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上周才因为胸闷去门诊,医生让他留院,他摆摆手:录完回忆录最后一章再说。
53岁,节目里劝别人别熬夜,自己凌晨两点倒在书房地板。
罗刚的事一出,湖南经广的夜班群里瞬间安静,没人再发“夜宵打卡”。
他上周才因为胸闷去门诊,医生让他留院,他摆摆手:录完回忆录最后一章再说。
结果初稿留在电脑D盘,文件夹命名特简单——“30年”。
现在台里决定重播《心灵之约》,片头剪掉广告,直接放他的声音,算是补一个来不及的告别。
几乎同时,金马奖最佳配角洛桑群培在西藏军区医院闭眼。68岁,出身放羊娃,靠一口藏味普通话闯北京,遗作《雪域往事》刚做完调色,首映票房全捐给儿童教育基金。
上戏设了藏族表演奖学金,首批名单里有个19岁女孩,她爸当年就是看了洛桑的片子才同意女儿学表演。
艺术这玩意儿,有时候就是隔代点灯。
再晚两天,杨祐宁的父亲杨进元也因癌症走了。71岁,做餐饮起家,一辈子研究一道卤肉饭,去年还在采访里说想把配方写进族谱。
儿子宣布停戏一年,把父亲没写完的《台湾古早味笔记》补完。
医疗界顺手把泌尿系统结石和癌症的关联研究提上日程,台大泌尿科门诊量瞬间增三成。
三个名字,三条讣告,把十月的中旬切成冷飕飕的几段。
广电系统连夜下发通知:主持人每年必须交一次心脏彩超,否则续聘免谈;演艺工会把“体检”写进合约模板;餐饮协会干脆搞了个“老板陪跑团”,要求年营收过千万的法人打卡十公里,配速不管,但必须流汗。
有人吐槽形式主义,可后台的实习生说:以前熬夜剪片靠红牛,现在看到罗刚那档空白节目单,手就自动点关机。
恐惧比口号管用。
隐匿性冠心病、高原并发症、结石癌变,听起来像医学教材的小字注释,却专门挑最忙的人下手。
他们仨都错过了同一个动作——把身体信号当真。
胸闷当累了,咳嗽当换季,腰疼当老了。
等真疼到躺平,镜头已经对准遗像。
台里老同事回忆,罗刚最后一次开会带了两瓶药,一瓶降压,一瓶救心,瓶子旧得标签都掉了。
他晃着药说:干我们这行,嗓子可以坏,人设不能崩。
说完大家哈哈,没人接茬“人没了还谈什么设”。
现在他的回忆录要出了,编辑把书名改成《电波里的三十年,和最后十分钟》。
预售页面只有一句话:如果你也在深夜装坚强,至少把急救电话设成快捷拨号。
洛桑的奖学金告示贴在上戏走廊,白纸黑字:会演不算本事,活到演下一部才算。
学生们路过就拍照,配文统一“早点睡”。
杨祐宁把父亲手稿扫描成电子版,第一页用红笔圈着一句“味道在,人就在”,后面补一行小字——人不在了,味道记得要健康少盐。
三个家庭,三个行业,同一记耳光:事业再亮,也抵不过身体断电。
想继续发光,先把命保住,否则故事只能由别人代笔,版税再高分不到你头上。
今晚开始,把最后一封工作邮件定时到早上八点,把夜宵改成温水,把体检预约排到最显眼的位置。
别等讣告上了热榜才想起——活着,才是最大的爆款。
来源:好学小红花HaiRP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