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住院15天,光自费药就花了2万多元,正发愁时,工会的互助金就到账了!”近日,捧着手机查看到账信息的吉林森工临江林业有限公司贮木场职工厉大姐笑着说。从提交病历到收到1.2万元互助金,她只用了3个工作日。
本报讯(记者柳姗姗 彭冰 通讯员许翔宇)“住院15天,光自费药就花了2万多元,正发愁时,工会的互助金就到账了!”近日,捧着手机查看到账信息的吉林森工临江林业有限公司贮木场职工厉大姐笑着说。从提交病历到收到1.2万元互助金,她只用了3个工作日。
这样温暖的故事,正在吉林省白山市不断上演。今年上半年,吉林省职工互助保障白山代办处交出亮眼“成绩单”:入会总份数突破5.1万份,累计为233名职工完成理赔,发放互助金44万元。这些数字背后,是工会组织用“小保单”筑起的民生保障“大堤坝”。
在通化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井口休息室里,矿工们常讨论着工会送的“双保险”。今年,市总拨出93万元为该企业提供1.2万份互助保单,在职职工都能享受住院津贴综合保障和重大疾病保障。
白山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陈建春介绍,年初以来,市总已累计为778名困难职工送上“定制保障”,让大家心里有了底。
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白山市总投入50万元,提供1.6万份“重疾+意外”组合保障,织密民生防护网。此外,今年,市总还全新升级了互助保障政策,重大疾病保障清单新增30种罕见病,最高赔付金额提升至7万元;住院津贴、住院医疗赔付金额分别上调至9000元和2.1万元,赔付比例平均上调30%。
同时,市总加大宣传力度,启动互助保障宣传月活动,干部职工化身“移动宣传员”,带着宣传展板进企业车间,在工业园区设立咨询台解答职工疑问,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播放政策解读视频等方式普及保障知识。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