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亲历记(608)卡在顶楼的书记和倒悬门后的女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6 17:56 2

摘要:前文说到,唐山八中书记被大地震砸扁了脑袋,还被两块水泥预制板卡在腰间。

(接上文)

前文说到,唐山八中书记被大地震砸扁了脑袋,还被两块水泥预制板卡在腰间。

孟晓磊带领连队赶去收尸。

事后,孟晓磊才明白,之所以专门安排他们去学校收尸,实在是因为尸体就在倒塌的楼顶,就那么直愣愣地站着,非常不雅。

再看书记这具遗体:

经过三天暴晒,尸体已发褐发黑,吹气球似地膨胀了,面部表情扭曲,皮肤高度腐烂,伤口处满是苍蝇、蛆虫。

尸体,像一面旗杆卡在废墟中,想取出来并不容易。

孟晓磊和四位班长商量后,一致认为,应该这么收尸:

第一步,先安排一人把书记向上抱。

第二步,在其腰间拴一根绳子。

第三步,众人一起用力,先向上方拽,再一点地拖出来。

这样做,可以尽量保持尸体的完整。

接下来,就是谁先去执行任务的问题了。

孟晓磊连下三次命令,全排四十人,竟无一人应战。

孟晓磊挥挥手,说了声:“算了,”径直向废墟走去。

越是接近死尸,孟晓磊心中就越寒冷。

他虽是党员,也是无神论者,但面对如此狰狞、高度腐烂的尸体,要说不害怕,肯定是假话。

只是从表面看去,孟晓磊依旧沉静如水。

他从废墟里拽出条床单,盖在遗体上,然后下蹲,将尸体紧紧抱住。

王仁合冲上来,在尸体腰间绑好绳子。

此时的孟晓磊,两眼已被弥漫热气熏得一片模糊。

他小时爱玩泥巴,抱尸那感觉,就像小时玩过的泥人一样软软的,只不过,泥人是凉的,怀里的尸体却是热的。

绳子拴好了,王仁合说:“排长,你来和我一起拽绳头吧。”

孟晓磊摇摇头:

“你们仨儿拽绳子,我往上抱。”

紧接着,孟晓磊喊了声“一、二、三”。

话音刚落,绳子头便拉紧了。孟晓磊用尽全身力气,那感觉就像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尸体开始慢慢向上移动。

就在尸体的大胯缓缓从废墟中拔出时,一个意外出现了:

孟晓磊突然感觉双手一空,随着一声“噗嗤”声响起,一个趔趄跌倒在地。

床单被“噗嗤”声吹得微微抬起。

王仁合冲上前去,扶起孟晓磊,又奓着胆子撩开裹在尸体上的床单,随即,“妈呀”一声喊了起来,紧跑几步冲下废墟。

正在众人无不惊讶之时,王仁合喊了起来:“班长,尸体肚子破啦!”

不管怎样,尸体总算拖了出来。

战士们扒出几件衣服,将书记周身严严实实包裹起来。

接尸的是书记家人,其中一位是书记的弟弟,三十多岁。

这位中年人眼含热泪,猛地给孟晓磊跪下:

“排长,真得感谢你们,要不是你们,谁敢给我哥收尸啊!”

经此一“役”,战士们胆子越来越大。

再次收尸时,孟晓磊不用再开展战前动员了,一定会有人主动站出来认领任务。

还有,大家的动作也越来越熟练,配合越来越默契。

在随后两个月的扒尸工作中,炮排共扒挖、包裹、掩埋尸体四百多具,在年底召开的抗震总结表彰会上,炮排集体和孟晓磊个人均荣立二等功。

孟晓磊实在没想到,尽管残酷的现实很好地磨炼了他的意志,他还是被后来发生的一幕吓到。

那是八月中旬的一个傍晚。

孟晓磊和战士们完成任务返回河北矿院驻地的路上,一个小脚老太太领着两个孩子扑通通跪了下去。

吓得孟晓磊紧跑几步,扶起了娘仨儿。

经询问得知,老人一家五口,女儿、女婿都是矿院老师,都已遇难,只有她和两个孩子活了下来。

老人已在倒塌的宿舍楼前守了两天,盼有人能帮帮她。

女儿、女婿房间里有个床头柜,里面有两块手表、一个存折和一百多块钱。

老人说:“我要是抹下脸来,左邻右舍都会帮我,实话实说,我对他们不信任,只信咱解放军!”

面对老人的这个请求,孟晓磊二话不说,俯身钻进废墟。

老人家在一楼,房间虽已变形,但还没完全垮塌。

房子的钢窗变了形,只能一人钻进去。

猫腰刚想往里钻,孟晓磊突然想到一件事:

床头柜里有存折、有钱、有手表,自己一人进去好像不太合适,便又爬出废墟,朝王仁合招招手。

通往小俩口房间的门怎么也推不开。后来,王仁合又拿石块砸,又用身体撞,还是不行。

孟晓磊急了,侧着身子向后紧跑几步,猛地一个飞踹。

门终于被踹开!

随即,孟晓磊看到了后来无数次出现在他梦里,让他无数次惊出冷汗的一幕:

一颗倒悬的人头,经木门的碰撞,正钟摆一样猛烈摇摆。

终于,人头慢慢停下来。

借着手电筒的光亮望去:

人头下面是一头乌发,显然,那是早已死去的女主人。

再看那张脸,发暗发紫,正怒目圆睁地盯着外面呆坐着两人!

孟晓磊的后背一阵发麻。

此时的王仁合,却吓得磕磕巴巴地说话了:

“老师啊,我俩不是偷你东西来的,我们是受你老妈之托,帮她和你的俩儿子——拿东西来了!”

“老人家告诉我,床头柜里有手表、存折,现金,不是我们不救你们夫妻二人,是现在根本没这个能力,老人、孩子还要过日子,还要活着啊!”

“等过两天来了吊车,我俩再来给你们收尸,放心吧!”

说来奇怪,王仁合几句自言自语后,孟晓磊的心中竟然静了下来。

他面色平静的挤进屋里,把床头柜里的所有东西拿了出来。

十分钟后,在王仁合的见证下,孟晓磊将东西一件件交给老人。

收尸工作一直进行了四十多天,直到后来来了吊车,那两位老师的遗体才被挖出。

那时,条件已好了很多:有了防毒面具,有了收尸袋,还来了专门的防化兵。

孟晓磊后来回忆说,经此唐山“一役”,他人生字典里的“害怕”二字被彻底剔除。

他唯一担心的事,就是还会不会再有此类天灾。

1976年11月底,炮排跟随大部队撤出灾区。

此时,北方已到采暖期,战士们也早给当地居民盖好简易房。

孟晓磊说:“那四个月,比后来的四年,甚至四十年经历和感触都要丰富,我在那四个月里经过了淬炼,成长了,成熟了。”

孟晓磊说:“说句实话,在那几个月里,我有时真盼着早些离开。”

“如果,没有这类灾难,我宁愿不要这种淬炼!”

2011年,唐山大地震35周年,孟晓磊再次来到唐山,这里,已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孟晓磊知道,作为一个外地人,唐山已变成他人生中最重要的“知己”,虽有几面之缘,却早已让他魂牵梦绕……

来源:骑驴读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