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闽东寿宁有特色!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6 20:41 1

摘要:“欢迎大家来到‘伍总的花园’直播间。”清晨7时许,寿宁县犀溪镇西浦村“新农人”伍杰祥准时开播,“一物一拍”让花友明白消费,销量热度一度冲上抖音直播间花卉绿植品类带货榜前列。

乡村振兴,一头连着农民的生计,一头连着农业农村的生机。

“欢迎大家来到‘伍总的花园’直播间。”清晨7时许,寿宁县犀溪镇西浦村“新农人”伍杰祥准时开播,“一物一拍”让花友明白消费,销量热度一度冲上抖音直播间花卉绿植品类带货榜前列。

两年前,伍杰祥带着城市就业经验回到农村创业,种起了花卉绿植,还把直播间搬到种植基地,转型成为园艺主播。如今的寿宁农村也有5G网络、便捷交通、畅达物流,一部手机就把伍杰祥的种植基地与全国市场紧紧连在一起。

“新农人”伍杰祥在“伍总的花园”里精心培育各种花卉绿植

带着情怀和新理念、新技术“逆向迁徙”,正是寿宁“新农人”回村工程催生的新气象。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和全国其他农村地区一样,由于人口外流,寿宁一些地方也出现了村庄“空心化”、土地“抛荒化”、农房“老旧化”问题,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最短的那块板”。

2019年8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乡亲们回信,寄予“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殷切嘱托。6年来,寿宁在机制模式上创新不怠,在全省率先系统实施“新农人”回村工程,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形成“土地有人种、农房有人住、村庄有人来”的特色发展格局。

温暖“怀抱” 让归雁成行

自从引进一家服装加工厂,坑底乡坑底村留守妇女飞针走线的手艺终于派上了用场。在制衣流水线上,女工吴丽月熟练地操作缝纫机对皮料进行锁边接口,缝线整齐美观。她说:“每月多了三四千元收入,又能兼顾家庭,不用再为生活发愁了。”

坑底乡“新农人”陆明全返乡创办制衣厂,吸纳大量农村闲散劳动力 坑底乡政府供图

这家服装加工厂的老板是坑底乡地洋村人陆明全,在温州经营服装厂长达20年。去年返乡祭祖时,村口巨幅海报上的口号吸引了他的目光——“寿宁县‘新农人’回村工程,给想回家的人一片沃土”“我们不仅给政策,更给舞台”。

细细品味这几行字,陆明全的心底突然涌起一股冲劲:“坑底地处山区,留守群众就业渠道狭窄,何不在家乡再办一家服装厂,吸纳闲散劳动力,让乡亲们的钱袋子更鼓一些?”随后,他向乡领导吐露心声,得到大力支持。

“你投资,我们做好服务;你有呼,我们及时回应。”坑底乡党委书记严道银掷地有声的话语让陆明全吃下“定心丸”。

此后,坑底村党支部领办“共富工坊”项目,清理闲置楼房杂物,腾出600平方米空间用于车间建设。乡党委结合“逢三进格”,联合20个村党支部“招工宣传进网格”,储备劳动力200余人。

党的温暖关怀,让陆明全干劲十足。他在厂房里设置“党员示范岗”,举办技能培训,实行弹性务工和计件报酬制度,为全乡提供100多个固定就业岗位和200多个灵活就业岗位,工人月均增收3000多元。

“新农人”返乡投资建设“一户一车间“食用菌生产基地,革新传统生产模式 龚键荣 摄

“给想回家的人一片沃土”不仅是承诺,更是行动。近年来,寿宁出台《深入实施“新农人”回村工程全面打造乡村振兴寿宁样板的实施方案》及系列配套政策,县、乡两级通过招商引资、乡贤恳谈、入户走访等形式,让“新农人”回村的利好政策和美好前景深入人心。

“‘新农人’回村后,还得有人帮、有人带,全县上下通过开展‘带头领办产业项目、带头联户帮扶共富、带头倡导文明新风’的党员‘三个带头’活动,用心用情做实服务保障‘新农人’工作。”寿宁县委组织部部长黄镇说。

由于产业薄弱、人口外流,下党乡葛垅村曾经是一个“空心村”。为了改变现状,既是村党支部书记又是种粮大户的夏加兴发挥“头雁”作用,成立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领60多户在家、返乡村民开展撂荒地复垦复种,建设猕猴桃种植基地,让昔日“后进村”变“先进村”。

下党乡葛垅村“新农人”夏加兴(左)发挥头雁作用,让“后进村”变“先进村” 吴苏梅 摄

如今,“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寿宁蔚然成风。“95后”陈丹丹大学毕业后,选择回村和父母一起经营家庭农场。2021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她牵头成立云涧家庭农场,在上级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带领村民发展林下经济、综合种养,以“订单代管”模式让留守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 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万千图景。三年多来,寿宁累计吸引“新农人”1.5万人返乡就业创业,创建“党员工作室”26个,领办项目1139个,联系帮扶低收入群众1899户,带动群众创办700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旗红”成为乡村田野的一抹亮色。

产业沃土 让创业安心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凤阳镇官田洋村智慧葡萄园里,“新农人”朱丽英站在葡萄架下,轻点手机屏幕,自动化喷灌系统随即启动,细密的水雾中出现一道绚丽的彩虹。

“多亏了镇政府投资建设智慧数字农业项目,让我们用手机就可以‘种’葡萄,也算赶了回时髦。”抹去额头的汗珠,朱丽英盯着手机屏幕上实时跳动的土壤墒情数据,及时调节大棚环境参数。

