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浙江杭州省立同德医院的护士出轨医生,关键结婚才三个月,年轻的丈夫自缢,这小伙子真傻呀,有多种方式可以处理这个问题。为什么非要用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浙江杭州省立同德医院的护士出轨医生,关键结婚才三个月,年轻的丈夫自缢,这小伙子真傻呀,有多种方式可以处理这个问题。为什么非要用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说到底,这事儿一下戳到城里人心窝子,当天傍晚雨点子砸在天桥棚顶,微信群里一阵阵响。夜班的本地记者盯着这条消息,从通报到评论,他一条条抄在本子上,只打算把听见的和能核到的摆出来。人们的情绪就跟那场雨似的,时大时小,又难消。有人唉声叹气,有人愤愤不平,更多的人在屏幕后面不停刷。记者自己也堵,但他知道,真相往往埋在琐碎里,得一粒一粒捡。这会儿他只把线头拎住,不搁上自己的评判。
年轻人是外地来杭的,住在地铁口外一段路的小户型,两人领证不久,墙上婚纱照还没来得及裱框。他在设计公司做助理,清早爱在路口摊子买豆浆和葱包烩,背一个磨损起毛的灰包。她上轮班夜班,鞋柜里摆着好几双白色运动鞋,鞋带一律收得干干净净。结婚这几个月,两个班表像齿轮,有时咬合,有时错位,错过的那种。公婆催着要孩子,房东催着续租,彩礼和婚礼尾款还压在信用卡里。两个人说话的时候,也免不了算计时间和钱数,温柔就那样被切成片。
起初的异样并不轰轰烈烈,是他换无线路由器时弹出来的备份提示,上面零星几个亲密语气让人心慌。那晚他在阳台上站了很久,手心全是汗,烟没点着也点不着。第二天他把预约挂到了心理咨询的小程序里,页面显示“已排队,预计七天后”。他给她发了长消息又删掉,想面对面说清,却刚好碰上她加班,夜里两点才到家。他也去社区问了调解,志愿者翻了翻资料,说先把情绪稳住再谈。那些话都不难懂,就是落不到他胸口那团乱麻上。
他并不是没想过办法,社交平台上搜“婚姻问题”看了半宿,贴子又长又杂,也有人劝分有人劝忍。单位里流言反倒比他脑子转得快,午休时同事不经意的一句“你还好吧”,让他筷子差点没拿住。他把手机打到静音,工作群头像一个个冒红点,眼睛却总盯着那张婚纱照里她的笑。夜里他骑着共享单车沿着河边绕圈,后背被风拍得一激一激,回家才想起晚饭没吃。冰箱里有两听啤酒,他拧开又放下,窗外高架车声一波一波压过来。人都说“先过一阵再说”,可那阵子像个没有出口的回廊。
至于“医生请护士吃饭”这事,谁都装不出不知道。加班后的那碗宵夜,既有经验传帮带,也有说不清的人情往来,年轻人不太会拒绝,老资格的又习惯一言堂。医院旁那家粥铺开到凌晨,空气里既有消毒水味,也有油烟味,杯子碰一下就像订了个心照不宣的约。权力的不对等常常被“关照”两个字打包,界限模糊,谁也不愿意第一个把话说死。有人沉浸在被看见的兴奋里,有人害怕被点名的压力,把私事和公事搅成一锅。外头看热闹的人多,真正把握住分寸的人少得可怜。
事情出岔在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清晨,物业巡楼看见门口的鞋摆得怪,轻轻敲门没人应,心里就咯噔。警戒线很快拉起来,邻居把孩子往回一拎,小区广播照旧播天气。消息不胫而走,先是楼道口的耳语,转眼成了平台上的热搜,评论区像一把刀,锋利又没有方向。医院方面发了说明,字斟句酌,强调会自查也会配合,更多的真相却让位给情绪。女孩娘家被人拍门指指点点,医生的名字被扒了一轮又一轮,真假混杂得谁都搞不清。记者把网上的嘈杂合上,留下一页空白,他知道这页终究也会被别的热闹填满。
日子还是得走,城里公交照点发车,早点铺照样排队,拍婚照的那家店门口挂着新的样片。那间出租屋会有新的租客,换一双鞋、一个被罩,仿佛就能把过去的痕迹抹掉。男孩的父母在殡仪馆门口坐了很久,手里攥着一叠票据,关于彩礼和丧礼的账要一笔笔对。女孩请了假没出门,门铃一响就心慌,手机上律师和朋友的消息堆成山。至于那些把饭局当惯例的人,或许也没把一个生命和一次玩笑连在一起。可难道大家就当个笑话看完拉倒吗?
来源:锐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