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进入10月中旬,A股市场就迎来了重量级政策信号。10月16日,工信部密集释放多个领域的支持政策,从城域算力布局到有色金属升级,再到绿色建材扩容,每一项政策都明确了具体目标和实施路径,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口号式利好”。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这些政策就像市场的“指南
刚进入10月中旬,A股市场就迎来了重量级政策信号。10月16日,工信部密集释放多个领域的支持政策,从城域算力布局到有色金属升级,再到绿色建材扩容,每一项政策都明确了具体目标和实施路径,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口号式利好”。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这些政策就像市场的“指南针”,直接指向了接下来两年具备扎实增长逻辑的三个核心板块。
如果你用过在线直播、远程医疗,肯定遇到过画面卡顿、数据延迟的问题;而对AI大模型、工业互联网来说,哪怕几毫秒的延迟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失灵”。10月16日,工信部办公厅正式发布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通知,正是瞄准了这个关键痛点,明确提出到2027年,基本形成全域覆盖的城域毫秒用算网络能力体系,其中城域算力1毫秒时延圈覆盖率不低于70% 。
这个目标可不是随口说说。“毫秒用算”简单理解就是让数据传输和计算“快到极致”,而要实现这一点,从硬件设施到网络优化的全链条都得升级。首先是算力基础设施,需要在城市核心区域布局更密集的边缘数据中心,把算力“搬”到离用户更近的地方;其次是网络设备,光模块、光纤光缆、路由器等硬件必须跟上“超高速”需求,这也是业内公认的核心受益环节 ;最后是软件适配,要通过算法优化让算力调度更高效,避免资源浪费。
政策的连贯性更能说明问题。早在10月11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就印发方案,提出“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加速算力与行业融合应用”,而这次专项行动相当于给算力建设划定了“精准靶心”。现在各地已经开始行动,比如长三角部分城市已经启动边缘数据中心试点,光通信企业也在加足马力研发适配低时延需求的新产品。对整个板块来说,这不是短期的概念炒作,而是长达3年的确定性建设周期,景气度有实打实的政策托底 。
提到有色金属,不少人还停留在“挖矿石、炼金属”的传统印象里,其实现在的有色金属行业早已是高端制造的“刚需支撑”。9月28日,工信部联合自然资源部等八部门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直接给行业发展定下了清晰的“增长路线图” 。
方案里的几个关键数据特别有分量:2025-2026年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5%左右,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 。更重要的是,政策把发力点对准了“高端化”和“绿色化”两个方向。比如围绕集成电路、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快高纯铜、高端稀土永磁体、锂电极材料等关键产品的攻关,这些都是现在新兴产业“卡脖子”的核心材料 。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政策还给出了实打实的支持手段。一方面,统筹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等现有资金渠道,支持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和高端材料攻关;另一方面,适时丰富重要有色金属期货交易品种,帮助企业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在资源保障上,明确要加强铜、铝、锂、镍等关键资源的调查勘探,同时强化废旧动力电池、光伏组件等新兴固废的综合利用,既保供给又降成本 。
现在行业已经出现积极信号。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产业的需求增长,锂、钴、镍等能源金属的价格稳中有升,而政策对再生金属的支持,又能帮助企业降低原材料依赖。业内专家分析,这次政策能加速行业分化,让具备资源优势和技术实力的企业获得更多发展空间,整个板块的增长逻辑比以往更扎实 。
买房装修时,“环保材料”已经成了很多人的首选;而在城市更新、保障房建设中,绿色建材更是成了“硬性要求”。10月16日,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2025-2026年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到2026年绿色建材营收要超过3000亿元,这个目标背后是万亿级的市场需求在支撑 。
绿色建材的增长动力来自“政策强推”和“需求自发”的双重叠加。政策端,住建部早就要求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超70%,现在六部门的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财政补贴、强制采购等支持措施,比如政府采购已经从6个试点城市扩大到全国,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证书数量已经达到2847张 。需求端,不仅政府项目在大量使用,普通消费者的接受度也在提升,有调研显示68%的购房者愿意为绿色建材支付10%-15%的溢价 。
从具体品类看,几个细分领域已经展现出爆发潜力。装配式建筑构件因为施工快、能耗低,在保障房建设中使用率越来越高,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能达到8000亿元;光伏一体化建材(BIPV)把太阳能板做成屋顶、墙面,既环保又实用,2025年渗透率预计能达到15%,对应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元;还有低碳水泥、再生骨料混凝土等品类,在“双碳”目标下需求持续增长 。
区域市场的表现更能说明问题。长三角地区聚集了全国45%的绿色建材创新企业,绿色建材采购占比已经达到58%;珠三角依托大湾区建设,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全面落地,政策补贴强度达到180元/平方米 。这些区域的实践已经证明,绿色建材不是“小众产品”,而是未来建材行业的主流方向,3000亿的营收目标完全具备实现基础。
这次工信部密集出台的政策,有个共同特点:都有明确的量化目标、具体的支持措施,而且完全契合“新质生产力”和“双碳”目标的发展方向。算力是数字经济的“底座”,有色金属是高端制造的“筋骨”,绿色建材是低碳发展的“皮肤”,这三个板块的景气周期不是偶然的政策刺激,而是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政策利好不等于股价必然上涨,股市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更应该关注的是政策背后的产业逻辑:哪些环节真正能受益于政策支持?哪些品类有实实在在的需求增长?把这些问题想清楚,才能在市场中保持理性判断。
未来两年,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大概率会持续加码,那些符合国家发展方向、有扎实需求支撑的板块,值得长期关注。但无论如何,投资都要建立在对行业的充分了解之上,这才是对自己资金最负责任的态度。
来源:小敏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