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之始,音为先。”为落实新课标精神,提升教师对一年级新教材的理解与实施能力,西安市灞桥区官厅小学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围绕大单元任务,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秋日的校园增添了一抹亮丽的教育光彩。
“语之始,音为先。”为落实新课标精神,提升教师对一年级新教材的理解与实施能力,西安市灞桥区官厅小学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围绕大单元任务,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秋日的校园增添了一抹亮丽的教育光彩。
同课异构展风采
姜静老师以一年级拼音教学《b p m f》为课题,打破传统拼音教学的机械记忆模式,将费曼教学法 “具象化表达” 的精髓融入课堂。姜老师通过 “拼音手势操” 创设情境,让学生用手比出 “b” 的半圆弧度、“p” 的竖线形态,再以 “小老师领读” 的形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解拼音发音要领,原本抽象的字母符号在互动中变得直观易懂。
何佳蕊老师执教的《b p m f》一课,充分展现出对低年级拼音教学规律的精准把握与教学智慧。何老师设计了丰富的游戏、朗读等互动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轻松氛围中强化对拼音发音、形的认知。充满童趣,是一堂高效且富有吸引力的拼音启蒙课。
认真听课详记录
课堂中,学校领导与听课教师们一边详细记录教学环节,一边认真观察孩子们的课堂反应,思考“教师提问是否精准”、“互动游戏是否有效”等细微环节。
积极教研赋能量
课后两位授课教师分享设计思路:姜老师分享“通过游戏降低拼音抽象感”为理念开展教学的,何老师则表示是以“希望让孩子觉得拼音有用、好学”为理念开展教学的。随后,听课老师们纷纷建言,为两位新老师提出了宝贵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姜老师的手势记忆法很实用,可增加字母书写的即时练习”,“何老师的生活举例特别好,建议多加入拼音与汉字的联动”等。
一堂拼音课,两种教学样态;一次研讨,凝聚集体智慧。 此次同课异构活动,不仅为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更让我们看到:只要用心设计,启蒙课堂就能成为孩子们爱上语文的起点,为他们的学习之路播下闪亮的种子。(冯凯)
来源:阳光报阳光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