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哇!成功了。”在山西博物院斗拱模型拼搭体验区,来自乌克兰的卡丽娜和英国博主Joe Burns激动地击掌欢庆。经过近半小时的专注配合,他们成为第一组顺利完成斗拱拼搭的团队。“我们完全沉浸在斗拱的世界里,没有关注其他小组进度,这种与古建跨时空对话的时刻太美妙了。
“哇!成功了。”在山西博物院斗拱模型拼搭体验区,来自乌克兰的卡丽娜和英国博主Joe Burns激动地击掌欢庆。经过近半小时的专注配合,他们成为第一组顺利完成斗拱拼搭的团队。“我们完全沉浸在斗拱的世界里,没有关注其他小组进度,这种与古建跨时空对话的时刻太美妙了。”卡丽娜兴奋地说。
10月14日,“中国古建看山西”外籍博主发现山西主题传播活动走进山西博物院,国际体验官和留学生们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斗拱拼搭比拼,在榫卯咬合间亲身感受中国古建的智慧结晶。
“他们的整体进度都很快,完成度也很高。”文博馆员孙玥对国际友人的拼搭速度表示惊叹,“古建文化具有令人沉浸的魅力,而斗拱模型拼搭能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古建精髓。”
就在比拼开始前,这些国际友人刚刚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了“土木华章”展厅。从佛光寺东大殿到应县木塔,一系列精美建筑模型令他们叹为观止。被应县木塔深深吸引的刚果(金)籍留学生高明表示:“这座不用一颗钉子的木塔真是世界奇迹。”
在动手实践环节,精巧的榫卯结构在参与者手中逐一精准咬合,层层斗拱模型稳固架起。来自印度尼西亚的Veldesen Yaputra作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生,对此感受颇深:“平时只能通过平面图或三维模型学习古建,这次从缩微模型到榫卯解构的沉浸式体验,让我对千年木构有了更鲜活的理解。”
屋檐之下,斗拱层层出挑,承上启下,正是这些木质构件成就了中国古建筑“墙倒屋不塌”的结构奇迹。讲解员现场解析:“斗上架拱,拱上放斗,简单的叠加却有无穷变幻。无一根钢钉的纯木建筑,通过凹凸勾连甚至能起到避震效果。”
从琉璃构件到微缩模型,从斗拱拆解图到榫卯互动,山西古建的“土木密码”在这场别开生面的活动中缓缓展开。如果你也想解锁斗拱飞檐间的奥秘,不妨走进山西博物院“土木华章”展厅,亲手触摸那些跨越时空的建筑智慧。
来源:锦绣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