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独立:蒋介石的愤怒与无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6 18:23 1

摘要:1945年8月14日,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宋子文毅然拒签《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并辞去外交部长职务。他宁愿丢官也不愿背负割让国土的千古骂名。最后,新任外长王世杰提笔签字,中国失去了173万平方公里的外蒙古。

一纸条约,百万国土,蒋介石在签字时手在颤抖。他明白,这个决定将让他永远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1945年8月14日,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宋子文毅然拒签《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并辞去外交部长职务。他宁愿丢官也不愿背负割让国土的千古骂名。最后,新任外长王世杰提笔签字,中国失去了173万平方公里的外蒙古。

这一幕背后,是蒋介石的无可奈何与斯大林的强势威逼。然而短短八年后,1953年2月23日,蒋介石一怒之下宣布废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拒不承认外蒙古独立。这场历史的惊天逆转,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内幕?

二战接近尾声的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上的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没有中国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秘密决定了中国外蒙古的命运。《雅尔塔协定》规定“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这一决定传到重庆,蒋介石感到无比屈辱。他在日记中哀叹:“就只这一些问题,已经是足以置我们中华民族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然而,作为弱国的领导人,蒋介石面临艰难抉择:要么接受斯大林的条件,要么可能面临苏联支持中共的风险。

斯大林对蒋经国说得直白:“今天不是我求你,是你来求我帮忙。如果你们有力量打败日本人,我当然不会说什么。但是你没有力量,讲这些话就是废话。” 这种赤裸裸的现实主义外交让国民政府处境艰难。

美国的态度同样令人心寒。当宋子文向杜鲁门表示《雅尔塔协定》“无中国代表参加,该会议对中国自无约束力”时,杜鲁门却威胁道:“如果苏联一旦参加对日作战,美国政府对《雅尔塔协定》就不能不予以支持了”。

1945年6月30日,一架从重庆起飞的飞机降落在莫斯科机场。国民政府代表团以宋子文为首,蒋经国作为特殊代表,开始了与斯大林的艰苦谈判

谈判焦点集中在四个方面:旅顺问题、大连问题、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问题,以及外蒙古问题。斯大林态度异常强硬,坚持外蒙古必须独立,并声称“不讨论外蒙古独立宣言,也就用不着讨论中苏同盟条约”。

蒋经国以私人身份会见斯大林时曾力争:“我们中国人坚持抗战,就是为了收复失地。今天日本还没打败,反而把外蒙古这样大一块土地割让出去,抗战的意义何在?” 斯大林的回应更是直截了当​:“今天不是你问我条件,而是我向你提条件!”

七轮谈判后,双方陷入僵局。这时斯大林要去波茨坦参加三巨头会议,谈判暂时中断。蒋介石在听取宋子文汇报后,​最终决定妥协,指示代表团接受苏联条件。

03 无奈的签约与公投闹剧

1945年8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莫斯科签订。宋子文拒绝签字并提出辞职,最后由新任外长王世杰代表中国签署。条约规定:“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证实此项愿望,中国政府当承认外蒙古之独立。”

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举行所谓“公民投票”。国民政府派内政部常务次长雷法章前往“观察”。投票方式堪称荒唐透顶​:选民必须在官员监视下公开签名表示“赞成”或“反对”独立。

雷法章事后描述:“此项公民投票据称为外蒙古人民重向世界表示独立愿望之行动,实则在政府人员监督下,以公开之签名方式表示赞成独立与否,人民实难表示自由之意志。” 最终结果显示98%的投票者赞成独立,投票率高达98.4%。

1946年1月5日,国民政府发布公告承认外蒙古独立。中国版图从此从“秋海棠”变成了“雄鸡”。

然而历史很快发生了转折。1949年,国民党在内战中败退台湾。蒋介石对斯大林没有信守“不援助共产党”的承诺耿耿于怀

1952年,蒋介石一纸诉状告到联合国,指责苏联违约。联合国大会以25票赞成9票反对24票弃权通过505号决议,谴责苏联违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1953年2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对国会正式否认雅尔塔协定的存在。蒋介石终于等到了机会,于2月23日宣布废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拒绝承认外蒙古独立

在国民党的“七大”上,蒋介石沉痛检讨:“承认外蒙独立的决策,虽然是中央正式通过一致赞成的,但我本人仍愿负其全责。但我在当时,对外蒙问题唯有如此决策,或有确保战果,争取建国的机会。这是我的责任,亦是我的罪愆。” 他承认放弃外蒙古“实在是一个幼稚的幻想,决非谋国之道”。

05 国际舞台上的最后抗争

蒋介石在退守台湾后,继续在国际上就外蒙古问题抗争。1955年,联合国审议蒙古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的申请时,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华民国”代表投下了反对票

然而,1961年,在联合国大会通过1630号决议接纳蒙古加入联合国时,台湾当局没有参加投票。这被外界解读为在美苏压力下的无奈妥协。

网友“历史观察者”评论道:“蒋介石先承认后反悔的行为,体现了一个政治人物的无奈与矛盾。弱国无外交,在外蒙问题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回顾历史,我们不禁思考:如果蒋介石在1945年拒绝斯大林的要求,结果会如何?如果美国坚定支持中国对抗苏联,外蒙古命运是否会不同?

事实上,就连杜鲁门后来也对蒋介石的过度让步表示不解,他说:“我请阁下执行雅尔达协定,但我未曾请阁下做超过该协定之让步。” 意指蒋介石过分退让,抛弃了中国对外蒙的宗主权。

历史学者文安立指出:“雅尔塔体系是大国合作的产物,也是蒋介石积极‘参与’大国政治的结果;蒋介石得到了苏美两国站在他一边对付中国共产党的保证;斯大林获得了美国对苏联在外蒙古和东北特权的认可;罗斯福得到了苏联对日参战和战后苏美在东亚进行合作的保证。” 外蒙古成为冷战格局下的牺牲品

外蒙古独立的历史创伤至今仍影响着东亚地缘政治格局。从1911年外蒙古首次宣布“自治”,到1945年公民投票,再到1961年加入联合国,外蒙古问题折射出中国从弱到强的艰难历程

历史无法改变,但可以警示后人:​国家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网友“草原雄鹰”感叹:“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弱国无外交,只有国家强大,领土完整才能得到真正保障。”

《外蒙是如何独立的》,农村大众数字报,2015年《雅尔塔会议70年,秘密协定如何导致外蒙古独立?》,澎湃新闻,2015年《外蒙古独立真相》,微信公众号,2017年《苏联主导下的外蒙古独立公投始末》,国家人文历史,2015年《外蒙古离开祖国的详细过程》,微信公众号,2018年《苏联操纵了外蒙古独立》,文摘报-光明网,2014年

来源:历史茶话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