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局”证实境外影片介入国民党选举!郝龙斌:抹黑到此为止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7 00:29 1

摘要:这两天,国民党党主席选举现场气氛火药味十足,原本只是党内的角逐,却因为网络上的“黑手”风波,直接变成了大家茶余饭后都要讨论的社会热点。一个看似关起门来的党内选举,竟然会扯上“境外势力”“黑公关”“假信息”这些名词。整个事件其实不复杂,但因为网络传播和各路观点的

这两天,国民党党主席选举现场气氛火药味十足,原本只是党内的角逐,却因为网络上的“黑手”风波,直接变成了大家茶余饭后都要讨论的社会热点。一个看似关起门来的党内选举,竟然会扯上“境外势力”“黑公关”“假信息”这些名词。整个事件其实不复杂,但因为网络传播和各路观点的碰撞,倒有点像电视剧一样越来越热闹。

起初是有名的“战斗蓝”头头赵少康跳出来说对岸想插手KMT的党主席选举,整个选举本身立马被染上一层悬疑色彩。大家都知道台湾选举氛围敏感,最近几年更是动不动就扯到“外部介入”。但这次不同的是,连“安全局”都罕见地站出来证实,说他们查到23个YouTuber账号“活跃异常”,多数还定位在境外。这事顿时让外界炸开了锅。

“安全局”的蔡明彦出来解释说,在TikTok平台上,有上千条影片跟着国民党主席选举话题跑,在YouTube这23个账号,就有200多部视频都在讨论选举风向。更有意思的是,他特意强调,为了不影响选举公平,不会说这些影片到底在帮哪位候选人。但话说到这份上,大家心里其实都有数——既然平台和定位都瞄准了,大致方向恐怕也跑不远了。

参选的郝龙斌也站出来接受媒体采访,他态度很明确:抹黑和假消息最好就此打住,不要搅浑这池水。其实郝龙斌的话逻辑很清楚——别让外部声音、乱七八糟的爆料影响到本该属于国民党人自己的事情。而且这种表述,在现在这个信息真假混杂的社会语境下,挺容易被普通人共鸣。没人希望选举选到结果却是让网络言论带偏了节奏。

说起来,网络渗透本身其实不是啥新鲜事。从前年“认知作战”热词流行,到各种境外评论、割韭菜直播、短视频带节奏,这种“境外账号参一脚”的景象也不是第一次看到。这次国民党的选举说白了算是不幸“躺枪”,刚好赶上社交媒体风头劲,让外部干预的痕迹变得极其明显。谁也无法否认,信息传播速度太快,真假消息混杂,最苦的往往是根本不懂怎么分辨的基层选民。

这次事件也捎带扯出了旧账。像郝龙斌此前提倡要到大陆去设办事处,原本是说要多一条对话和交流的路。结果陆委会副主委梁文杰直接回绝,说“现阶段官方对官方才行”。民进党主政下官方交流这路堵住了,国民党就想着用别的办法打破东西之间的冷场。郝龙斌嘴上虽说“民进党不做,我们来做”,态度挺强硬,但也不会跑去犯险。他每次都带一句“依法依规,对方有啥规定我们照着来”,既撑足了面子,也留了后招。

两岸官方联系方式基本上快成了摆设——海基会、海协会都互相已读不回,陆委会和对方更是一言不合就互呛,根本谈不上啥建设性沟通。每到选举关键期,大陆和台湾的“网络噪音”就立马升级。你说这本质上是网络战?还是舆论试探?其实大多数人心里都很明白,如果平台数据那么容易被截获和整理出来,哪怕封账号或删几个热门视频,根源问题也不会就此解决。

这些事闹到现在,普通人感受最真切的还是一条:谁说了真话,谁带偏了话题,自己根本很难分辨。有人在意公平,有人却只看立场。网络风向一变,说谁是“网军”谁是“带节奏”,分分钟就把政党选举拉到网络pK。再看街坊邻居,有人直接说:“外头搅局的越来越多,看个新闻都不知道真的假的。”“我们选的是党主席,不是‘假消息接力赛’。”

放在更大的格局两岸的民间交流、党内选举、网络空间,各算各的账,却早就被混在了一起。信息战、认知战的说法越来越多,有人焦虑外力操控,有人主张大胆开放。与其天天紧张抓“境外账号”,还不如让制度更公平、信息更透明,让选举回归选举。一场选举弄得连网络都像夹心饼干,你说搅局的高兴,还是想选出自己人的老百姓更无奈?

最后这波风头,可能还有新花样。可到底什么最该被关注?是被外部节奏带偏的网络世界,还是党内明明可以自己好好选却非要见缝插针的现实困境?总算明白,有时候最大的风险不是假消息,而是对真假已经麻木的社会氛围了。

来源:杨予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