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叙利亚临时政府领导人朱拉尼,不久前开启首次访俄之行,并计划与普京举行会晤。而就在他正式启程的前一天,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放出了其上个月在出席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接受专访的视频。
文|李劲 媒体人
叙利亚临时政府领导人朱拉尼,不久前开启首次访俄之行,并计划与普京举行会晤。而就在他正式启程的前一天,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放出了其上个月在出席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接受专访的视频。
据介绍,这则访谈后期经过了两轮精译,所以内容的准确度是有保证的。
当被问及“如何处理与中俄之间的关系”时,朱拉尼表示:“如今叙利亚正在与中国、俄罗斯建立基于战略利益的稳定关系,这与叙利亚发展同西方之间的关系并不矛盾。”
他还强调,叙临时政府已经收到了来自中国与俄罗斯的“积极外交信号”。
朱拉尼的主动示好并不是空洞的外交辞令——请注意,他强调叙利亚与中俄之间存在“战略利益”,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他很清楚,如果想要与中俄搞好关系,那么就必须尊重两个大国在叙利亚的战略利益,并以此为基础来重建、夯实双边关系。
否则的话,一切就只是“空中楼阁”——当未来“另一个朱拉尼”崛起时,那么他就很可能会成为弃城逃亡的“另一个阿萨德”。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中俄在叙利亚到底有哪些战略利益,需要朱拉尼政府重视起来?
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利益,可以说是所有大国里,最成熟、最深厚的。阿萨德政府倒台还不到一年,普京便直接邀请朱拉尼来莫斯科面谈,主要是因为多个现实的、战略性的考量就摆在面前。
一方面,俄罗斯在叙利亚拥有地中海沿岸的军事基地——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和赫梅米姆空军基地。这两座基地是俄罗斯目前在中东唯一掌握的军事前哨。通过这些基地,莫斯科便能够随时把军力投射到地中海沿岸,并向中东、北非的纵深地带施加影响。
另一方面,俄罗斯通过与叙利亚的深度绑定,得以挑战美国在中东的霸权话语、争夺地区影响力。可以说,俄罗斯在叙利亚“站得住脚”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政治象征:哪怕俄罗斯已经无法重现当年苏联的辉煌,但它仍然是中东这张棋盘上的重要棋手。
叙利亚处于中东冲突的漩涡中心,美国、以色列、伊朗、土耳其、海湾国家都在这里都培养了忠于自己的势力——关键的从来不是阿萨德,而是掌控大马士革的那个男人能否忠于莫斯科——如果能,那么“姓阿”还是“姓朱”根本就不重要。
此外,叙利亚蕴藏大量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以及各种矿产等,这些也是俄罗斯愿意下注投资的对象。近年来,俄罗斯在叙利亚能源和矿产勘探、开采合同上已有大量布局——这些当年跟阿萨德政府签的协议,莫斯科当然希望朱拉尼政府能够继续承认。
对中国而言,叙利亚的利益就不像俄罗斯那样直接、军事意义那么强,而更偏向经济利益、外交布局。
首先,就是避免叙利亚成为滋生极端势力的平台,导致其对中国内部的安全产生威胁,这也是中方最关心、最敏感的一点。如果朱拉尼政府“和稀泥”、不作为、对某些中方重点关切的极端势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其他什么都没得谈。
其次,是中国经济全球布局的延伸可能。叙利亚在地理上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是中东重要的“十字路口”。如果叙利亚的内部局势能稳定下来,那么该国就有可能会成为中国“新丝绸之路”在中东的新支点。
第三,则是参与战后重建、基础设施项目、能源合作、矿业开发等实业合作机会。叙利亚战后重建需求极大,道路、输电、通信、港口、油气管线、水利等都是急需外部支持的领域。
中国作为全世界出名的“基建狂魔”,经验和技术都没得谈。只要叙利亚政府愿意,并且能够切实保障中方人员的安全,那么中方企业就一定会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具体可以参考由中方企业承建的埃及新行政首都项目。
尽管中国在叙利亚的战略投入一向谨慎克制,但也始终保持着一个“外交接触点”,以确保在局势恶化时不至于完全被动。
至于朱拉尼能否取代阿萨德,成为中方信任的、新的稳定合作对象,甚至可能借助中方的“发展快车”来推动叙利亚的重建与经济复苏,就要看他接下来能否将自己的这番表态落到实处,用行动去兑现承诺。
来源:煮天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