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网约车“双合规”率位列全省榜首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4 21:36 1

摘要:说句直白的,从前到现在这变化不小,绝不是谁一拍脑袋就做到的。先交代一下“双合规”是啥:平台、车辆、司机三方面都拿到该有的证照,符合行规,这玩意儿和乘客安全、市场秩序直接挂钩。回看时间线更清楚——2025年9月登上省里第一;8月刚升到第四;2024年11月已经从

10月10日,省交通运输厅的综合交通管理平台发布了9月份的道路运输管理通报,我市网约车“双合规”率达到96.99%,位居全省第一。

说句直白的,从前到现在这变化不小,绝不是谁一拍脑袋就做到的。先交代一下“双合规”是啥:平台、车辆、司机三方面都拿到该有的证照,符合行规,这玩意儿和乘客安全、市场秩序直接挂钩。回看时间线更清楚——2025年9月登上省里第一;8月刚升到第四;2024年11月已经从第十往上挤到第六;更早的2024年7月,合规率从只有26%一口气跳到77.87%,同比涨了196%,那会儿市里还被省厅点名表扬。再往前,2024年之前我们这个指标是26%,在全省靠后。这两年基本是一路追赶、不断修正、一步步把事儿做实做细的结果。

说说这两年到底干了哪几件事。市交通运输局没在家睡大觉,采取的是拼盘式的治理:执法、整治平台、补充合规车辆、培训司机、做宣传,五条线同时推进,互相配合,才有了现在这个成绩。执法上面出手很快也很重。针对那些明知不合规还派单或接单的平台,按“一案四罚”处理,累计查了432起违规派单和违规接单的案件。有些情节严重的,还把企业法人按安全生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就是说,责任要从上到下压实,不能让人钻空子。

平台端的动作也挺硬气:清退了235台不合规车辆,同时又新增了385台上了牌照的新能源合规车辆。这一步很关键,不是把车一清光就完了,还得保证市场上有车可以跑,所以采取了“清退一部分、补充合规车”的办法,尽量把对市民出行的冲击降到最低。实操起来有短期阵痛——部分时段叫车等候变长,但这种边清理边补充的策略把影响控制住了。

人员这块下了大功夫。办了32期专场考试,通过考核的拿到1208份从业资格证,同时清退124名不合规的驾驶员。很多司机以前是被平台误导或是没弄清规矩就接单,经过培训和考试,操作规范性提高了。对司机来说,这既是门槛也是保护:合规了出行更有保障,遇到纠纷也有据可查。

现场监督也不光是纸上谈兵。执法人员上门督导,要求平台现场签字承诺,已经签了129份《合规运营承诺书》。遇到违规车辆和人员,现场还会要求卸载某些打车软件,促使大家回到合法运营轨道上来。这个过程免不了“拉扯”:有的小平台一开始不配合,现场一施压才慢慢到位,但最后多数是按规矩办了。

宣传和普法也没放水。市里把“以案释法”搬上台面,定期公开典型案例,通过短视频和政务媒体矩阵把法规、违规后果讲清楚,目的有两个:提醒司机和平台别踩红线,同时提高乘客的辨识能力,鼓励大家遇到可疑车辆就拒乘、举报。看着软,但正在慢慢改变人们的习惯,这种长线工作见效慢但更扎实。

至于为什么以前会低到26%,梳理起来有两点:监管不够紧、历史遗留问题多。老车老证多,平台自律又不到位,合规这事儿就做得一塌糊涂。面对这样复杂的底子,单靠某一项措施起不来作用,所以市里选择的是系统治理,把责任、资源和动作捆绑起来推进。

推动作业里也有不少现实问题需要协调。比如清退不合规车辆的短期内,会令平台调度吃紧,叫车响应慢,市里就一边清理一边补车;还有签承诺书那阵,几家小平台不太情愿,现场执法一来才配合。就像拔草种树,既要把顽固的草连根拔掉,又得适时种上树苗,不然景观就不完整。

这个过程里,能看见人的变化。部分司机从一开始的担心抵触,到后来主动参加培训、考证,再到合规上路;还有些平台在被点名、被处罚后开始调整内部管理机制,增设合规岗、实行更严格的派单审核。这些细节虽然不起眼,但合起来就像一座座小石子,慢慢把路垒砌高了。

现在市交通运输局仍然盯着合规率这张报表,不打算松手。日常工作既有严管,也有服务,比如为合规车辆上牌、为司机组织考试、为市民发布出行提示。交通指挥中心的调度屏还在播着实时监控数据,工作人员一边接电话,一边盯着地图上网约车的分布和合规标签。办公室里有人在核对新上牌车辆,有人在筹划下一轮的普法短视频,也有人在统计被清退车辆的后续去向,现场气氛看起来像是既要把账算清楚,又要稳住市民的出行。

来源:小甘说汽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