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跑了长沙、南昌两个城市。这两个城市都是我过去没有去过的省会。这次旅行,我们共经过五个省会城市。其中有三个过去我没有去过(另一个是南宁),至此,全国三十一个省会城市,我全部游览完毕。最后这三个以前没有去过的省会城市得以成行,是这次为期十四天的南方八省游的收获
2025.5.21 星期三 晴
今天跑了长沙、南昌两个城市。这两个城市都是我过去没有去过的省会。这次旅行,我们共经过五个省会城市。其中有三个过去我没有去过(另一个是南宁),至此,全国三十一个省会城市,我全部游览完毕。最后这三个以前没有去过的省会城市得以成行,是这次为期十四天的南方八省游的收获之一,我从心里感谢三位老友。在安排行程时,他们满足了我的愿望,使我实现走遍全国所有省会城市的目的。
今天一共游览了四个景点,是这次旅游行程中看的景点最多的一天。其中,在长沙游览了“岳簏书院”“马王堆遗址”,在南昌游览了“南昌八一起义遗址”和“滕王阁”。最大的收获是在“岳簏书院”,促使我思考纵向的传统文化和横向的地域文化对历史进程有着怎样的影响。
陈玉林因以前来过“岳簏书院”,这次就没随我们三人一同到书院观摩。我们仨在岳麓书院待的时间不长,斩头去尾,不到一个小时。但就这半个多小时,让我们增长了很多见识,历史知识也得到了相应的丰富。
“岳簏书院”在湖南影响很大,就传统书院来讲,在全中国的地位相当高,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唯一教育功能未曾中断的机构,其“千年学府”的连续性在全国独一无二,生动体现了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它又是中国近代社会精英的摇篮,书院所培养的大量人才,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这些人才,包括王夫之、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黄兴、蔡锷、毛泽东等。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以上人才均有重大贡献,尤其近代涌现的经世改革派、洋务运动领导者、维新变法志士、民主革命者等群体,直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岳簏书院”坐落在湖南大学校园里面,二者的关系可称得上水乳交融。它曾经是湖南大学的前身,如今是湖大的历史和哲学学院所在地。书院的南门外就是风景宜人、因一代伟人毛泽东早年和蔡和森等革命前辈常常在此聚会而蜚声华夏的“爱晚亭”。我们三个人在“爱晚亭”逗留了很久。原因不完全是伟人在这里留下足迹,还有等待陈玉林开车来接我们。在这段时间里,我在“爱晚亭”周边转了一圈,发现坐落于岳麓山脚下的这个亭子确有独到之处。亭子呈方形,亭顶重檐四披,攒尖宝顶,四翼角边向远伸去,绿色琉璃筒瓦覆盖。四根外檐柱,由整块方形花岗岩石制作;四根丹漆花岗岩石圆内立柱,同样由整块花岗岩石构建;亭中荷花纹饰彩绘藻井;四面“万”字格木窗棂;东、西两面亭棂外悬以红底鎏金横书“爱晚亭”额。就在我静心欣赏这三个大字时,玉宝电话到了,告诉我,车子不让进“爱晚亭”,陈玉林让我们到先前下车地方等。
离开“爱晚亭”,我们走了不到一华里,便到了先前下车的地方。等了一小会,陈玉林将车子开到了。三个人上了车,向“桔子洲头”开去,可当导航把车子带到大桥上,在入口处,却有一个辅警在拦路,让我们绕道。陈玉林问从哪儿绕,辅誓说了几个路名,陈玉林担心记不住。就在他和辅警聊着的时候,一个有偿带路的汉子凑了上来,要帮我们带路。四个人中有一人提出干脆不去桔子州了,另三人一同附和。陈玉林加大油门,车子直奔蜚声海内外的“三星堆遗址”。
若干年前,“三星堆遗址”是郊区,如今变成了寸土寸金的市中心,有一个医院和它共用一个院子。无论从里面还是从外面看,都不怎么像景点,也没有古墓遗址的氛围。我们粗略看了看,很快就离开了。上车后,陈玉林说,长沙城里还有一个“三星堆博物馆”,问我们去不去。我们三人异口同声地说,看过遗址,就不去博物馆了。陈玉林采纳我们的意见,将车子向南昌方向开去。
