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汪小菲最近一周干了三件事:带女儿小玥儿在台北划船,顺手把船桨递给了未婚妻马筱梅;回北京开了两场直播,单场卖出1200万酸辣粉;夜里十一点,他在微博晒出一张盖了红章的“北京××国际学校入学申请表”,配文只有四个字——“落听了”。
汪小菲最近一周干了三件事:带女儿小玥儿在台北划船,顺手把船桨递给了未婚妻马筱梅;回北京开了两场直播,单场卖出1200万酸辣粉;夜里十一点,他在微博晒出一张盖了红章的“北京××国际学校入学申请表”,配文只有四个字——“落听了”。
三件事串成一条明线:他要把一双儿女从台北接回北京读书,而且动真格。
很多人以为这只是“明星爸爸秀父爱”,其实背后是一套精密的“跨境育儿路线图”。
今天把它拆开,你会发现,汪小菲正在用做生意的节奏做父亲——先算成本,再搭团队,最后签对赌。
第一步:把探视权升级成“共同生活权”
去年9月,台北地方法院把汪小菲的探视从“每月一次”改成“每周固定时段+寒暑假可带离台湾”。
文件里藏着一句关键备注:“经双方同意,子女可在境外就读,但需提前报备行程。
”
这句话等于给汪小菲开了个“后门”:只要大S点头,孩子就能在北京上学。
为了换这一点,他让出部分抚养费议价空间——简单说,就是“多给钱,换多陪娃”。
商人算账,不丢人。
第二步:把“麻六记”变成“教育基金提款机”
麻六记北京第8家店刚落地国贸,上海首店已进场装修,预计3月底开业。
工商注册显示,新店法人不再是汪小菲,而是他新成立的“粤洱堂餐饮”——注册资本1000万,股东名单里张兰占股35%。
别小看这次“换壳”。
餐饮老炮儿都懂:法人变更=风险隔离。
麻六记主打酸辣粉,翻台率虽高,但单店估值撑死3000万;粤菜赛道客单价高、现金流稳,更适合资本故事。
汪小菲用粤菜养“现金牛”,再把利润并表到麻六记,等于给俩孩子备了一份“教育基金”:按新店模型测算,2024年净利润若真能做到传闻中的1.2亿,对应4%的保守理财收益,每年就是480万——正好覆盖国际学校+两地机票+课外班的全部开销。
第三步:把“后妈”升级成“教育合伙人”
马筱梅被拍到的画面不是拎包逛夜市,而是全程蹲下来给小玥儿系救生衣、用湿巾擦手,动作熟练得像育儿嫂。
台媒说她“已怀孕”,她直接甩出一张体检单:未孕。
看似辟谣,实则稳人设——她清楚,在“继母”这个身份上,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放大成“逼宫”。
更关键的是,马筱梅毕业于加州州立大学幼教专业,简历里写着“曾任职台北某双语幼儿园国际部主任”。
汪小菲需要的不是“贤妻”,而是一个能把“台北学籍+北京课程+美式思维”拼成一张课表的合伙人。
马筱梅恰好握有这块拼图。
第四步:把“直播”变成“家长群”
1月15日那场直播,汪小菲把镜头对准一张空白课表:“各位家长,IB体系每天下午3点半放学,剩下的时间别浪费,我给孩子报了冰球和马术,团购价,要不要一起?
”
十分钟后,后台收到2.3万条私信——其中300条来自“跨境爸妈”。
他们和汪小菲一样,前妻或前夫在境外,孩子学籍挂在A地,人却在B地上学。
有人担心教材衔接,有人头疼签证时长。
汪小菲顺手拉了个微信群,名字叫“两岸陪读联盟”,入群资格:在麻六记直播间下过单。
一次直播,既卖了货,又筛出精准用户,还把“带娃上学”这件私事变成了“群体刚需”。
商人嗅觉,不服不行。
第五步:把“北京户口”变成最后一道保险
国际学校只是过渡,真正的终点是“身份”。
按照现行政策,台籍子女在北京连续就读满5年,可通过“华侨生联考”渠道申请清华、北大,录取分数线比大陆考生低80–120分。
前提是:父母一方在北京缴纳社保满5年且拥有稳定住所。
汪小菲2019年就把社保迁回北京,名下房产早够;小玥儿今年9岁,读到14岁正好满5年。
时间卡得严丝合缝——把“上学”变成“落户”,再把“落户”变成“升学优惠”,这才是整条路线图的终点。
所以,别再嘲笑“汪小菲又蹭孩子热搜”。
人家每一步都踩在政策节点上,把商业里常用的“时间换空间、现金流换估值、股权换控制权”三板斧,原样搬到育儿场。
普通人学不来全部,也能拆出三颗“小糖果”:
1. 跨境离婚一定要写清“子女就读地变更条款”,别怕撕破脸,现在多写一句,将来省下一套学区房。
2. 教育支出别只盯着学费,把家庭主业做成“现金奶牛”,用企业利润覆盖教育成本,比买理财稳。
3. 后爸后妈与其拼命示好,不如先成为“教育合伙人”,在课业、签证、升学上提供对方搞不定的稀缺资源,亲子关系自然破冰。
汪小菲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精英育儿赛道,砸钱只是入场券,会算政策、懂搭股权、能把产品变成社群,才是硬通货。
毕竟,娃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窗口期,再多钱也补不回来。
下一次直播,他大概率会晒出一张“冰球装备清单”。
别只顾着吃瓜,记得把链接收藏——那里头藏着北京2024年最新的“华侨生联考”时间轴。
来源:跳高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