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到这条评论时,不少人以为又是吹牛,直到刘萧旭的抖音粉丝从十万飙到八百万,一条广告报价六位数,大家才反应过来:短剧演员,已经不是“横店日结”的代名词,而是平台抢人、资本砸钱的新贵。
“拍短剧三个月,买房首付有了。
”
刷到这条评论时,不少人以为又是吹牛,直到刘萧旭的抖音粉丝从十万飙到八百万,一条广告报价六位数,大家才反应过来:短剧演员,已经不是“横店日结”的代名词,而是平台抢人、资本砸钱的新贵。
去年还在吐槽“短剧土味”的观众,今年一边骂一边充钱。
数据摆在那儿:红果刚出的演员评级表,刘萧旭、徐艺真直接锁S档,单部片酬50万起跳,比2023年翻了整整三倍。
以前拍长剧的小生,拍一集拿五千,现在拍短剧三天就能买一辆特斯拉,谁还嫌土?
平台更卷。
爱奇艺把S级古装剧《凤行天下》男主递给刘萧旭,腾讯视频立马甩出都市情感《破茧》,连Netflix都跑来插一脚,给他和徐艺真开了“华语短剧专区”头部位置。
一句话,谁先签下他们,谁就拿到流量密码。
有人酸:“不就是爽点密、反转快吗,换条狗都能火。
”还真不是。
红果的评级标准写得清楚:播放量、完播率、二创量、带货额,一样不能拉。
刘萧旭上一场直播,二十分钟卖出三万单面膜,品牌方当场拍板加投广告。
观众缘这东西,长剧演员熬十年未必有,他三个月就玩明白了。
钱来得太快,政策铁锤紧跟。
广电新规要求片酬公示、合同备案,明摆着给泡沫扎针。
中小公司立马怂了,原来敢开百万保底,现在改成“片酬入股”,让演员一起赌票房。
赵柯淳就选了后者,零底薪拿20%分账,播得好直接财富自由,播扑了白打半年工。
有人骂他傻,他反问:“你拿固定片酬,上限就是那点死工资,我想搏个大的。
”
最惨的是腰部演员。
评级表一出,C级直接没人请,原先一天三千的价,现在压到三百还得自己带妆。
群里天天吐槽:“以前跑短剧是过渡,现在成了终点。
”——市场不需要那么多“男主脸”,只要能把观众留到最后一秒的“钩子脸”。
别看外界唱衰“短剧活不过明年”,华策、光线这些老牌影视公司正拼命扫货。
华策9月刚把头部MCN“听花岛”整个吞下,光线更狠,成立十亿基金专投短剧IP,一口气囤了上百个剧本。
传统影视寒冬,短剧成了他们的救命棉被——拍摄周期一个月,回款三个月,比长剧快十倍,财报立刻好看。
当然,翻车也来得迅猛。
上周一部S级古装短剧上线,女主是选秀回锅肉,片酬八十万,结果剧情把观众当傻子,第四天播放量直接腰斩。
投资人血本无归,女主被踢出评级表,连微博都不敢更新。
行业就是这么无情:流量给你了,接不住,下一秒就被后浪拍在沙滩上。
观众端也悄悄变脸。
弹幕从“土到我哭”变成“求别烂尾”,评论区开始抠细节、扒逻辑,甚至给编剧寄刀片。
短剧从“爽就行”进化到“爽还要讲基本法”,再想靠“霸壁咚”混日子,只会被一键取关。
一句话总结:短剧圈已经走完“野蛮捡钱”阶段,接下来是专业玩家战场。
演员、平台、资本、政策四方混战,有人上岸买别墅,有人淹死连水花都没有。
想冲进来捞快钱?
可以,但先问问自己:能不能在三天两夜里把一句台词说到观众心里,能不能在直播镜头前让陌生人下一秒就掏钱包。
能,这就是新贵;不能,连旧人都没得做。
来源:夏天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