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中心市区交通“低头族”乱象调查:半个月超2000起违法被抓拍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6 08:46 1

摘要:泉州交警部门已启用电子警察抓拍此类交通违法,10月以来已查处超2000起。交警提醒市民,摒弃侥幸心理,勿因“指尖分心”酿成无法挽回的交通事故,守住“开车不碰手机、骑车不分心”的安全底线。

泉州交警部门已启用电子警察抓拍此类交通违法,10月以来已查处超2000起。交警提醒市民,摒弃侥幸心理,勿因“指尖分心”酿成无法挽回的交通事故,守住“开车不碰手机、骑车不分心”的安全底线。

近日,成都一男子骑电动车看手机,撞上了红绿灯柱,头部卡进了灯箱引起全网热议。记者走访泉州市区多个交通节点发现,机动车驾驶员在等红灯时接打电话、刷手机,非机动车骑行者(尤其是外卖小哥、快递骑手)边骑行边操作手机的行为并不鲜见,此类分心操作已引发多起交通事故。据悉,泉州交警部门已启用电子警察抓拍此类交通违法,10月以来已查处超2000起。交警提醒市民,摒弃侥幸心理,勿因“指尖分心”酿成无法挽回的交通事故,守住“开车不碰手机、骑车不分心”的安全底线。

机动车 30秒红灯里4名司机摸手机

10月13日上午10时,丰泽街与田安路交叉路口车流渐增。在一次30秒的红灯等待中,记者观察到排队的12辆机动车里,有4名驾驶员拿起了手机。

一辆白色SUV司机听到手机铃声后,立刻腾出握方向盘的右手接电话。绿灯亮起时,后车已起步,他仍侧头通话,直到后方连续鸣笛才匆忙挂挡,左手单手握方向盘,让车身微微晃动着并入车流;另一辆小车司机在等红灯时刷手机,绿灯亮起后毫无察觉,直到后车鸣笛才慌忙放下手机驱车离开。

市民吴先生告诉记者,前两天他在刺桐路看到一辆黑色轿车因驾驶员低头看手机偏离车道,径直朝公交站台冲去,幸亏站台旁公交车司机及时鸣笛警示,才避免事故发生。市民陈先生乘坐网约车时,更是目睹司机“双手忙不过来”——方向盘左侧挂着一部手机,右侧支架上还架着另一部,行驶中一会儿看导航,一会儿回消息,过路口时甚至单手操作手机抢单,“我全程抓着车里的扶手不敢放松”。

非机动车

骑手边骑边回信息 市民刷剧晃晃悠悠

相较于机动车驾驶员,非机动车骑行者使用手机的行为更普遍,外卖、快递骑手是“重灾区”。

10月13日上午11时,正值外卖配送高峰时段,丰泽街非机动车道上,一名穿黄色制服的骑手将手机固定在车把支架上,边骑边盯着订单信息,转弯时还腾出一只手滑屏确认地址,车身在车流中左右摇摆;在田安路一家写字楼楼下,另一名骑手在路边刚接单就启动车辆,同时低头回复顾客消息,没注意到前方横穿马路的行人,险些碰撞。

“订单催得紧,不及时回复会被投诉,超时、投诉都会扣钱。”从事外卖配送3年的小周坦言,行业竞争激烈,骑手只能“争分夺秒”,哪怕知道边骑边看手机危险,也不得不冒险。

“低头骑行”的普通市民同样常见。江滨北路上,一名女子一手握车把,一手拿手机刷短视频,电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忽快忽慢,身后车辆只能小心跟随。市民李女士说,在上班路上看到一名男子边骑车边看剧,“骑得晃晃悠悠,看着都替他担心”。

事故案例

查看导航几秒钟撞坏4片护栏

开车、骑车接打手机,由此引发的事故并不少见。10月7日下午1时40分左右,在市区通港西街森林公园路段,黄某驾驶小车沿通港西街由东往西方向行驶至肇事路段,未注意观察路况,与护栏发生碰撞。从监控视频中可以看到,车辆原本正常行驶在路面上,随后慢慢偏移了方向,短短几秒钟,车辆就撞上了路中间的隔离护栏,事故不但造成路中间4片护栏损坏,还造成黄某受伤,手机也摔坏了。事发后黄某交代,他在路上看手机导航,导致分心驾驶才出了事故。经交警认定,黄某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傍晚时分,安吉路的非机动车道上,一名女子边骑电动车边看手机,视线完全离开路面,车辆偏离路线朝绿化带冲去。此时一辆逆向行驶的电动车迎面驶来,两车狠狠相撞,两人不同程度受伤,车辆也都有损坏。

背后原因

侥幸心理与手机依赖成为诱因

“就看一眼,能有什么事?”“等红灯看手机不影响安全。”记者随机采访发现,不少交通参与者的侥幸心理,是“低头乱象”频发的主要原因。

“不少人觉得自己技术好,能一心二用,但实际上人们的大脑无法同时处理多个复杂任务。”泉州某驾校教练许先生解释,驾驶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需同时关注路况、车速、信号灯,而使用手机会分散视觉、听觉、触觉注意力,形成“认知盲区”。哪怕眼睛偶尔扫过路面,大脑处理路况信息的效率也会大幅降低,无法及时识别危险。

此外,智能手机的“即时性”让人们形成“随时响应”的习惯。“消息提示音一响,就忍不住想查看,生怕错过重要的事。”市民王先生说,哪怕把手机放在副驾驶,开车时也会不自觉瞟上几眼;而导航、停车缴费等功能,更是让手机成了“出行必需品”——不少驾驶员在车辆行驶中频繁调导航,停车时操作手机缴费,进一步增加了分心风险。

交警提醒

分心3秒相当于盲开50米

“开车玩手机、打电话是非常危险的。”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许多市民在路口经常会发现,绿灯亮了前车却不动,后车一直鸣喇叭,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前车车主开车时在打电话、玩手机。

该负责人介绍,开车打手机会带来不少问题。首先会分散驾驶员注意力,导致车速降低,影响其他车辆的通行率。据测试,在非常拥堵路段,打手机的司机比正常行驶的要多用3%的时间;在中等流量路段,打手机的司机需要多花2%的时间。其次,驾驶员开车打手机时如果单手把握方向盘,对车速控制、车距把握、驾驶视线都会产生影响,容易造成车辆偏离,引发交通事故。正常驾驶情况下,司机能够提前预判,及时刹车避开障碍物,而开车打手机容易分心,无法及时预判路况。在车主低头看手机的瞬间,车辆实际上处于无人驾驶状态。有实验表明,车辆时速60公里的情况下,司机低头看手机3秒,相当于盲开50米。碰到突发状况,从油门换到刹车之后,由于惯性作用无法立刻踩死,车辆还会滑行一段距离。而这些距离加起来,足以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伤害。

部门行动

半个月抓拍超2000起 严管只为警示安全

为遏制分心驾驶,交警部门在泉州市区启用多个电子警察,自动抓拍驾驶时接打使用手机的违法行为。数据显示,10月份以来,中心市区已抓拍此类交通违法超2000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则明确,此类行为一次记3分。交警部门还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发布分心驾驶事故案例和安全提示,让交通安全知识更易传播。

“处罚不是目的,是提醒大家别因手机酿成大祸。”交警呼吁广大市民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开车不接打手机、骑车不分心,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毕竟,指尖的片刻分心,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来源:泉州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