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进潜山市黄铺镇黄铺村,仿佛步入一幅清新秀美的山水画卷。一栋栋白墙灰瓦的“新皖派”民居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路蜿蜒贯通全村,栅栏围起的当家塘碧波荡漾,丘陵上的经济林随风轻曳。公交车直通村内,整个村庄被绿树繁花环抱,处处洋溢着宁静与和谐。
转自:安庆新闻网
走进潜山市黄铺镇黄铺村,仿佛步入一幅清新秀美的山水画卷。一栋栋白墙灰瓦的“新皖派”民居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路蜿蜒贯通全村,栅栏围起的当家塘碧波荡漾,丘陵上的经济林随风轻曳。公交车直通村内,整个村庄被绿树繁花环抱,处处洋溢着宁静与和谐。
破陈年旧俗 减人情负担
黄铺村之美,不仅美在环境,更美在文明。该村始终坚持“村民事、村民议、村民定”,通过“三会一课”、季度例会宣讲等多种渠道,引导全村64个村民组因地制宜制定个性化组规民约。针对村民反映强烈的“人情负担重”问题,各组将红白事简办标准明确写入组规民约,做到“有言在先、共同遵守”,既有效减轻群众负担,又前置化解了许多矛盾,进一步夯实了村民自治的基础。
今年9月7日,永红组一位95岁高龄的熊姓老人去世。依照组规,丧事在3天内完成,邻里亲友随礼不超过两百元,且不摆筵席。9月9日,老人出殡,整个流程花费比以往节省了近5000元。“组规是大家一起商量定的,对宴席规模、人数都做了明确,现在办红白事既省心又省钱。”村民李向东感慨道。
如今在黄铺村,红白事的相关费用、用餐标准、烟酒档次等都有清晰规定,村民普遍遵守,杜绝了攀比之风。据统计,该村每户办理红白事平均减负1.2万元,三年来累计为群众节约开支200余万元。
组规民约上墙 树文明新风
“遵纪守法为根本,乡村治理有章程。畜禽圈养守规矩,违规建房不可行。喜事新办尚节俭,丧事简办崇德风……”团结组墙上的组规民约朗朗上口。类似这样的规约标语和移风易俗宣传漫画,在黄铺村随处可见。
58岁的村民刘春华家中小院整洁雅致:荆棘修剪成景,柿树果实累累,老猪圈内柴垛码放整齐。“家里干净,心情也好。村里号召整治环境,我们当然要支持。”刘春华说。
村民的积极响应,源于黄铺村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村党委书记王绍南的带领下,黄铺从昔日“泥土板结禾不长,三天下雨苗发黄”“人心涣散、负债累累”的“问题村”,蜕变为如今美丽家园、幸福乐园、绿色花园、产业果园并存的经济强村,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中国幸福村”等多项称号。截至2024年底,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200万元,总资产达2.1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6400万元。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王绍南表示,“村规民约是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我们定期征集村民意见,及时更新内容,融入文明新风。最近两年,就新增了人居环境整治相关条款。”
创新风载体 润百姓心田
为唱响文明主旋律,黄铺村组建了以村“两委”为核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队,深入村组宣讲政策、倡导新风。同时通过宣传栏、横幅、大喇叭、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广泛传播组规民约。村里还推行“文明积分超市”制度,将遵守规约、移风易俗等行为纳入积分管理,并可兑换生活物品;开展“好婆媳”“美丽庭院”等评比,增强荣誉感;创新“诚信积分贷”,对守信村民优先提供产业扶持,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郝冲组村民郝汉青高兴地说:“今年我家评上‘五好家庭’,环境卫生做得好,积分高,已经兑换了好几次物品。村里规划得好,环境好,邻里和睦,住在这里特别幸福。”
大家定的规矩,大家共同守护。如今,黄铺村民真正从乡村治理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和“推动者”,“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被有效激活,社会矛盾持续减少,邻里关系更加和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日益浓厚。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