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拉达克是一个夹在高山中间的地方,这个地方在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之间,有很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大部分的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这样的高原地形塑造出其特有的自然风貌与生态系统。拉达克的总面积大约有5.9万平方公里,目前主要由印度控制,但中国实际对阿克赛钦地区拥
拉达克是一个夹在高山中间的地方,这个地方在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之间,有很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大部分的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这样的高原地形塑造出其特有的自然风貌与生态系统。拉达克的总面积大约有5.9万平方公里,目前主要由印度控制,但中国实际对阿克赛钦地区拥有管理权,这也是两国之间持续争议的来源之一。
拉达克地区人口稀少,在2011年的统计中仅有约27.4万。拉达克地区的居民主要为藏族和部分雅利安人的后代。从宗教信仰来说,这边的列城县是藏传佛教的中心,而卡基尔县则大多是什叶派穆斯林,这样的多样使拉达克的文化烙下了很深的印记,也使得这里的社会组成与其他地方大相径庭。
经济上来说拉达克发展得一直不是很快,当地人们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放牧和种青稞。这片土地上其实蕴含着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的矿产资源就非常丰富。拉达克有着被看作是全球储量最顶级的锂矿资源,在新能源发展过程中显得愈加重要。这里的水资源储量丰富,属于印度国家供水系统的重要部分。
拉达克并不只是依靠那里的经济资源,它的地理位置自身便非常重要。这里是东亚、中亚和南亚的交通要道,这里连接了中国的新疆、西藏地区以及巴基斯坦部分地区。因此无论是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来看还是国际贸易角度来说,拉达克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是决定区域平衡的关键所在。
拉达克的历史发展变化过程十分复杂,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过人类生活。在公元一世纪之后该地区进入了贵霜帝国的统治范围,佛教随着克什米尔的影响进入拉达克,并且慢慢占据重要位置。
自然环境与文化状况的一些记载。在8世纪的时候拉达克被吐蕃帝国统治,从此以后就愈加地藏族化了。文化的交融与传播一直到现在还在深深的影响着拉达克。
吐蕃王朝覆灭之后的842年,尼玛衮成为吐蕃王族后裔,他建立起了古格王朝,并进一步对拉达克的文化、宗教等各方面实行渗透政策,在这期间藏传佛教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拉达克的政治局势随着时间发展愈发复杂,在18世纪受到南嘉王朝的穆斯林影响后被莫卧儿帝国占据。它还在一定程度上卷入了不丹、西藏之间的一些宗教冲突,最后受西藏政权控制,成为藏汉区域统治的一部分。
清王朝的时候,拉达克就属于我国了,在雍正时期拉达克是清朝版图内的一块土地,被清政府直接管辖。清朝对拉达克的统治为其主权提供了基础,并成为中国后来在此争议地区提出主权要求的重要依据。
进入十九世纪后,英国的殖民扩张把拉达克带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834年锡克帝国攻占了拉达克,并且之后英方势力也开始插手其中。英属印度与清政府之间的协商多次调整了边界划分,但问题始终未能彻底解决。1865年的詹森线和1899年的马继业-窦纳乐线,分别留下了模糊的分界方案,其中争议区域阿克赛钦更成为双方矛头对准的焦点。
二战以后,拉达克依然受到各方面的关注。1947年印度与巴基斯坦相继独立,而克什米尔地区归属的问题也接踵而来,于是拉达克便被列入了印度新领土范围之中。但是随后爆发的印巴战争中巴基斯坦实际占领了拉达克附近的巴尔蒂斯坦,这就为后续的冲突留下了隐患。
到了20世纪中期,中国经过修建穿过阿克赛钦的新藏公路,把这个地区的新疆、西藏联系得越发紧密,控制力大大增长。中印边界问题也渐渐凸显出来,西段的阿克赛钦争议最明显。
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是两国关于此区域矛盾公开化最典型的事例,印度试图突破实际控制线导致中国作出军事反击。战争结束以后,中国方面率先表明要停止战斗并且撤兵,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之间的领土争议就此终止,一直到90年代,中印才签订了一些协议,承认彼此的实际控制线,让边界局势暂时得以稳定下来,不过这并没有真正解决争端。
近些年印度加大对拉达克的关注与开发,2019年印度政府将拉达克单独设立成中央直辖区,此举遭到我国外交部强烈的抗议。印度采取的行动被视为它加强对于该地区的实际控制的一个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因为这里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转型背景下锂矿资源显得十分重要,具有重大的科技发展及经济发展的作用。
该区域冲突依然在持续,2020年双方因班公湖、伽勒万河谷两地产生边界摩擦,造成人员伤亡。虽然双方多次想用外交手段来缓解矛盾,但是班公湖、德普桑平原等地成了长期争执的焦点。
总体上讲拉达克问题不只是中印两国之间的双边争端,而是全球地缘政治博弈的一部分,这片特殊的高原地带,战略、经济、文化意义复杂叠加,它未来的走向仍然具有不确定性。
来源:热心漂流瓶Gbrn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