么多人收款的钱是在微信上,以后是不是就会用他来做投资理财,买他推荐的基金跟保险?我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微信支付单拆出来的价值要比支付宝高得多,支付入口是最重要的,而现在支付宝做得很成功的基金管理,微信早晚也可以做,只是他选择了慢慢谨慎地做,风控的优先级大于规模,这是聪明的做法。
还有,视频号的内容生态是不是一天天变得更好,他的使用时长是不是一天天变长,从最开始 10 分钟,再到 30 分钟,再到 60 分钟,距离抖音 120 分钟、快手 130 分钟虽然有差距,但他一天天在拉长,短视频是一个多么好的商业模式,刷五个视频插一条广告,广告单价也高,你的感知也弱。
视频号生态越来越健壮以后,里面的达人跟主播是不是可以卖货,微信电商是不是就能做起来,我是干电商的,我自然知道微信电商的规模保底能超越快手,电商又能带动支付与商家贷款,而视频号的内容又会让搜一搜这个搜索业务的体验变得更好,现在已经很多人都不使用百度,直接在微信里面搜,从很多腾讯的调研报告里面也能看出搜一搜的收入在快速增长。
更不要说腾讯的音乐、腾讯的视频,腾讯的游戏这些内容业务,都是国内当之无愧的第一,而游戏又能全球化,目前占到了 30%,已经找到了收购国外成熟游戏工作室这条可复制的路径。
腾讯还有一块业务就是投资,买腾讯也是买入了 15% 的拼多多,此外还有持股 40% 的Epic Games,我们投资者熟悉的富途,还有快手、Shopee(这也是一家千亿美金的公司)、Spotify、B 站、小红书、环球音乐、滴滴(6.8%)、同程...这些公司的挣钱能力都是杠杠的。
也就是说,腾讯 3 年后,光是凭借已知的视频号跟微信电商,一年赚 4000 亿是高概率事件,你甚至不需要为他的混元大模型、AI、腾讯云故事去买单,而 620 块对应的是 5.5 万亿。
所以,你如果能够站在 5 年后的世界看现在,买入腾讯跌了 20%,跌了 30%,甚至跌了 50%,你不应该感到恐惧,你应该立刻跑去加仓。你这一辈子要是能够绑死腾讯,其实你不需要东看西看,很多人看着很聪明,无所不知,实际上都是小聪明,不懂得伴随一家伟大公司成长的幸福。
喜欢阿里的朋友很喜欢嘲笑我卖阿里卖早了,其实大可不必,阿里的生意模式跟腾讯差很远,这个距离可能会越拉越大,我在阿里的身上,看到的是焦虑,而不是成功的喜悦。
阿里的阿里云、AI 大模型,需要燃烧自己的现金,3 年 3800 亿,那不是一个数字,那是一个可以用来做股东回报,比如分红与回购的钱,这些都是一家公司真金白银赚到的钱。
腾讯并不需要跟阿里一样燃烧自己的现金,所以腾讯是可以从从容容、游刃有余做回购的,甚至是在你们认为的价格高的时候,因为腾讯就是巴菲特说的:“我们投资,应该投给那些不需要钱的企业。”
我们看过去 10-20 年里,能够穿越周期,长线产生大回报的公司,都离不开优秀的商业模式。例如,苹果、腾讯、茅台、开市客、英伟达等,而商业模式也是巴菲特价值投资派的首先考虑。
我对阿里本身没有偏见,我不看好的是淘宝的模式,我只看好电商里两种模式,一种是快的极致,另一种是省的极致,做不到极致,都很难稳定(参考:唯有极致的商业模式能够长久生存),零售这个战争非常惨烈,云也一样,多快好省+娱乐+全球化,都有新的玩家冒出来,稳态的模式,我只看到 Costco(省) 跟 全家便利店(快),我只会在这 2 种模式里找对标公司。
老巴说:思考护城河时,需要了解是什么关键因素让他继续存在?有没有什么东西在 5 年后、10 年或是 20 年后就能让他灰飞烟灭的?管理层会不会利用现金流做蠢事?芒格和我都在努力区别哪些企业只要聪明一次就行,哪些企业得持之以恒的聪明。
来源:07年的m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