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套路式运营”到“共生型关系”,信任正在成为运营体系的底层变量。本文将从用户心智演化、平台机制变化到内容策略重构,系统解析信任觉醒背后的逻辑转移,并提出构建“共生型运营”的三大关键路径。
从“套路式运营”到“共生型关系”,信任正在成为运营体系的底层变量。本文将从用户心智演化、平台机制变化到内容策略重构,系统解析信任觉醒背后的逻辑转移,并提出构建“共生型运营”的三大关键路径。
谭长春在场景深度分销方法论中指出,传统深度分销体系正面临成本高企、渠道僵化的挑战。而这,仅仅是当下运营困境的一个缩影。
我的运营认知崩塌与重建作为一位有15年经验的运营老司机,自认为在互联网运营方面,自己还是有些能耐的。我曾亲手打造过刷屏级的营销活动,设计过精妙的用户成长体系,也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屡次创造出增长奇迹。
但近两年来,我突然发现自己越来越看不懂这个时代了。
那些曾经屡试不爽的运营套路正在失效——裂变活动的参与率断崖式下跌,促销券的核销率一降再降,用户对精准推送的广告越来越无动于衷。仿佛一夜之间,用户都变得“聪明”起来,不再相信我们的套路。
问题的本质不在于套路本身,而在于用户信任体系的崩塌。
这让我想起了东鹏特饮的案例。他们通过瓶盖码积累了1.2亿用户数据,却没有用这些数据去做急功近利的精准广告推送,而是深入识别“司机熬夜场景”、“健身补给场景”等高价值需求,针对性推出250ml迷你罐,结果单场景销量提升150%。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从收割逻辑转向服务逻辑。
传统运营套路为何集体失灵?1.裂变增长的陷阱:曾几何时,裂变增长是运营人员的杀手锏。但我们逐渐发现,依靠福利诱导的裂变,带来的更多是“羊毛党”而非真实用户。这些用户毫无忠诚度可言,一旦补贴停止就迅速流失。
更糟糕的是,过度营销正在消耗品牌的信任资本。当用户发现自己被“套路”后,不仅会离开产品,更会产生负面口碑,影响品牌形象。
2.个性化推荐的困境:在各大平台都在鼓吹“千人千面”的今天,个性化推荐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根据Gartner的统计,虽然采用可视化分析系统的企业决策效率提升达47%,但过度依赖数据驱动的推荐,却让用户感到被窥探和操纵。用户反抗的不是个性化,而是被操控的感觉。
3.资源驱动的增长极限:在资本市场狂热时期,资源驱动增长是快速抢占市场的法宝。但无数案例告诉我们,补贴停止之日,就是用户流失之时。当市场回归理性,那些依靠真正价值赢得用户的产品才能笑到最后。
从说服到服务的运营革命1.用户主权时代的到来
传统运营的核心是“说服逻辑”——如何通过更精致的话术、更巧妙的设计、更精准的渠道来说服用户购买。而今天,运营的核心必须转向“服务逻辑”——如何通过创造真实价值,让用户自发选择你。
用户主权的崛起,是这一变革的根本动力。
在传统铺货模式中,60%的终端动销率不足30%,大量库存积压源于“拍脑袋”式铺货。而用户主权驱动的运营,则通过轻量化用户标签系统,真正理解用户需求,实现精准匹配。
王老吉基于“需求-场景-产品”匹配模型,在川渝火锅店推出“解辣套餐”,单店月销量突破500箱。这不是简单的渠道覆盖,而是基于真实场景的价值重构。
2.运营基础的三大重构
(1)信任重构:从交易关系到共生关系
用户也许无法立刻拆穿每一个套路,但他们拥有一种敏锐的“整体感知力”,或称“信任雷达”。
他们能感知到“意图”:你是真心想帮我解决问题,还是只想从我这里赚钱?他们能感知到“尊重”:你是把我当作一个有智慧的、平等的个体来沟通,还是把我视为一个流量数据或待收割的“韭菜”?