在车上,我一直在思考,“岳簏书院”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四大书院”中最为出色的一个?为什么会从传授儒家学问的书院演变成传播“经世致用”思想并加以应用的场所?我在网上查找、研究以上问题时,又进一步思考,湖南这个内陆省份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势,凭什么在近代涌现出那么多的旷世英才?最终,我慢慢弄明白了。人是时空的产物,“时”好理解,就是钟表“嘀嗒嘀嗒”往前走,“空”同样不难理解,就是物理意义上的地理位置。抛开“时间”不谈,仅看“空间”,湖南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该省近代精英辈出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湖南"三面环山、北向开口",这一地形特征,塑造了封闭与开放并存的地域文化,又通过水系网络与外部形成战略连接。三座高山占全省总面积达51.2%。这种地理隔离使湖湘文化保持了它独特的韧性。北部洞庭湖平原通过长江水系通向华中,成为连接长江中游的交通枢纽,同时,又帮助其成为接受新思想的通道。岳阳城陵矶作为长江重要港口,这使得湖南成为中国较早接触西方工业文明的省份之一。这种地理与人文的互动最终形成"封闭中求变、困境中图强"的湖湘精神。在中国近代史上,湘军集团的31位督抚、同盟会中25%的创会元老、开国将帅中的202位湖南籍将领,这些数据充分印证了"一部近代史,半部湖南书"这句名言。这一切,都有力地说明,地理环境既提供了人才成长的基础条件,也通过持续的历史事件强化了地域群体特征。而从时间这个纵轴来看,早在清朝,湖南籍精英就在大新官场上叱咤风云,“中兴将相,十九湖湘”这句名言,流传甚广,完全可以说,湖南和它的杰出代表“岳簏书院”是传统教育与现代高等教育衔接的典范。
下午两点左右,我们到了“南昌起义旧址”。当年,旧址还是市郊,如今却是标准的市中心。这幢大楼是两个富商和银行家合资兴建的宾馆,盖好不久就被南昌起义指挥部借用了。对于南昌起义这段历史,我们这些20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相当熟悉。对墙上的图片和展柜中的遗物,我们仅是象征性地看了看。引起我们感慨的是,一百年前的宾馆装潢竟然不亚于今天,这个现象说明,贫富差距历来就有。一百年前的普通老百姓穷得叮当响,富豪们在某些方面的生活水平可以同一百年后的有钱人相比,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参观完“南昌起义旧址纪念馆”,我们又来到相距不远的“滕王阁”。不知何故,我记忆中,老是觉得自己来过“滕王阁”,可我从没有到过南昌却是准确无误的。到了“滕王阁”下,看到的和我印象中到过的那个“阁”不一样,我才否定了这个记忆。可记忆中去过的那个“阁”位于哪个城市,叫什么名字,我仍然回忆不起来。我怀疑,记忆中的那个“阁”我压根就没有到过,而是一种想象。但发生这件事的可能性似乎很小。唉,不管怎么说,人到老了,记忆力变差,这是不可逆转的。这次南方八省游,回来后,我之所以花费半个月时间写了日记体游记,就是防止时间长了,记不住。
“滕王阁”比我八年前在山西运城看的“鹳雀楼”规模要大,这两个楼阁,连同“岳阳楼”“黄鹤楼”,并称我国四大名楼。“滕王阁”历史在这四大古楼中应该属于比较长的,规模可能也是最大的。在每个楼层参观时,我不断地被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化震撼,我身旁的陈军又一次叙述着他的“只有两百多年前的漂亮国和我们这个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不好相比”的观点。
从“滕王阁”参观回来,我们找宾馆时因为导航出错和下雨这两个原因,花了不少时间,最终,还是找到一家性价比很高的快捷酒店。
晚上,吃饭时,我为途中开快车,和吕玉宝发生语言冲突向他道了歉,开始时,吕玉宝依然坚持自己的强硬态度,后来,我说了一句“我比你大四岁,我主动向你赔礼道歉了,你还要我怎么样?”他才改变态度,也向我道了歉。路上唯一一次冲突宣告结束。
(侯泉声)
来源:商贤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