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只野猴闹腾西天寺 德化相关部门:将进一步监控,寻求解决办法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6 09:30 1

摘要:上房揭瓦、进殿偷果、电线上走“钢丝”、拦着游客抢食……近日,多位市民反映,德化县唐寨山森林公园西天寺栖息着上百只野猴子,它们不仅不怕人,有时还会欺负人,希望相关部门能妥善处置。

猴子如果看到游客势单力薄,会成群上前抢包、抢食。

经过繁衍,西天寺附近栖息着一百多只猴子。

这些猴子胆子大,一点都不怕人。

猴子还沿着排水管麻利地爬上屋顶

工作人员在景区内立了警示牌

上房揭瓦、进殿偷果、电线上走“钢丝”、拦着游客抢食……近日,多位市民反映,德化县唐寨山森林公园西天寺栖息着上百只野猴子,它们不仅不怕人,有时还会欺负人,希望相关部门能妥善处置。

现场走访 上百只野猴悠闲逛寺

昨日10时许,记者来到西天寺,在大殿主景区,并没有看到猴子。“这个时间点,它们在观音殿附近活动。”在西天寺管委会副主任曾华东的指引下,记者往观音殿方向寻找。刚走出数十米,就听到一阵“吱吱呀呀”的猴叫声音。转个弯,看到一群大大小小的猴子沿着山间小路,蹦蹦跳跳地从山下往主殿方向而来。不少猴子不走寻常路,它们爬上路旁的竹林、树林,在林木间“窸窸窣窣”地跳跃前行,不时还发声呼朋引伴。靠近建筑物时,有些猴子还沿着排水管麻利地爬上屋顶,悠闲地逛着。

这些猴子胆子大,淡定地从记者和游客身旁走过,一点都不怕人。面对记者的镜头和游客的手机,猴子们早已习以为常,只是抬头看了看。“这些猴子不怕人,有时还会欺负你。”经常到西天寺游玩的市民许先生说,猴子如果看到游客势单力薄,还会成群上前抢包、抢食,如果看到游客人比较多,它们就不敢猖狂。

“不去理它们就没事。”另一位游客说,孩子喜欢来西天寺看猴子,慢慢地也有了经验。不要靠猴子太近,不要投喂食物,不要恐吓,猴子也不会主动来找麻烦。

环境舒适 野猴增多抢食供品

据曾华东介绍,这群猴子是猕猴,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一开始只有十几只。由于唐寨山森林公园山高林密,生态环境好,且猕猴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家保护意识高,又有部分游客会投喂食物,这里成了猴子理想的栖息地。此前,德化县林业部门曾抓走两批,放生到其他地方,经过繁衍,如今西天寺附近还栖息着一百多只猴子。

平时,这些猴子在距离主殿下方两三百米远的三圣殿景区栖息玩耍,那里有两个水塘,成为猴子们的乐园。夏天天气炎热时,猴子们吃饱喝足,就喜欢在那里跳水消暑嬉戏。猴子的驻留栖息,也给景区带来了别样的风景,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然而,野猴子多了,使得原本就不大的西天寺不堪重负。一百多只猴子,每天需要的食物不少,附近山林的食物已满足不了它们的需求,而寺庙供桌上的供品,就成为它们觊觎的对象。从去年开始,猴群不满足在三圣殿附近玩耍,它们还会跑到主殿,或者找游客讨要食物。

“这边刚把供品摆上桌,一回头就被猴子偷走了。”曾华东说,这些猴子胆大、机灵,没有它们到不了的地方。它们不走“寻常路”,要么在电线上走钢丝、荡秋千,要么爬到屋顶揭瓦搞破坏。“它们是保护动物,只能驱赶。”这些猴子知道人不会伤害它们,人走了,它们又回来。

“猴子挺可爱的,也是旅游的加分项,但太多了破坏性也大,还一定程度上威胁到游客的安全。”当地人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将它们分流走一部分。

据德化县林业部门工作人员许先生介绍,了解到西天寺野猴子较多的情况后,他们在景区内立了多块警示牌,提醒游客与猴子保持距离,不投喂、不挑逗。此外,工作人员将对猴群进一步监控,寻求解决办法。

他山之石

科学投喂 引导游客文明观赏

据介绍,西天寺的野猴子是猕猴,又称恒河猴,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灵长目猴科中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物种之一。这种猕猴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南亚及东南亚的森林、山地、岩壁中。

猕猴是典型的群居性动物,通常由猴王带领;大多白天活跃觅食,夜晚在树上或岩洞里睡觉。它们四肢灵活,善于攀爬跳跃,会游泳和模仿人的动作,性情躁动时,喜欢用石头砸人。猕猴是杂食性动物,食物来源广泛。以果实、嫩叶、野菜等植物性食物为主,也吃小鸟、鸟蛋、各种昆虫,甚至蚯蚓、蚂蚁等动物性食物。

据了解,人工投食在国内一些地区,也被作为保护野生猕猴种群的手段之一。可一旦投食导致猕猴数量增长超过当地生态环境的承载量,将致使周边植被遭到破坏。这些猴子更有可能入侵周边的村镇、农田,导致“人猴冲突”外溢。

针对景区猴子泛滥的问题,以下是一些解决方法:

科学投喂与管理:如茅山森林世界景区,在景区边缘、非游客游玩区域建立野生猕猴临时栖息地,依据季节调整食物种类及数量。春夏季山间食物丰富,减少投放量;冬季食物减少且遇上猕猴繁殖季,适当增加高热量食物的投放。同时,安排人员严格劝阻游客向猕猴投喂自带食物,避免猴子过度依赖人工投喂。

种群调查与分流:定期调查统计猕猴种群情况,对数量过多或致害严重地区,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依法进行分流。如贵阳市黔灵山公园在2021年向贵州省林业局申请办理了种群调控分流猎捕行政许可,将猎捕的猕猴依法调控到研究院、生物公司等单位,用于种群繁育或科普展示。

加强宣传教育:利用多种媒介科普猕猴的行为特点与习性,指导群众采取科学应对措施,提高防范能力。如茅山森林世界景区和监管部门通过设立警示牌、在林区设立语音播报器等方式,让民众知晓猴子的习性,提醒大家与猴子保持距离。

出台相关管理条例:当地政府可出台相关管理条例,禁止游客投喂野生动物,对违规游客进行罚款等处罚。同时,设置专门的远离猕猴活动范围的野餐区域和食物存放点,引导游客在指定区域内进食,减少食物对猴群的吸引。(融媒体记者 陈明华 通讯员 许华森 文/图)

来源:台海头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