信任重建的关键在于长期主义的价值创造。
康师傅部署AI冰柜后,冰镇产品销量提升40%。这不是依靠花哨的营销活动,而是通过提升基础体验赢得用户认可。
(2)价值重构:从功能满足到意义共鸣
当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仅靠功能差异已无法赢得用户。用户正在寻找与自身价值观契合的品牌,追求消费背后的意义感。
据《中国新电商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即时零售GMV增速达到19.5%,大幅领先网购整体增长。这背后反映的是用户对便利和生活品质的追求,而不仅仅是价格敏感。
价值的最高层次是意义的共鸣。(3)连接重构:从单次触达到场景共生
传统的用户连接依赖于一次次孤立的触达,而未来的用户连接则建立在持续的场景共生基础上。
QM官方为2024年总结的关键词之一,仍然是“数智驱动”。而跨终端的场景化营销走向流行,并细分出了不同的新玩法。比如《年鉴》首次提到鲸鸿动能打造的基于全场景立体数据的“空间音频式”营销和“适时营销”,便是两种颇具代表性的场景化营销方式。
场景共生的核心是“适时而现”,在用户需要的时刻自然出现,而不是强行打断。
未来五年运营逻辑的三大趋势1.生态化运营:从流量竞争到场景竞争
2025年,互联网行业将更加生态化、更加生活化,为品牌营销提供更多元、更敏锐的场景,与消费者生活建立紧密联系。
生态化运营的本质是打破单一产品的局限,围绕用户生活场景构建价值网络。以鸿蒙生态为例,多端硬件+软件的组合,能为品牌提供连续触点,贯穿消费者生活中的不同场景。
根据《年鉴》2024年9月数据显示,华为手机旗下众多原生App量级都实现了行业领先,华为视频、华为应用市场、华为音乐等,在所属互联网行业MAU排名均位列第一。这种生态优势,正是未来运营的核心战场。
2.智能普惠:AI重塑运营逻辑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AI正重塑新电商运营逻辑。AI广泛应用于直播选品、智能客服、精准营销等流程,虚拟主播与算法推荐加快了消费者的决策效率。
但AI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提升效率,而在于提升体验。VR、AR等沉浸式技术也被应用于线上试衣、家居展示等场景,推动“感知式消费”成为主流,使线上体验日益接近线下。
AI运营的核心是从“精准”到“贴心”。
智能体已经从刻板印象里的“搜索/编辑助手”逐渐成长为在生活各方面提供助力的重要角色-3。以华为小艺为例,2024年华为小艺已经升级为系统级智能体,日活用户数超过2亿。
3.价值量化:从关注GMV到关注用户终身价值
未来运营的核心指标将不再是单一的GMV,而是用户终身价值(LTV)与用户体验指数的协同增长。
某母婴品牌通过用户LTV(生命周期价值)矩阵模型,使高价值客户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1%,复购率提高28%。这表明,深度运营用户价值比盲目追求规模更具可持续性。
运营的终极目标不是单次交易的最大化,而是用户生命周期价值的最大化。
新时代运营体系的构建路径1. 构建用户信任基线的四大支柱
(1)透明度:规则清晰,毫无隐藏
区块链分润技术按实际动销数据分配利润,某饮料品牌渠道窜货率下降80%。透明度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在用户运营中,同样需要这种透明度。让用户清楚知道自己的数据如何被使用,规则如何设定,价值如何分配。
(2)一致性:全旅程体验无缝衔接
一致性是信任的基石。在不同渠道、不同场景下,为用户提供一致的产品体验和服务品质。
某乳企通过整合便利店POS机数据,发现凌晨1-3点酸奶销量占比达40%,推出“夜宵伴侣”组合装,客单价提升35%。这是基于数据洞察,在不同场景下依然保持价值一致性的典范。
(3)尊重性:将选择权交还用户
尊重用户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退出权。在用户体验的每个环节,都给予充分的选择空间。
在华为小艺的案例中,全新的小艺智能体记忆能力大幅增强,支持多达23类常用记忆类型。这种记忆能力本质上是对用户偏好的尊重和响应。
(4)价值性:持续提供真实价值
价值的核心是解决用户问题,满足用户需求。无论是产品功能还是运营活动,都必须以创造真实价值为出发点。
某餐饮品牌通过门店热销品关联规则分析,使爆款预测准确率提升至82%,人效提高40%。这背后是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和价值满足。
2. 搭建场景化运营矩阵的三步法
(1)场景识别:从用户日常中发现机会
场景识别的关键在于深入理解用户的生活轨迹和行为习惯。
某啤酒品牌在夜市部署“扫码下单送酒到桌”服务,转化率是传统终端3倍,且用户复购率提升50%。这正是基于对夜市消费场景的深刻洞察。
(2)场景匹配:产品与场景的精准契合
找到场景后,需要将产品与场景进行精准匹配,创造自然无缝的体验。
雪花啤酒在社区团购场景试点“家庭聚会箱”,复购率提升60%。通过产品形态的创新,完美匹配家庭聚会场景的需求。
(3)场景迭代:持续优化场景体验
场景运营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根据用户反馈和数据洞察持续迭代。
某快时尚品牌通过统一指标管理平台,将东南亚各国库存周转天数从58天优化至33天。系统自动识别越南市场对撞色款式的特殊偏好,触发生产端快速返单机制。这种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是场景迭代的关键。
结语:回归运营的本质在这个用户越来越聪明、套路越来越失效的时代,我们或许应该回归运营的本质——建立信任,创造价值。
未来的运营,不再是“算计”用户,而是“服务”用户;不再是“收割”用户,而是“共生”用户。最高的运营智慧,就是放弃“运营感”,让价值自然流淌。
正如一位资深运营人所言:“产品和运营,天生是一对相爱相杀的冤家,但又唇齿相依”。在这个变革的时代,让我们放下套路,拿起真诚,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健康的运营新生态。
因为,唯有信任,不可辜负。
作者:无事小神仙,一个消失很久的运营老司机,深圳本地运营小咖。
本文由 @运营研究院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