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和平县网红“老顽童”黄德标:一个乡村网红的烟火人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6 22:11 2

摘要:厨房里,锅铲碰撞声清脆利落。灶火映红了黄德标那张被岁月刻出沟壑的笑脸,他动作麻利地颠勺、调味,为院子里一群正对着手机镜头表演的年轻人准备着饭菜。油烟升腾,饭菜的香气弥漫开来,与短视频拍摄现场的热闹交织——这是和平县彭寨镇“老顽童”最寻常也最动人的日常。

厨房里,锅铲碰撞声清脆利落。灶火映红了黄德标那张被岁月刻出沟壑的笑脸,他动作麻利地颠勺、调味,为院子里一群正对着手机镜头表演的年轻人准备着饭菜。油烟升腾,饭菜的香气弥漫开来,与短视频拍摄现场的热闹交织——这是和平县彭寨镇“老顽童”最寻常也最动人的日常。

在和平县的自媒体江湖里,彭寨镇可谓卧虎藏龙。这里有早已名声在外的“正能量阿青”,有深耕本土多年的姐妹花“丽红”和“兰姐姐”,最佳拍档“新农人阿福”还有崭露头角的“新农人阿涵”。而“老顽童”黄德标,这位网名亲切如邻家大爷的创作者,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和平人的目光与支持。

黄德标的故事,起于一次不经意的尝试。从乡镇企业下岗后,闲时刷刷短视频成了他的消遣。某天,他随手拍下一条家乡风物的视频上传网络,未曾想竟收获了不少关注。这粒偶然播下的种子,在遇见“阿青”后破土疯长。阿青慧眼识珠,两人一拍即合,开启了乡村剧情短视频的创作之路。

面对镜头,这位年过半百的“新人”拿出了令人动容的韧劲。起初的一窍不通并未让他退缩,他如饥似渴地模仿、揣摩各种角色。田间地头是他的排练场,屋檐灶台是他的观察哨。汗水浸湿的无数个日夜,终换来屏幕前的游刃有余——无论是憨厚朴实的庄稼汉,还是精于算计的小商贩,在标哥的演绎下都活灵活现,成了阿青眼中无可替代的“黄金搭档”。口碑传开,和平县不少拍客慕名而来,千万播放量的作品开始出现在“老顽童”的创作履历上。

声名渐起,标哥的底色却从未改变。无论谁来拍视频,他那份发自内心的热忱始终如一。更难得的是,镜头之外的他,总爱默默在厨房里施展另一门“绝活”。拍摄间隙,厨房便是他的主场,锅碗瓢盆在他手中奏响温暖的乐章。一碗碗热腾腾的饭菜端上桌,驱散了拍摄的疲惫,也熨帖了伙伴们的心。他总说:“吃饱了,状态才好,才能把角色演活!”

每一个和谐家庭的深处,必有一位默默支撑的脊梁。标哥能心无旁骛地追逐镜头里的光,离不开妻子“标嫂”在生活这片土壤里的深耕。她如同最稳固的基石,无声地料理家事、照应人情,将柴米油盐的琐碎稳稳担起,让丈夫的热忱与才华得以在镜头前自由生长。这份相濡以沫的扶持,是“老顽童”短视频里烟火人间最坚实的注脚。

今年夏天,当“村超”全国赛的战火燃至和平赛区,在阿青的力荐下,标哥肩起了“村超推荐官”的重任。他带着那份深入骨子里的风趣与幽默,将镜头探进球场内外。绿茵场上的汗水与激情,场边村民的呐喊与笑脸,和平水土孕育的独特活力,都经由他质朴而灵动的短视频,飞越山峦,触达远方,让更多人看见和平、向往和平。

他的脚步从未停歇。当和平自媒体创作者们深入富联村、土厘村、阳坑村、石陂村等乡村采风或助农,标哥的身影依然活跃其中。他用饱含深情的镜头语言,描摹着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田园图景,记录村民脸上真实的褶皱与笑容,捕捉新时代乡村悄然焕发的肌理与神采。他的真诚与专业,不仅赢得了乡亲们淳朴的信任,也让屏幕那头的万千目光,重新发现了乡土中国那份沉淀已久却历久弥新的独特魅力。

然而光鲜流量的背后,是许多像标哥这样的乡村创作者不得不直面的生存拷问:“变现太难了。”他坦言,拍摄设备更新、交通物料支出,这些真金白银的压力如同无形的绳索,时时勒紧梦想的翅膀。今年起,他开始小心翼翼地探索新的路径——拍摄接地气的本地探店视频,尝试为家乡好物直播带货,试图在流量与生存之间,蹚出一条既能支撑热爱、又能安身立命的田埂小路。

在流量奔涌的时代漩涡中,黄德标始终紧握着一份朴素的信念。无论是颠勺炒菜时升腾的烟火气,还是镜头前全情投入的角色扮演,抑或面对变现困境时那份不灭的探索勇气——他始终在用最草根的智慧,最本真的生命力,向更广阔的世界传递着一种向上、向善、向美的乡村力量。

他的身影,是无数扎根泥土的乡村创作者努力活出动静的缩影。在追逐流量与坚守本心之间,在谋生现实与精神向往之间,“老顽童”们正摸索着一条属于自己的平衡木。这烟火人间里的每一次真诚记录,每一份不灭热望,都在为广袤乡土,谱写一曲微小却不容忽视的生命回响。

来源:光头新农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