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件值得中国科学家自豪的新闻出现了,国际电子顺磁共振领域的最高奖项——扎沃伊斯基奖(Zavoisky Award)首次颁发给了中国籍科学家,引起网友的极大关注。这位中国籍科学家就是卸任浙大校长一职不久的杜江峰院士。浙大和中科大均进行了详细报道。
近日一件值得中国科学家自豪的新闻出现了,国际电子顺磁共振领域的最高奖项——扎沃伊斯基奖(Zavoisky Award)首次颁发给了中国籍科学家,引起网友的极大关注。这位中国籍科学家就是卸任浙大校长一职不久的杜江峰院士。浙大和中科大均进行了详细报道。
图源:浙大官网
01中国首次获奖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副部长杜江峰因其在基于自旋量子比特的磁共振谱学方面的杰出成就,被授予2025年度扎沃伊斯基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科学家。
这个奖项含金量极高。扎沃伊斯基奖是为纪念电子顺磁共振发现者叶夫根尼・扎沃伊斯基设立的国际性奖项,旨在表彰在全球电子顺磁共振科学与技术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被誉为EPR领域的国际最高学术荣誉。
电子顺磁共振(EPR)是由不配对电子的磁矩发源的一种磁共振技术,可用于检测物质原子或分子中所含的不配对电子,在物理学、半导体、有机化学、络合物化学、辐射化学、化工、海洋化学、催化剂、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环境科学、地质探矿等许多领域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02 中科大和浙大报道
对于杜院士的获奖,浙大和在中科大官网均进行了报道。浙大主要介绍了杜院士在该领域的巨大成就,以及该奖项的颁奖过程和意义。浙大在报道中,在杜江峰院士几个字之后加了括号(浙江大学原校长),言简意赅,体现了浙大对于这位老校长取得成就的自豪。
图源:浙大官网
中科大与浙大报道的内容几乎一致,但有个细节是不一样的。那就是在杜江峰院士的简介上各不相同,中科大同样在杜江峰院士后面加了括号,但不是标着“浙江大学原校长”,而是变成了“原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前身是杜江峰院士于2000年建立的自旋磁共振实验室。2016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成为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科大的报道体现了对于这位长期在中科大学习和工作的校友取得成就的自豪。
图源:中科大官网
杜江峰院士本硕博均毕业于中科大,担任过中科大物理学院副院长/执行院长、国际学院院长、苏州高等研究院院长、副校长等职务。2022年12月升任浙江大学校长,2025年2月转任教育部副部长。可以看出杜院士在中科大和浙大都工作过,当然在浙大担任校长只有2年多的时间,在中科大的时间要长得多,是在中科大学习和工作中成长起来的一位优秀学者。
杜院士主要从事量子物理及其应用的实验研究,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在国际上率先使用动力学解耦技术提升真实噪声环境下固态电子自旋量子相干时间三个数量级,推动量子计算等应用迈出重要的一步;首次在室温大气环境下获取单个蛋白质分子的顺磁共振谱及动力学性质,被誉为重要里程碑;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功率脉冲X波段顺磁共振谱仪等。
杜院士的研究成果显著提升了我国在科学仪器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研究水平,此次获得扎沃伊斯基奖,正是为了表彰其在EPR领域的卓越贡献。
图源:浙大官媒
03回顾与建议
杜院士作为首位中国籍科学家获得扎沃伊斯基奖,是中国学者的荣耀,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学者在世界学术舞台上的形象,最重要的是体现了中国学者取得的世界级成就。作为在中科大和浙大均工作过的学者,两校争相报道体现了对这位校友取得成就的自豪。
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取得世界顶尖成就,推动中国科技站上世界巅峰!
备注:文中如有引用的图表,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编者观点,带有局限性,不作任何决策依据。
来源:Mr教育蓝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