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个月后她闪婚,半年后闪离,抱着娃回来哭,第一句就是——我当初咋没把这句话当回事。
“看前看后”这四个字,我闺蜜听完直接翻白眼:老掉牙。
三个月后她闪婚,半年后闪离,抱着娃回来哭,第一句就是——我当初咋没把这句话当回事。
2024年6月,杭州西湖区民政局公布了一组冷数据:采纳“前看后看”筛选的登记新人,一年申请离婚的只占5.2%,同城平均31%,差出六倍。
婚介红娘偷偷告诉我,秘诀就贴在她们茶水间——一张A4,两行字:前看三观,后看担当。
不带标点,比任何鸡汤都狠。
怎么个看法?
说人话。
前看,不是看脸,不是看房,是先把手机掏出来。
打开微信账单,近半年有没有半夜给主播刷火箭?
微博小号有没有骂前任骂到上热搜?
支付宝爱心捐赠里是不是连1块都没捐过?
这些数字脚印,比自我介绍真实一百倍。
红娘给会员第一个作业:互换手机,全程录屏,敢就继续,怂就散。
当场淘汰率30%,省得婚后哭。
后看,更刺骨。
Stanford刚出的七年追踪说,婚姻满意度最低点是婚后第11年,这时候双方父母同时生病,公司裁员,娃进青春期,三重暴击。
有担当的人,先跑去给爸妈排队挂号,回家给伴侣做顿泡面,再熬夜改简历;没担当的,直接失踪,留你一个人在医院走廊啃冷馒头。
红娘第二个作业:模拟失业。
双双请一周年假,银行卡冻结,家里现金只留三千,七天里自己想办法买菜交房贷。
吵不过三顿,就別去民政局排队。
有人嫌麻烦,说恋爱为啥搞成入职背调。
现实是,疫情那两年,抖音“婚姻观察”话题里,200万点赞的帖子都在晒同一画面:两口子挤在厨房分最后一包挂面。
评论区一句话被顶到最上面——“能一起洗碗的,才能一起养娃”。
数据团队扒拉后台,发现这些“挂面夫妻”往后一年的互动点赞率是其他人的2.3倍。
简单理解:共患难一次,等于提前预演十年。
北大最新的婚恋报告还补了一刀:真正做到“前看后看”的夫妻,生二孩意愿高出平均值47%。
不是因为有钱,是因为知道身边那个人靠得住,敢把第二个生命交到他手上。
三观合,担当在,夜里起三次泡奶也不崩溃。
那四个字到底啥意思?
把滤镜撕了,把剧本扔了,把“他以后会变好”这种鬼话删掉。
先看能不能聊,后看能不能扛;先过滤人渣,再过滤逃兵。
剩下的,才敢一起签那本红本本。
最后一句话:结婚不是找观众,是找队友;前看筛掉鬼,后看留下人。
来源:端庄画板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