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5日,第十六届私募金牛奖评选结果揭晓,灵均投资凭借长期稳健的业绩表现与全方位的综合竞争力,再度斩获 “金牛私募管理公司(五年期股票策略)”奖项。这一行业顶级荣誉,既是对公司在股票策略投研领域深耕成果与市场服务能力的高度肯定,更标志着公司历经文化凝聚、治
10月15日,第十六届私募金牛奖评选结果揭晓,灵均投资凭借长期稳健的业绩表现与全方位的综合竞争力,再度斩获 “金牛私募管理公司(五年期股票策略)”奖项。这一行业顶级荣誉,既是对公司在股票策略投研领域深耕成果与市场服务能力的高度肯定,更标志着公司历经文化凝聚、治理革新、风控升级与策略迭代后,已构建起系统化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中国私募行业极具公信力与影响力的权威奖项,中国证券报主办的私募金牛奖评选以长期价值为核心导向,旨在建立和完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机构与投资经理的科学评价标准,搭建行业交流与经验共享平台。通过发掘并表彰行业内的优秀管理机构与从业者,金牛奖不仅致力于传播先进的投资理念与成功实践,更在提升私募行业社会认知度、推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引领作用。
长期主义坚守,五年穿越周期
在量化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风格频繁切换的五年周期中,灵均投资凭借较好的业绩韧性与灵活的策略适应性脱颖而出。
灵均投资首席投资官马志宇在2025私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稳定的表现归因于策略的深度迭代。灵均在坚持“大容量模型+中长期信号”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短周期预测,通过“短、中、长周期信号均衡配置”,既保留了策略的规模适应性,又增强了对市场波动的敏感度。他说:“过去五年,我们经历了市场风格的多轮切换,从大盘蓝筹主导到中小盘风格崛起,从震荡市到结构性行情,核心策略始终保持进化。我们在各条产品线上均保持严格的风险控制,超额收益更多来自模型对个股价值的精准判断,而非对市场风格的过度依赖。”
业绩的稳健增长,离不开严密的风险控制体系作为支撑。灵均投资将风控视为“业绩可持续的前提”,经过长期持续优化,现已构建起“全流程内置化+系统硬约束+集约化监控”的三重风控防线,实现合规要求与收益目标的深度协同。
在策略设计环节,公司将监管规则、交易所指引转化为可量化的参数,完全嵌入策略逻辑,例如通过“禁止涨跌停板报单”“强制拆分大额交易”等硬约束,从源头防范合规风险;在交易执行层面,自主研发的交易系统内置全维度风控规则,形成“策略+系统”双重校验机制,当某一产品单只股票持仓超相应比例时,系统会自动触发预警,杜绝人为操作漏洞;在机构整体层面,灵均打破“单一产品独立风控”的常规模式,将所有产品作为整体,进行集约化管理,通过跨产品风险汇总分析,实时监控全公司投资组合的风险敞口,避免单一策略对市场造成不当影响,充分契合监管对“机构整体责任”的要求。
量化行业展望,多元生态共荣
马志宇在2025私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发言时表示,量化行业未来的发展将呈现技术驱动、多元精细与生态共荣的趋势。
技术层面,在全球科技浪潮推动下,AI技术已成为量化行业突破发展瓶颈、构建核心壁垒的关键力量,未来AI技术在量化领域的应用将持续深化;算法层面,AI机器学习算法(如神经网络)能深度挖掘因子组与收益间的非线性关系,还可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海量研报、新闻等文本数据,挖掘传统方法难以发现的隐藏信息,提升策略精准度;算力层面,AI推动 GPU 等硬件升级,叠加自动化模型训练、参数优化与策略回测普及,将大幅加快策略迭代速度,助力量化策略更及时适配市场变化。对整个行业而言,技术驱动将使竞争焦点从单纯策略构建,转向对系统工程、执行框架与基础设施的统筹掌控能力,具备强大AI研发与应用能力的机构,将在数据处理、模型构建、策略优化等环节占据优势,进而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策略方面,随着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与投资者需求多样化,未来量化行业将朝着策略多元化与精细化方向加速发展,差异化竞争成为机构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命题。除传统量化多头、指数增强和对冲中性策略外,CTA策略以及跨市场、跨品种策略将持续丰富投资选择。同时,精细化策略通过对特定行业和主题的深度挖掘,有效规避同质化竞争,形成独特优势,提升策略的精准度与适应性。
