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要发展、农村要进步,在新时代昂首阔步的征程里,单凭老一辈农人躬耕“一亩三分地”已不现实。在咸宁,越来越多像田淑娴、吴孝建、谭英一样的青年返乡归田,或为乡愁、或揣理想,与虾鸭豚鹿为伴,带着知识、技术与视野一头扎向农村,使得这场为“让饭碗端得更牢”的田间试验,
农业要发展、农村要进步,在新时代昂首阔步的征程里,单凭老一辈农人躬耕“一亩三分地”已不现实。在咸宁,越来越多像田淑娴、吴孝建、谭英一样的青年返乡归田,或为乡愁、或揣理想,与虾鸭豚鹿为伴,带着知识、技术与视野一头扎向农村,使得这场为“让饭碗端得更牢”的田间试验,成为兼具社会价值与个人前景的务实之选。
青年返乡务农的“务实”,首先体现在对乡村资源的精准盘活上。与传统农民依赖经验耕作不同,“新农人”擅长用现代思维挖掘乡土价值:有人通过直播电商,让深山里的农产品直达消费者餐桌;有人引入生态种植技术,将闲置荒地改造成有机田地;还有人整合村落闲置房屋,让乡间民宿成为“农文旅融合”的核心纽带。“新农人”们从不局限于“种什么”,而在乎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出更多、更持久的经济效益,让一方农田产出多元价值。
同时,这份“务实”也藏在青年对个人价值的理性考量中。到大城市奋斗,不少青年很难找到“接地气”的踏实感;而回到乡村,他们的知识技能似乎更有“用武之地”——懂数据分析的可优化种植方案,会新媒体运营的能搭建销售渠道,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可推动产业升级……当青年成为产业链的主导者,这种“付出即有反馈”的成就感,便成为他们“把家乡变得更好”的实践里最有力的助推器。
当然,青年返乡务农的道路上不可能没有风雨,“让青年少走弯路”的外力护航必需同步启程。完善农业相关保险、简化创业审批流程、搭建技术培训平台、打通物流供应渠道,这些都是能让青年更好施展拳脚的“务实”举措。但更关键的是,社会需更认可和尊重“新农人”的职业价值,让返乡务农成为既体面,又能生金,还能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乡村振兴扬帆正劲,青年“洄游”已成潮流。当更多年轻人带着热情与智慧扎根乡土,乡村将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而是充满机遇的希望田野,这份务实的务农选择,终将绘就出乡村发展与青年成长的双赢画卷。
来源:咸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