凤阳镇“新农人”朱丽英(左二)向参观者演示5G环境数据监测系统在生产中的应用 吴苏梅 摄

一年四季茶果飘香是寿宁的特色。在南阳镇含溪村的一家茶叶加工厂,全自动生产线开足马力,分拣、包装茶叶,生产秩序井井有条。这套设备是“新农人”叶圣贵借助县里推出的“返乡创业贷”而购置的。

“寿宁打响了‘世界长寿乡’‘中国硒锌绿谷’的金字招牌,我们精制的‘寿宁乌茶’亩产值也从8000元提高到1.6万元。”说话间,叶圣贵捧起一把茶叶,“寿宁乌茶”特有的高香飘散开来。

在寿宁县农业农村局的会议室里,局长胡文琛用手指在地形图上圈出一个个特色产业基地,向记者说道:“你看,寿宁‘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条件看似不利,却藏着58.2万亩富硒土地、68.8万亩富锌土地,发展现代农业大有可为。”

大安乡“新农人”吴运鸿向周边产业薄弱村种植户传授黄精种植经验 龚键荣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寿宁重点培育“硒锌康养+”、高山茶叶、优质水果、有机食用菌、林下经济“1+4”特色产业,组建专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融合,破解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堵点难点问题。

设立总额度5亿元的乡村振兴产业扶持基金,给予最长两年“返乡创业贷”贴息50%支持,“新农人”职业技能培训,千名农创客培育,农业专家包乡驻点,国有供应链公司对接订单……一个个精准政策与贴心服务如春风细雨滋润着“新农人”的心田。

黄高英创办全县首家锥栗产业合作社,与寿康农业供应链(寿宁)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在今年锥栗收成前签下20万元订单;由省、市、县科技特派员组成的服务团队为金丽梅的猕猴桃种植基地,提供品种优化、病害防治、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全产业链指导;叶旺生、叶生兄弟在大安乡种植富硒锌作物,借助“农田餐桌”“下乡的味道”平台打开销路……

在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大安乡“新农人”金丽梅返乡种植猕猴桃、鲜花,让家乡花果飘香 吴苏梅 摄

立足镇域差异发展优势,结合“新农人”创业项目,寿宁完善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保障,推动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去年,全县创建“新农人”回村工程样板村15个、创业产业基地25个,引进经营主体130个,涵盖生产经营、电子商务、农旅融合、智慧农业等领域;“1+4”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实现73亿元的产值;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六年居全市前列。

家园新生 让安居无忧

车子沿着宽阔的柏油路驶入犀溪镇西浦村,入目便是一幅“廊桥水乡”画卷:蜿蜒清澈犀溪与西浦溪交汇,青石板桥、古廊桥横跨碧波,白墙黛瓦的古民居倒映水中,参天古树与天光云影相映成趣。

“在上海打拼多年,最想念的还是西浦的山水人家。”提及辞去在上海的摄影工作的缘故,“新农人”缪正坦言故乡才是“此心安处”。

得益于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项目建设,西埔村处处是景,每逢节假日游人如织。缪正见状,修缮了老屋,办起乡村博物馆、乡村美术馆供游客参观,组织国学夏令营,还动员发小在古街老樟树下开了村里第一家特色茶饮店。

西浦欢乐泼水节 陈兆敏 摄

作为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缪正牵头成立犀溪镇“新农人”工作室,每月举办沙龙,吸引农创客带着“金点子”聚集于此,共同策划“艺术踏村”“状元文化研学”等别出心裁的文创方案,催生老厝咖啡、伍总的花园、云水小筑等网红打卡点,让老村持续焕发新生机。

积极建设美好家园,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寿宁的殷切嘱托,也是广大“新农人”的共同期盼。寿宁从“美环境、强治理、优服务、扬新风”发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设青年发展型县域,让“新农人”乐得回村、留得下来。

寒露时节,走进下党、水洋、东吉洋、韶托、含溪、承天、坝头等村,只见村庄绿意盎然,河湖清波荡漾,院落干净整洁,美丽乡村形象跃然眼前。这是寿宁在全市首倡“无蝇乡村”理念,全域推行“三集中六清楚”,取得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

“新农人”在清源镇韶托村黄槐湖森林康养区开发农家乐、民宿、咖啡馆等旅游业态 吴苏梅 摄

完善配套公共服务也是“新农人”在小县安心就业创业的所需所盼。

近年来,寿宁推动县级医院与省立医院、省人民医院、省肿瘤医院、闽东医院等高等级医院高位嫁接,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完成寿宁一中新校区搬迁和封闭式管理,复办寿宁一中初中部,寿宁五中、平溪小学联动搬迁,一批乡镇公办幼儿园建成投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农村公路“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入选“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交通路网更加畅通;

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加强农村建房指导帮助,落实“一户一房”政策,满足“新农人”居住需求……

在“新农人”回村工程的带动下,寿宁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激励县,列入全省“三争”行动典型案例、乡村振兴机制创新优秀案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为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寿宁样板”。

乡村振兴,兴农有我。在第四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舞台上,伍杰祥道出寿宁“新农人”的共同心声:“无论面对困难,还是面对挑战,我都会坚守初心,扎根‘三农’,在泥土里写诗,在尘埃里开花,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记者:吴苏梅 龚键荣

编辑:周义铭 林娜

校对:郑永桦

审核:李廷华

在看你就赞赞我!

来源:寿宁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