行业格局上,头部机构与中小型机构间的马太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大型量化机构在人才储备、资金实力、技术研发、风控管理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能够投入更多资源开展AI技术研究、拓展数据来源、优化策略体系,进而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形成良性循环。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小型量化机构缺乏生存空间,由于投资者需求具有多样性,部分中小型机构可凭借在特定细分领域的专业优势,如专注某一行业的量化策略、针对高净值客户的定制化服务等,找到专属特色赛道。因此,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不同规模、不同类型机构的共同参与,需要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态格局,未来量化行业将在马太效应与生态多样性的平衡中,实现生态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治理革新破局,文化筑基凝聚
此次获奖背后,更折射出灵均投资近两年一场深刻的治理架构变革——从过往“泾渭分明”到如今“协同高效”,公司通过管理模式重构与文化体系落地,彻底打通了发展堵点,为长期稳健运营注入核心动能。
回溯变革前,灵均投资采用“蔡枚杰统筹非投研、马志宇专攻投研”的“双引擎”模式。尽管该模式曾支撑公司规模快速扩张,但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与业务复杂度提升,投研与非投研环节的协同矛盾逐渐显现,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自去年起,公司果断打破原有架构,构建“共管+专精”全新治理模式:董事长蔡枚杰以“全局统筹者”角色,统管全公司文化建设与治理体系搭建,确保各业务线理念“同频拉齐”,避免方向偏差;首席投资官马志宇则聚焦 “专业深耕”,全身心投入投研技术突破、策略迭代优化与投研团队协作管理,让专业人才专注核心领域。这一分工既保留了两人的专业优势,又通过“共管”机制实现了投研与运营的深度联动,彻底消除了管理堵点。
为让治理变革从“架构设计”落地为“实际效能”,灵均投资同步打造“三六要义”文化体系与“1+5”工作方法论,将抽象的治理理念转化为可执行的日常准则。其中,“三六要义”涵盖“前置思维”“系统思维”“极致思维”等六大核心思维,以及“事事有回应”“程序须正义”等六大行动必须,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与协同意识融入每一个工作环节;“1+5”方法论则以“核心目标”为导向,围绕 “关键节点、关键细节、关键人员、关键时间、最后一米”五大维度拆解任务,确保每一项工作闭环落地、不打折扣。
这种“治理+文化”的双重保障,在客户服务领域体现得尤为显著。“事事有回应”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口号:当客户提出疑问时,销售团队需先行响应;若涉及投研专业问题(如市场波动、策略逻辑),则需联动投研团队输出初步分析结论;遇到复杂问题,蔡枚杰与马志宇会亲自牵头复盘,向客户交付详尽的数据分析报告与解决方案。过去两年,公司更是通过上千场线上线下交流会,以“透明不回避”的态度直面客户关切——不仅用数据拆解策略原因,更同步披露后续策略优化方向,最终以真诚务实的沟通赢得客户信任,为后续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刻保持敬畏,爬坡永在路上
此次获奖对灵均投资而言,既是行业对公司过往发展的高度肯定,更是对公司发展理念的深度认可及未来发展的鞭策。
蔡枚杰表示,灵均投资的愿景从未局限于“短期业绩领先”,而是“成为客户心中值得尊敬的公司”。她说:“值得尊敬不是永远一帆风顺,而是跌入低谷时能靠自己爬起来,用系统化能力,在市场波动中,始终为客户持续创造长期价值——这是我们始终坚守的目标。”
面向未来,灵均投资将继续扎根中国资本市场,在巩固各策略优势的基础上,重点探索AI技术在投研与客户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以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策略精准度与服务专业性。“量化行业的竞争,本质是长期主义的竞争,拼的是穿越周期的耐力与持续进化的能力。”蔡枚杰强调,“我们会始终保持‘晴天修屋顶’的思维,提前预判市场风险、补齐自身短板,在合规框架内不断深耕核心能力,不辜负客户与行业的信任。”
从治理架构的深度革新,到策略体系的持续精进;从风控防线的全面升级,到企业文化的落地生根;灵均投资的实践证明:量化私募的长期价值,不仅源于技术与算力的硬实力,更来自对客户利益的坚守、对行业规律的敬畏、对自我革新的勇气。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