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是1986年5月的一个周日,绥化管理局宣传部的办公室里格外安静。外出开会刚回来的我,作为部门领导正在轮值带班。我习惯性地拿来报夹翻开《黑龙江日报》,1版《求是篇》栏目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那些短小精悍的杂谈,字字珠玑,既有对时事的敏锐洞察,又有对问题的深刻剖析
转自:黑龙江日报
作者生活照。
□邹积慧
翻开案头那本泛黄的《黑龙江日报》合订本,里面的字样虽然有些模糊,它却像一把时间钥匙,倏地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
那是1986年5月的一个周日,绥化管理局宣传部的办公室里格外安静。外出开会刚回来的我,作为部门领导正在轮值带班。我习惯性地拿来报夹翻开《黑龙江日报》,1版《求是篇》栏目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那些短小精悍的杂谈,字字珠玑,既有对时事的敏锐洞察,又有对问题的深刻剖析。当时,绥化管理局正面临人才调配的难题,部分岗位存在“人岗不适”的情况,看着栏目里的文章,我心中灵感涌动。
回到家后,我连夜构思,写下了《莫让“李逵下水张顺上岸”》这篇杂谈。《水浒传》中的李逵勇猛善战,却不习水性;张顺水性超群,陆战却非其所长。我借这两个经典人物,强调用人需扬长避短,注重发挥人才的专业优势。文章寄出后,我既期待又忐忑,半个月后,当看到自己的文章赫然出现在《黑龙江日报》1版右下角时,心情激动不已,又陆续写出《“下”的困扰》等多篇杂谈,分别发表在《黑龙江日报》和《奋斗》杂志上。后来到哈尔滨出差,我特意去报社拜访,见到了资深老编辑黄克桓。黄编辑握着我的手,耐心指出文章中的优点与不足,叮嘱我作为农业战线的通讯员,要把乡村故事写进时代的经纬里。
时光荏苒,1994年至2007年我先后在绥棱农场和宝泉岭管理局担任领导职务。岗位的转变,我的写作重心也发生转变。那时农垦正推进农业现代化改革,我深入田间地头调研,结合政策与实践,撰写了多篇理论文章。每当初稿完成,我总会第一时间想到《黑龙江日报》。评论部主任徐彤给予我很大帮助,她说“理论文章要接地气,既要符合政策导向,又要能解决实际问题”。王小平、高宇红两位编辑认真修改我的稿件,细致入微又不厌其烦。在她们的支持帮助下,我先后在《黑龙江日报》理论版发表《农区工业化战略探析》《实施斤粮成本逆控 推进场务公开》等文章30余篇。黑龙江电视台记者赵国辉看到《实施斤粮成本逆控 推进场务公开》这篇文章后,以新闻记者独有的敏感性来到我工作的绥棱农场,对在农业生产中实施斤粮成本逆控管理这一创新做法进行了深度釆访,1999年5月7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头条进行了详细报道,在全国产生了不小反响。
2007年,省委组织部安排我到农垦总局担任领导,同时兼管文联作协工作。工作之余,我重拾年少时的爱好,开始深入研究并积极创作近体诗词,带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龙江大地的广袤无垠、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都成为我笔下的素材,粗略统计在《黑龙江日报》副刊发表诗词超过百首。记得在2017年报社开展的“党旗高高飘扬 喜迎十九大”全国诗词征文大赛中,我以《水调歌头·秋登大兴安岭》参赛——谁遣斑斓色,染就五花山。奔来深壑如海,松杪起晴澜。径隐荆丛九折,峰挂飞流一练,黑水拍遥天。碑矗长林肃,只影久凭栏。 云蒸日,秋焕彩,壮兴安。去程不计千险,何惧万重关。岭上金风萧瑟,满目黄花熣灿,好待雪成团。崖畔岚烟紫,绝顶大雕旋。当我得知这首词获得一等奖,且由时任社长袁晓光亲自颁奖时,感慨万千,我深知是《黑龙江日报》为我搭建了一个抒发情怀、传递正能量的平台。
2015年底退休后,组织安排我到省关工委工作,分管宣传。这份工作让我与《黑龙江日报》的联系愈发紧密。关心下一代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而《黑龙江日报》作为省级党报,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已然成为省关工委联席会议重要成员单位。社长张春姣、总编辑薛兰奎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非常重视和支持,我们共同商定,每年合作推出一期“关工专刊”,报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动态、优秀“五老”的先进事迹、青少年的成长故事等。总编室和法治群团事业部的同志工作认真负责,从版面设计到内容审核都给予大力支持,让“关工专刊”成为传递关爱、凝聚力量的重要窗口。看着专刊上那些稚嫩的笑脸、“五老”们忙碌的身影,我愈发感激《黑龙江日报》,它不仅见证了我的成长,更与我一同为青少年的成长成才贡献力量。
掩上《黑龙江日报》合订本,我的心情犹如奔腾的松花江水久久不能平静。40载春秋,《黑龙江日报》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如一位良师,指引我不断成熟。从最初的杂谈到理论文章,从近体诗词创作到关工宣传,每一段经历都与这份报纸紧密相连。这份情缘,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愿与《黑龙江日报》山高水长,再续下一段美好情缘。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