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别停他人车辆后嚣张“亮警察证”!警方最新回应,结局令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6 10:08 1

摘要:“把警服当通行证,把肩章当摇钱树”,云南昭通昭阳区彩云路上,臧某柱第三次被真警察摁倒时,嘴里还在嘟囔:“我就穿了件衣服,至于吗?

“把警服当通行证,把肩章当摇钱树”,云南昭通昭阳区彩云路上,臧某柱第三次被真警察摁倒时,嘴里还在嘟囔:“我就穿了件衣服,至于吗?

”——至于,而且这一次他再也走不出来了:刑拘证上盖的不再是治安处罚的行政章,而是招摇撞骗罪的刑事红印。

很多人以为“假警察”就是穿个制服拍拍照,最多拘留几天。

臧某柱的“履历”直接打脸:2021年第一次被行政处罚,没收一套假制服;2023年再犯,家里搜出三套不同季节的“警用常服”、两副警号、一根电警棍,还有一本盖着假公章的“人民警察证”。

警方通报里那句“案件升格”翻译成人话就是——他把自己从“拘留所十日游”玩成了“刑事案件嫌疑人”,量刑档位直接从罚款跳到三年以下徒刑,留下案底,连孩子考公都受影响。

为什么第二次还敢?

答案藏在“收益”里。

臧某柱不是过干瘾,他每次“出警”都挑凌晨两点的烧烤摊、KTV门口,一句“我是派出所的,跟我回去尿检”就能让醉酒司机乖乖掏“保证金”。

三分钟内收到微信转账2000元,比送一天外卖还赚。

犯罪成本太低、来钱太快,是假警察屡禁不绝的底层逻辑。

昭通警方这次把他当典型,就是冲着“成本”下手:先刑拘,再全网曝光,把“收益—成本”的天平一把掰断。

普通人怎么一眼识别“李鬼”?

记住三件套:警官证、警号、执法记录仪。

真警察执法时必须主动出示警官证,证件内页有激光防伪,扫码能跳转到公安部数据库;警号6位数字,前两位是省份代码,云南是“53”;执法记录仪红灯常亮,表示正在上传云端,无法事后删改。

缺一样,你就让他“稍等”,立刻拨打110转接辖区派出所,报出警号,值班员三秒内就能告诉你对面是真是假。

别怕“得罪人”,真警察欢迎你核实,只有假货才心虚。

事件曝出后,云南省公安厅搞了“警用标志专项清查”,一个月逮住8个“臧某柱同款”。

数字看着不大,但背后是一条完整的灰产链:上游在江苏某小型服装厂批量采购“执勤服”,成本80元一套;中游用QQ群分销,加价到300元;下游到闲鱼、拼多多挂“保安服”关键词,月销上千套。

警方顺藤摸瓜,发现最大一笔订单寄往云南文山,一次买了50套,备注“工地保安”。

买主是谁,下一张刑拘证正在打印。

假警察横行,真正的伤害是“信任透支”。

当普通人看到警服先怀疑而不是安心,执法权威就被一点点蚕食。

昭通警方这次把案件拍成3分钟短片,在抖音投放,48小时播放破亿,评论区最高赞的一句话是:“原来警服也不能盲信,长知识。

”把识别技能送进千家万户,比多抓几个“臧某柱”更治本——让每个人成为“移动验钞机”,假货自然失去市场。

下一次如果你在路边被“警察”拦下,别慌,也别硬刚。

先开口:“警官,麻烦出示警官证,我扫码验证。

”这句话合法合规,真警察会为你点赞;假货一听,多半脚底抹油。

记住,验证不是挑衅,而是让真警察有尊严、让假警察无处遁形——这份底气,现在你可以有了。

来源:@沉默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