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驻村干部肩负着乡村振兴的时代重任,而能否为村庄争取到发展资源,直接关系到帮扶成效与群众福祉。作为一名深耕驻村工作多年的 “老战士”,我深知,快速拉到资金、物资、发展机遇等资源,是推动村庄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今天,我将毫无保留地分享实战经验,助每一位驻村干
驻村干部肩负着乡村振兴的时代重任,而能否为村庄争取到发展资源,直接关系到帮扶成效与群众福祉。作为一名深耕驻村工作多年的 “老战士”,我深知,快速拉到资金、物资、发展机遇等资源,是推动村庄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今天,我将毫无保留地分享实战经验,助每一位驻村干部成为资源对接的 “行家里手”,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一、政策赋能,精准对接撬动资源
政策是乡村发展的 “指南针”,更是撬动资源的 “杠杆”。驻村干部需练就 “政策淘金” 的敏锐眼光,深入研读乡村振兴、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政策文件,精准锁定与本村发展需求匹配的政策红利。例如,某贫困村通过研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主动对接县住建局,争取到专项资金用于污水管网改造;另有村庄凭借对特色产业扶持政策的把握,成功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获得千万级资金支持。
具体操作时,驻村干部应建立 “政策 - 需求” 清单,梳理本村在产业、基建、民生等方面的短板,对照政策文件标注支持方向与申报条件。同时,积极与县、市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汇报本村发展规划与资源需求,主动参与政策宣讲会、项目对接会,确保政策资源 “应享尽享”。
二、借势发力,特殊时点创造机遇
特殊时点往往蕴含着资源对接的 “黄金窗口”。节庆活动、重大项目开工、突发事件等节点,能迅速吸引社会关注,为资源引入创造契机。某村在举办 “丰收节” 期间,邀请企业、乡贤、媒体现场体验特色农产品,成功与 3 家企业签订长期采购协议;而遭遇洪灾的村庄,通过及时发布受灾情况,引发社会各界爱心援助,不仅解决了灾后重建资金难题,还与公益组织建立长期帮扶关系。
驻村工作中,要提前谋划节庆活动、项目启动等节点的资源对接方案,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扩大活动影响力;面对突发事件,需第一时间整理受灾数据、需求清单,借助政府救灾渠道、社交媒体平台,争取应急物资与重建资金。
三、单位助力,职能优势打通资源通道
驻村干部的派出单位是强大的 “资源后盾”。教育系统驻村干部可协调学校结对帮扶,引入教学设备与支教团队;卫健部门干部能推动医疗资源下沉,组织专家义诊、捐赠药品器械。某省直机关驻村干部,依托单位与省文旅厅的协作关系,成功将本村纳入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带动民宿、餐饮产业蓬勃发展。
实际工作中,驻村干部应主动向单位领导汇报驻村工作规划,争取单位出台帮扶措施;挖掘单位职能与本村发展的结合点,策划 “一对一” 帮扶项目;同时,借助单位人脉资源,牵线搭桥对接其他部门与企业,构建多元化资源网络。
四、人脉破局,个人关系凝聚社会力量
个人关系网络是不可忽视的资源宝库。通过校友群、同学会、亲友圈,广泛宣传本村特色资源与发展需求,往往能收获意外惊喜。一位驻村干部通过大学同学联系到科技公司,为村里引入智慧农业设备;另有干部动员经商的亲戚投资建设农产品加工厂,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运用个人关系拉资源时,要注重诚信与感恩,明确资源使用方向与预期效益;定期向支持者反馈资源落地成果,用实际成效赢得信任,将 “一次性帮助” 转化为 “长期合作”。
五、乡贤聚力,本土力量激活发展动能
村里的能人乡贤是乡村振兴的 “本土资源”。通过建立乡贤联络群、举办返乡座谈会,激发他们反哺家乡的热情。某村组织在外企业家考察家乡,成功吸引 2000 万元投资用于建设生态农场;退休教师、医生等乡贤,则为村里提供教育辅导、健康讲座等公益服务。
驻村干部要深入摸排本村能人信息,建立乡贤档案;为乡贤参与家乡建设搭建平台,如设立 “乡贤工作室”“乡村振兴顾问团”;制定奖励机制,对贡献突出的乡贤给予荣誉表彰,形成 “以乡情引资源,以资源促发展” 的良性循环。
驻村干部是乡村振兴的 “先锋队”,拉资源能力是必备的 “硬核本领”。唯有将政策机遇、特殊时点、单位优势、个人关系、乡贤力量有机整合,以 “等不起” 的紧迫感、“慢不得” 的危机感、“坐不住” 的责任感主动出击,才能为村庄发展汇聚磅礴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书写精彩答卷!
来源:公文写作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