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时因为颜色、纹理、坚硬的特性,玛瑙自古被视为美丽、幸福、吉祥、富贵的象征,也是佛教七宝之一,倍受人们的推崇。
玛瑙,可以说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玉石了,产量大、品种多,价格也比较亲民。
同时因为颜色、纹理、坚硬的特性,玛瑙自古被视为美丽、幸福、吉祥、富贵的象征,也是佛教七宝之一,倍受人们的推崇。
玛瑙和玉髓
但其实生活中,很多人搞不清玉髓和玛瑙的区别。
根据《系统宝石学》,具条带状构造的隐晶质石英岩玉石称为玛瑙。
玛瑙属于石英族,这里要说下,石英可是一个大家族,形态众多,既有单晶体也存在多晶体。
在珠宝界,单晶石英通常被称为水晶,多晶石英里又可以分为显晶质和隐晶质,其中隐晶质石英集合体称为玉髓。
而玛瑙是具有条带状结构的玉髓。
简单说就是,玛瑙是玉髓的一种,玉髓中有条纹的叫玛瑙,没条纹的一律都叫玉髓。
玛瑙在中国
玛瑙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宝石之一。
在西方,早在古罗马时期,人们便已学会利用缠丝玛瑙的不同层次进行浮雕创作,后又掌握了玛瑙的层次染色技术,该技术后来流传至波斯。
罗马 缠丝玛瑙浮雕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在中国,古人对玛瑙的利用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由于玛瑙硬度较高,史前人类已开始将其用于工具制作,如山西大同南坡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石制品中,玛瑙材质占比达62.2%。
至新石器时代,玛瑙不仅继续作为工具原料,更经精雕细琢成为装饰器物,出现了似玉玛瑙器——以斧形器、璜形器、玦形器为代表,以透明无色玉髓居多。
在江南地区的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崧泽文化等遗址中均有出土。(古时对玛瑙和玉髓的区分比较模糊)
马家浜文化玛瑙玦、玛瑙镯 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商时,人们对红玛瑙的应用出现显著增加,多加工为扁圆珠饰或长管勒子等形态,以线绳串联成饰。
西周时期堪称中国古代红玛瑙应用的高峰阶段。
这时期出现的玉组佩,不仅是贵族阶层身份标识的重要载体,更成为礼仪体系的核心构成元素。
其中玛瑙作为不可或缺的材质,在组佩结构中承担着关键性装饰功能,像三门峡虢国墓地、山西曲沃晋侯墓这些地方,都出土了大量成串用玉和玛瑙做的装饰品。
西周·五璜联珠组玉佩 1991年出土于M2012梁姬墓 图源《敬天格物》
一套标准的西周贵族组佩基本都有玉璜、玉冲牙、玉管等当主体,中间串着密密麻麻的红玛瑙珠和绿松石等做间隔搭配,玛瑙的鲜艳和玉的温润形成鲜明对比,特别好看。
玛瑙的名称
在先秦时期,玛瑙还不叫现在这个名字,据章鸿钊《石雅》考证,古书上所载的琼、琼瑰、赤玉、瑶碧等,都是玛瑙的“曾用名”。
而玛瑙一名,源自佛经,在梵文中本为“阿斯马加波”,意即“马脑”。
在东汉外籍僧人安世高的佛经译著里,玛瑙以“码碯”二字第一次出现在古文中。
东汉消亡之后,佛教在中原发展迅速,这时“玛瑙”之名开始进入主流社会。
此后历代,玛瑙的名称都大同小异。
中古典籍中玛瑙名词用字演变表 图源中国宝石杂志
随着工艺技术的革新、丝绸之路贸易网络的完善,以及社会审美观念的变化,玛瑙器的制作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魏晋至隋唐时期,玛瑙原料的产地主要来自波斯、粟特等西域诸国。
唐朝时,玛瑙制品因其珍稀性与浓郁的异域特质,特别受皇室贵族喜欢,这类器物也很巧妙地融合了东西方艺术风格,尤其是这件造型独特的镶金兽首玛瑙杯,堪称唐代工艺美术的巅峰之作。
玛瑙杯的造型源自西方一种叫“来通”的酒具,常用于礼仪和祭祀活动,随着东西方文化的密切交流,这类器物后面陆续传播到了西亚、中亚、东亚等地,最迟在6世纪时就传至中国。
唐代镶金兽首玛瑙杯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在开放繁荣的唐朝,来通杯开始在唐代宫廷和贵族中广为流行,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时尚。
这件玛瑙杯由一块罕见的五彩缠丝玛瑙雕刻而成,杯体模仿兽首形状,兽嘴处镶金,其实是酒杯的塞子,取下塞子,酒可以从这儿流出。
整个杯的设计浑然天成,无疑是唐代的一件稀世珍品,也是中西方文明交流融汇的见证。
由于玛瑙硬度比玉更高,不易雕琢,所以历代的玛瑙器大多素面无纹,仅有少部分的玛瑙器会根据自身色泽纹理进行巧雕,这种巧雕明清时期比较多见。
清鹤形玛瑙盒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对了,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三宝之一的“肉形石”也是一块玛瑙。
清代 肉形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红
虽然古人用的玛瑙大多数是“进口货”,尤其是缠丝玛瑙、红玉髓等品类,但其实中国也盛产玛瑙,而且几乎各省区都有。
著名产地有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山西、四川、云南、河北、吉林、江苏等,多按产地命名,并且多数玛瑙还拥有自己的地方标准。
而要说起如今珠宝文玩市场上玛瑙类的“当红炸子鸡”,就不能不提南红。
南红玛瑙是中国特有的红色玛瑙品种,古称“赤玉”,颜色可见“五彩斑斓”的红色(如柿子红、樱桃红),常伴朱砂点(赤铁矿包裹体)及冰飘、火焰纹等纹理,以产于云南保山、四川西部和甘肃西南部的南红最为有名。
清 翡翠朝珠 江苏苏州毕沅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动脉影摄
前几年南红市场虽火爆,但市场乱象丛生,目前仍存在大量以红碧石、非洲料、蒙料冒充南红的现象,以及进行染色、烤色、注胶等处理的商品。
大家日常佩戴的话,建议优先选择原矿、无裂少胶的南红(因南红多裂特性,注胶处理在市场中非常普遍),选购时也建议筛选明确标注产地信息、材质(原矿/注胶)、工艺(机雕/手雕)的正规商家。
这里特别提醒,务必向商家索取权威鉴定机构出具的证书,重点关注"鉴定结果"与"备注"栏信息。
凉山州检和云南省检是目前检测南红的权威机构,若备注栏出现"充填处理"等字样,即表明产品经过人工处理。
【参考资料】
吕林素 等,一部精彩绝伦的“史书”|玛瑙,地球杂志
黄景路,玛瑙名称的来龙去脉及其分类,中国宝石杂志
陕西历史博物馆官网
国家标准GB/T 42437-2023《南红鉴定与分类》
文案 | 白术(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排版 | 猫她(部分图源自网络,侵删)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