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抄书的第101天:《诗经·郑风·遵大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9 21:15 1

摘要:●《郑风·遵大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其主旨很难坐实。有人认为是“思君子”,也有人斥为“淫妇”诗,有人以为是描写弃妇恳求男人念旧情之诗,还有人以为是描写妻子送别丈夫之诗。

[思考]●《郑风·遵大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其主旨很难坐实。有人认为是“思君子”,也有人斥为“淫妇”诗,有人以为是描写弃妇恳求男人念旧情之诗,还有人以为是描写妻子送别丈夫之诗。

[思考]●全诗二章,每章四句。此诗语言朴实自然,刻画了男子离家出走,女子拽着男子衣袖,苦苦哀求他留下的小镜头,把平常而习见的画面表现得活灵活现。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兮,不寁好也!‌‌

■沿着大路走啊,拉着你的衣袖啊。莫要嫌我把气怄啊,不念旧情轻分手呀!

■沿着大路走啊,抓紧你的手啊。莫要嫌弃把我丢啊,抛却恩爱不肯留呀!‌‌

诗歌描绘男子离家时,女子拽其衣袖或手,哀求勿忘旧情,语言朴实生动。

[思考]2-1‌弃妇说‌:女子挽留负心男子,强调“不寁故”“不寁好”。‌‌

2-2‌夫妻别离说‌:妻子送别丈夫,情感真挚。‌‌

2-3‌其他观点‌:朱熹称“淫妇”诗,毛序解为“思君子”,均非主流。‌‌

[思考]●本篇并未假借外物起兴,亦未以他物铺陈设问,更无意交代故事的前因后果,而是将目光聚焦于一个极具张力的瞬间——男子决绝离去,女子紧拽其袖,握住他的手,泣声哀求。全诗以第二人称的泣诉语气,直击人心。

[思考]●两章八句之间,对男子离去的原因不着一字,二人关系亦未言明,唯有一幅寻常却惊心的画面浮现于眼前,令人过目难忘。

[思考]●大路之上,男子步履匆匆,那心碎的女子踉跄追上,在道旁与他拉扯纠缠。她一边挽留,一边悲切哭喊,反复泣诉的,只有一句:“无我恶兮,不寁故也!”除此之外,似已无话可说——仅此两句,道尽了她心中所有的哀怨、痛苦与辛酸。

[思考]●主人公不顾一切、竭力挽留的赤诚,深深打动读者。她那发自肺腑的衷情,能否挽住男子去意已决的心?这无疑是每个读者掩卷之后的共同疑问。然而诗意在此戛然而止。他是去是留?她结局如何?诗人未作交代,颇有不了了之的余韵。

好有故事感的一幅图

[思考]●作为一首纯赋体诗,这样的留白尤为珍贵。尽管在叙事上有所省略,情感却格外饱满充沛。清代学者牛运震在《诗志》中评此诗“只三四语,抵过江淹一篇《别赋》”,推崇备至。

[思考]●《遵大路》与以往弃妇诗的不同,在于诗中女子并非独守空窗、自怜垂泪的形象,而是毅然冲上大路,勇敢追回所爱。正是这份不顾一切的主动,使诗格外动人,也令读者对另一方的性格与动机充满好奇。然而诗人并未解答,这一留白也正是其艺术创新之处——对背景与结局不置一词,如同一位刚刚赶至现场的摄影师,只抓拍下这组感人至深的镜头。这样的处理,远比全程直播式的叙述,更引人入胜,更耐人寻味。

“魗”最早见于古代字书,《康熙字典》收录其义为“丑恶”,并载反切注音“昌九切”(广韵)、“齒九切”(集韵)。现代汉字整理中已将其归为“丑”的繁异字体,不再单独使用,但《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等工具书仍予收录

[比心][比心]注释:

⑴郑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二十一篇。遵:沿着。

⑵掺(shǎn):执,拉住,抓住。袪(qū):衣袖,袖口。

⑶无我恶(è):不要以我为恶(丑)。一说“恶(wù)”意为“讨厌”。

⑷寁(zǎn):去。即丢弃、忘记的意思。一说迅速。故:故人,故旧,旧情。

⑸无我魗 (chǒu):不要以我为丑。魗,同“丑”;一说厌弃。

⑹好:相好,情好。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