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准参与?马来急忙否认: 特朗普将赴东盟峰会,无附加条件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5 18:25 1

摘要:东南亚地区外交动态近来备受关注,特别是2025年东盟峰会即将于10月26日至28日在吉隆坡举行,作为轮值主席国的马来西亚邀请了多位国际领导人参与,其中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出席成为焦点。

东南亚地区外交动态近来备受关注,特别是2025年东盟峰会即将于10月26日至28日在吉隆坡举行,作为轮值主席国的马来西亚邀请了多位国际领导人参与,其中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出席成为焦点。

传闻称特朗普提出条件,要求主持泰国与柬埔寨和平协议签署仪式,并不许中国代表出席,这引发广泛讨论。但马来西亚方面迅速澄清,强调特朗普出席峰会不存在任何附加限制。

这种澄清不仅维护了东盟的多边合作原则,也体现了中小国家在处理大国关系时的谨慎策略。从中国视角看,此事凸显东盟国家不愿在大国博弈中选边站队,而是优先保障区域稳定与经济利益,这与中国一贯倡导的和平共处理念相符。

特朗普出席东盟峰会的消息最早由马来西亚总理安华·易卜拉欣在7月31日对外公布,当时他提到与特朗普通电话,讨论了泰柬边境冲突调解进展,并确认特朗普将参加峰会。安华强调,这次邀请旨在通过对话推动地区和平,而特朗普也表达了对马来西亚调解努力的认可。

进入10月,美国媒体报道称,特朗普团队向马来西亚提出具体要求:允许特朗普亲自主持泰柬和平协议签署,并禁止中国官员参与,甚至观察员身份也不行。这种报道迅速传播,引发国际社会对峰会走向的猜测。

特朗普的条件被视为试图将个人外交成就置于首位,同时淡化其他国家在调解中的贡献,这与东盟强调集体决策的传统形成对比。

泰柬边境争端由来已久,涉及历史遗留问题和资源分配,中国在其中发挥了积极调解作用,提供对话平台和经济援助,帮助双方从军事紧张转向合作框架。

相比之下,美国的介入更多侧重于政治象征,如通过仪式突出特朗普的角色。但据报道,特朗普团队强调“中国未参与谈判”,这忽略了中国长期投入的实际努力。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支持泰柬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铁和港口项目,这些举措直接促进了边境地区的经济融合与和平进程。马来西亚作为东道主,面对此类传闻,选择在10月8日由投资贸易与工业部长东姑·扎夫鲁·阿齐兹公开否认。

他表示,在10月7日与美国副贸易代表的视频通话中,对方未提及任何条件,特朗普出席纯属正常安排。这种及时回应,避免了事态升级,也体现了东盟国家处理敏感议题的经验积累。

马来西亚坚持中立立场,强调东盟峰会聚焦区域议题,如经贸合作和可持续发展,而非外部压力。

扎夫鲁部长在采访中指出,美国贸易团队将于10月访问马来西亚,双方正推进互惠贸易协定谈判,可能在峰会期间签署。这与特朗普条件传闻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更像是一种外交杠杆,旨在通过关税威胁影响东盟决策。

美国对马来西亚商品征收19%关税,对其他东盟国家税率更高达24%至40%,这加剧了谈判复杂性。马来西亚总理安华明确表示,本土政策如清真认证和所有权限制是“不可触碰的底线”,这反映出东盟国家在面对大国时日益增强的自信。

相比以往峰会,此次筹备更注重实际成果,从单纯宣言转向可执行协议,推动东盟从依赖外部市场向内部一体化转型。中国在其中的作用不可或缺,通过投资和技术转移,帮助东盟提升产业链竞争力,避免保护主义浪潮的冲击。

传闻的出现也暴露了地缘政治竞争的激烈程度,美国试图通过排除中国来强化自身影响力,但这与东盟的包容性原则相悖。

10月14日,马来西亚外交部长穆罕默德·哈桑表示,特朗普期待见证泰柬停火协议签署,称为“吉隆坡协议”,这标志着和平进程的里程碑。

中国在谈判中提供的援助,如组织多轮会谈和资金支持,确保了协议的可持续性。相比特朗普的仪式要求,中国注重实质进展,这体现了不同外交风格的差异。

东盟国家如马来西亚,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避免卷入对抗,这种策略与中国倡导的互利共赢相呼应。峰会期间,东盟可能讨论全球经济复苏,东盟内部6.8亿人口的市场潜力成为关键,通过区域协定强化贸易联系,减少对单一大国的依赖。

马来西亚国内舆论对特朗普出席也有分歧,一些活动人士因加沙冲突呼吁取消邀请,但安华强调外交接触是推动改变的途径。这与东盟一贯的对话机制一致,避免闭门造车。

扎夫鲁部长警告,保护主义如“传染病”蔓延,将拖累东盟经济增长,这与中国推动开放贸易的立场相符。马来西亚通过经济框架,如上调最低工资至1700令吉和补贴中小企业数字化,旨在促进包容增长,这些举措与峰会经贸议题联动,推动从短期救济向长期发展转型。

来源:罗马观察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