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把结论写在赛前。”某位数据分析师在健身房碰到我时说,手肘支着跑步机,一脸认真。他刚看完最新训练赛结果,IG的胜率被写在白板上:63%。手机录像里的几波团战干脆利落,和他们春季那支迷茫、冒进的队伍判若两人。
“别把结论写在赛前。”某位数据分析师在健身房碰到我时说,手肘支着跑步机,一脸认真。他刚看完最新训练赛结果,IG的胜率被写在白板上:63%。手机录像里的几波团战干脆利落,和他们春季那支迷茫、冒进的队伍判若两人。
Caps的态度与这块白板不谋而合。他在酒店电梯口被抓去做快问快答,十个问题里有七个提到“谁最难打”。他没犹豫,“IG。”随后补了一句,“比GEN更麻烦,节奏太快。”这是对手而非解说给出的评价,含金量很高,因为职业选手对“场面体面”没有义务。
把这句评价拆开看,两点值得玩味。其一,GEN是世界冠军级别的基准线;其二,训练赛里“麻烦”往往意味着对面不断刷新你认知。IG在20分钟前后的决策速度超出欧洲队准备的脚本,Caps称他们“当场改题”,这才是训练的目的:把对方逼到重写答案。
训练赛永远缺观众,压迫感受限。能不能把那股子决绝带到舞台,需要往返三十分钟的通勤时间来冷却,也需要选手心理重启。韩国媒体喜欢用“Scrim Kings”暗示“线上龙王线下小猫”,IG必须证明自己不是这种模板。
此时Rookie的采访给了外界另一只信号灯。“世界赛对LCK,我从未输过。”这句自信并非口嗨,2018年的横扫KT、2019年斩SKT,确实写进了系列赛统计。数据部门把他对LCK中单的参团率做了切片——高于他季后赛平均值整整六个百分点,说明这家伙遇到韩援反而更兴奋。
版本也在帮IG。14。13侧重前中期碰撞,龙魂强度被下调,对视野运营依赖相对降低。这让IG那套“上野先手搏击+射手单带”的老招又能上桌。只要两条先锋控到,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把兵线摁进二塔,逼T1提早进团,而T1最近一轮系列赛里25分钟后经济领先不足800。
为此IG提前半个月搬到首尔南部的训练基地。三套BP剧本每天轮转,连队内赛都不许选重样阵容。教练组甚至安排了凌晨两点的加练,测试选手在疲劳状态下的手速极限。体能师最直观的统计是——选手平均睡眠时长从八小时压到六小时,但凌晨心率波动仍然稳定在60-70之间。
T1当然不是纸糊的。Zeus在高地团的技能释放次次压秒表,Faker对大龙视野的标记堪称艺术,而且他们的韩服分路高分账号近乎满胜率。但弱点也不难捕捉:第一,中期转线常见“对角线防守”迟疑,导致防御塔换线亏经济;第二,经常为了拖到后期而把小龙让得太彻底,本赛季场均只抢到46%小龙。
IG最大风险依旧是“不确定性”。一个彻底打开的Lucas可以零差评,也可能一分钟交两次闪现;上路Neny更像掷骰子,早十五分钟就能决定一局。教练给出的内部KPI是:前十五分钟人头差不低于-2,视野分全队维持及格,这样才有资格进Rookie擅长的节奏。
赔率公司开出了T1让一追二的盘口,模拟147局之后,T1赢面58%,IG42%,差距并非天堑。剧本一:IG前期滚起雪球,T1的缓节奏体系被迫冒风险;剧本二:IG连续两把选出过于依赖前五分钟的组合,T1拖到双核三件套,兵不血刃。真正决定方向的,其实是第三把的选边权。
如果你是IG教练组,首要任务不是研究Faker的符文,而是建立“出错也能翻”的心理缓冲。放弃版本中最易炸裂的打野体系,让Xun用稳健拉扯的皇子、蔚来为中下辅线创造时间。只要前二十分钟不被T1吃两条龙、拆两座外塔,IG在团队决策速度上的优势才有展示舞台。
而对于T1,逆向筹备思路是把IG最擅长的节奏拖慢。选兰博、塞恩这种“我有线权但不必推线”上路,迫使IG纠结要不要动峡谷先锋;下路则摆烂对线,直接抱团去中路做2V2,把Rookie逼成要转换兵线的那一方,IG就会显得生疏。
比赛日临近,队员们的Rank账号全部隐身。训练室门被贴上A4纸:KEEP CALM AND PLAY FAST。门外粉丝举着横幅等合影,神情比选手更紧张。可竞技体育的趣味,就在于这个晚上没有剧本,全世界三百多家媒体的结论也只是参考。等裁判举手喊出“Ready”,那块写着63%胜率的白板就正式归零。
来源:灵敏宇宙65Kn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