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征战欧洲,奇瑞前三季度已经卖了15万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6 20:05 1

摘要:“奇瑞把工厂开到巴塞罗那,把800V碳化硅电驱塞进欧洲人的车库,还把沙特王室的礼宾车队刷成‘CHERY’标——2024年的奇瑞,已经不只是‘出口多’,而是‘出海深’。

“奇瑞把工厂开到巴塞罗那,把800V碳化硅电驱塞进欧洲人的车库,还把沙特王室的礼宾车队刷成‘CHERY’标——2024年的奇瑞,已经不只是‘出口多’,而是‘出海深’。

这不是一句口号,是三条刚落地的硬新闻:

1. 西班牙工厂提前三个月量产,OMODA 5电动版年产能一口气拉到8万辆,比原计划多出60%。

2. 中东高端车型G700,1-9月销量翻三倍,沙特王室一次买20台当国宾车。

3. 10月8日,奇瑞和英飞凌签死战略协议,2026年800V碳化硅电驱上车,直接把充电时间砍到“一杯咖啡”级别。

三件事拼在一起,奇瑞的海外剧本已经翻页:从“卖车”升级到“写标准”。

---

把工厂插进欧洲心脏,奇瑞图什么?

巴塞罗那工厂原先是日产弃子,奇瑞接盘后只花258天完成改造,当地工人说“比西甲赛季还短”。

提前量产的意义不只是快,而是“抢窗口”——欧盟2035年禁售燃油车,2025年就要看谁家电动车能先铺满展厅。

奇瑞把产能锁在8万辆,等于提前锁死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南部的绿牌需求。

更关键的是,本地工人、本地零部件、本地银行融资,让OMODA 5拿到一张“西班牙身份证”,关税、运输、汇率三座大山一次铲平。

一句话:别人还在算海运费,奇瑞已经在算欧洲工人的午休时间。

---

中东土豪为什么突然看上奇瑞?

迪拜海关数据更直白:G700今年卖了3.2万台,其中45%订单来自中东。

中东消费者以前只认“陆巡、 Patrol、雷克萨斯”,现在把G700加进清单,原因只有两条:

第一,3.0T+9AT,424马力,比同排量普拉多便宜1.8万美元;

第二,内饰直接上“零重力航空座椅+车载冰箱”,夏天55℃户外停一小时,车内还能冰镇可乐。

沙特王室买20台,等于给G700做了一次“国家级背书”,比任何广告都值钱。

奇瑞在中东的策略说穿了就是“用高配打低配价”,把豪华车的里子装进亲民车的壳子,土豪也讲性价比。

---

800V碳化硅电驱,到底牛在哪?

很多人一听“800V”就头晕,翻译成白话:

现在主流电车充电电压是400V,好比四车道高速;800V就是八车道,电流不堵车,充电快一倍。

碳化硅(SiC)是路面的“超级沥青”,耐高温、损耗低,同样电量多跑8%。

奇瑞和英飞凌一起写代码、画芯片、调算法,2026年上车后,欧洲车主在IONITY快充站刷15分钟,车就能从20%到80%,时间刚好够买一杯拿铁。

技术层面,奇瑞第一次站到“标准制定桌”旁,不再只是“用别人芯片”,而是“一起定义芯片”。

这意味着下一代欧洲电车白皮书里,将出现“CHERY SiC”字样——中国车企的名字,第一次写进全球电驱底层协议。

---

出海3.0,奇瑞到底换了什么打法?

把过去20年拆成三段,一眼看懂:

1.0(2001-2013):整车装船,靠低价换市场,像摆地摊,风吹就跑。

2.0(2014-2021):海外建厂,CKD零件本地组装,相当于租柜台,有了固定摊位。

3.0(2022-至今):技术输出+品牌运营,直接把“摊位”升级成“旗舰店”,还顺手教隔壁商家怎么装修。

三个案例一次看懂:

- 马来西亚宝腾,直接花3亿美元买奇瑞T2X平台,连带发动机、混动系统、车联网一起打包,这是中国车企第一次把“整车底盘”当软件卖。

- 波兰SKD中心2025年投产,奇瑞只送半散件,当地工人完成总装,既绕开欧盟反倾销,又把就业留给东欧,政客闭嘴、媒体点赞。

- 欧洲“Cares+”服务,终身电池质保+OTA空中升级,售后网点挨着BBA建,车主进门先问“您要卡布奇诺还是美式”,情绪价值一次拉满。

---

数字背后,藏着一条隐形上扬曲线

- 平均单车售价:2021年17,600欧元→2024年28,500欧元,三年涨62%,跑赢欧元通胀。

- 海外营收:年内破千亿,占集团总收入37.4%,每三块钱就有一块是老外付的。

- 品牌价值:BrandZ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第19位,汽车类第一,把“性价比”标签撕掉,贴上“技术流”。

---

写在最后:给中国汽车出海的一页笔记

奇瑞把工厂、芯片、售后、甚至王室车队都攒在手里,告诉行业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出海”不是终点,“入海”才是——扎进别人的生活,成为他们离不开的日常。

下一次你在巴塞罗那街头看到一辆挂着绿牌的OMODA 5,别惊讶,它的电池包里有中国写的碳化硅代码,车身骨架里焊着西班牙工人的午休节拍。

世界车市的牌桌,奇瑞已经坐下,而且把筹码推到了欧洲、中东、甚至芯片厂面前。

中国车,不再只是“便宜好用”的代名词,而是“标准、速度、豪华”的新选项。

这一轮,轮到别人追我们了。

来源:犀牛焦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