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方已做好战斗准备,央视也突播《美国队长》,与此同时,美财长声明:无意升级贸易冲突。那么,这三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却在短短几天内接连上演,背后究竟传递了怎样的信号?而央视此时播放《美国队长》,又传递了什么信号?
中方已做好战斗准备,央视也突播《美国队长》,与此同时,美财长声明:无意升级贸易冲突。那么,这三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却在短短几天内接连上演,背后究竟传递了怎样的信号?而央视此时播放《美国队长》,又传递了什么信号?
过去几周,中美关系经历了又一轮剧烈震荡。近日,特朗普在白宫宣布,计划自11月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此言一出,全球市场应声动荡。人民币汇率短线下挫,美股大盘连续三日收跌。就在外界担忧中美即将重回全面贸易战的当口,中国驻美大使馆发言人的一句话,让局势变得意味深长——“打,中方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这是中方近年来极少使用的表述,意味着中国已经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但仍然保留谈判空间。
然而,就在这种高度紧张的气氛中,10月15日晚,央视电影频道突然播放了《美国队长》。这部由好莱坞出品的超级英雄电影,在中美关系剑拔弩张的时刻,被“六公主”排上档期,立刻引发热议。实际上,从节目编排上看,这并非巧合。过去每当中美关系出现转折节点,央视的节目安排往往隐含微妙信号。2019年贸易战高峰期,央视连续播出抗美援朝题材影片。而在中美达成阶段协议时,又适时播放《纽约,我爱你》这样的都市题材片。
因此,《美国队长》的“突袭式上档”,更像是一种象征性的“心理投射”——既不代表示弱,也非刻意示好,而是暗示中国在强硬与灵活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换句话说,这是一种有意释放出的冷静信号,中方已做好应对一切的准备,但也不打算让局势彻底失控。
对此,美方的反应同样耐人寻味。就在央视播放《美国队长》的同一天,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华盛顿出席“投资美国论坛”时,突然放软口风。他表示:“不希望贸易冲突升级,特朗普总统准备与中国领导人面对面交流,寻求合作与稳定。”要知道,这样的表态几乎与特朗普此前的威胁口径背道而驰。短短几天之内,美方从“经济敌对行为”到“无意升级冲突”,这种急转弯的背后,其实暴露出美国的双重无奈。
一是对经济下行的担忧。美国联储理事米兰直言,重新升温的中美贸易紧张,已让美国经济面临新的下行风险,美联储可能被迫在10月底再次降息。二是对供应链断裂的恐惧。中方稀土管制的连锁效应,已经开始波及美国芯片、军工、汽车行业。特朗普政府虽然声称要实现稀土自给,但事实上,美国国内一座新稀土矿从立项到投产需要近30年,这意味着它根本无法在短期内脱离中国。
贝森特因此在论坛上承认,美国必须通过“产业政策”强化国家对战略企业的掌控,甚至“借鉴中国模式”。这是极具讽刺意味的转变。过去数十年,美国一直以“自由市场”和“去干预”为傲,如今却不得不学着用国家之手干预市场。这不仅说明美方在与中国的竞争中感到压力,更从根本上动摇了它赖以维系的经济理念。
总的来看,中方的“战斗准备”是冷静的、系统的,是一种战略层面的从容应对。而美方的缓和信号则是现实压力下的无奈。未来数周,中美领导人可能在韩国峰会上按计划会晤,但无论结果如何,有一点已经很清楚:中美博弈进入了新的阶段,不是冷战,不是全面脱钩,而是一场关于规则与信任的长期较量。中方不惹事,也不惹事。但若再被逼到墙角,战斗准备绝不是一句口号。
来源:查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