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我能战胜抑郁症,就2个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6 22:31 2

摘要:很多人认识陈坤,是从荧幕上那个眼神深邃、气质独特的演员开始的。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他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曾经陷入长达五年的重度抑郁。那段日子,他整夜失眠,甚至一度走到窗边,想要结束生命。

很多人认识陈坤,是从荧幕上那个眼神深邃、气质独特的演员开始的。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他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曾经陷入长达五年的重度抑郁。那段日子,他整夜失眠,甚至一度走到窗边,想要结束生命。

然而,他走出来了。他说,真正带他走出黑暗的,不是什么神奇疗法,也不是逃避或对抗,而是最简单的两个字——“觉知”。

一、什么是“觉知”?为什么它能救人?

“觉知”,听起来很玄,其实很简单。它指的是如实地观察自己当下的念头、情绪和身体感受,不评判、不抗拒、不跟随。

陈坤在一次访谈中分享:

“当我发现我看到别人好,我突然产生嫉妒的时候,我不再从道德上谴责自己,我只是看到这个嫉妒,没有对错,只是看着它,过一会儿它就没了。”

这就是“觉知”的力量——你不跟情绪打架,情绪就打不倒你。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正念”(Mindfulness),与“觉知”高度重合。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的乔·卡巴金博士,早在1979年就开发出“正念减压疗法”(MBSR),广泛应用于抑郁、焦虑的临床干预。研究发现,持续的正念练习,能改变大脑中与情绪调节相关的区域(如前额叶皮层、杏仁核),增强情绪稳定性。

换句话说,“觉知”不是鸡汤,而是有科学依据的心理训练。

二、一个佛学典故:你不是那朵云

佛陀曾有一个比喻:

“情绪如天上的云,来来去去;而觉知如天空,不随云动。”

你不是那朵乌云,你是看着乌云飘过的天空。

陈坤在抑郁最严重的时候,开始练习佛教打坐与观息。他不再试图“赶走”负面情绪,而是安静地坐着,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看着念头来来去去,就像看路上的行人,不喊他们停下,也不追上去。

他说:“当我只是看着,不评判,那些曾经吞噬我的情绪,慢慢失去了力量。”

在内观禅修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

“一切升起之法,必将灭去。”意思是,无论多么强烈的情绪、多么真实的念头,都只是暂时的现象,它们会来,也一定会走。当我们真正理解这一点,就不会再被一时的绝望或愤怒所绑架。

陈坤正是领悟了这一点,通过觉知的练习,最后做到了彻底放下。

三、如何练习“觉知”?

你不需要像陈坤那样打坐多年,也不需要成为禅修大师。可以从最微小、最实际的行动开始:

1、每天3分钟“呼吸觉知”

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闭上眼睛,只感受呼吸在鼻孔的进出。走神了就温柔地回来。不追求“完全不想”,只练习“注意到走神”。

2、情绪来时,先“停一停”

当愤怒、焦虑、悲伤来袭,先深呼吸三次,在心里默默说:“我知道我现在在生气/难过。” 只是命名,不评价。

3、把情绪写下来,但不分析

准备一个本子,写下“我现在感到……”,但不写“为什么”。例如:“我现在很紧张,胸口发闷。” 写完之后合上本子,该干嘛干嘛。

4、推荐两本书辅助练习

《情绪自救》:书中提供了大量接地气的情绪调节方法,比如“情绪标签法”、“身体扫描法”,非常适合初学觉知的人。

《抑郁症打卡自救》:这本书系统介绍了正念观息法的具体操作,并附有练习记录表,可以一步步带你走出情绪低谷。

五、你不是在治病,你是在学会“活着”

陈坤说,抑郁那五年,他最大的收获不是“战胜”了抑郁,而是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相处。

“觉知”不是用来消除情绪的武器,而是一种与情绪共处的能力。它让我们从“情绪的奴隶”,变成“生命的观察者”。

如果你也正被情绪所困,不妨试试从“觉知”开始。不必追求立刻变好,只要开始“看见”,光就已经照进来了。

来源:心理师彭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