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有件挺让人好奇的事儿。何炅明明刚刚斩获了亚洲学院创意大奖“最佳综艺主持人”,这样的荣誉放在谁身上都是分量十足,结果这段时间,却几乎看不到他在各种晚会上露面。谢娜倒是在央视秋晚站稳了脚,还听说元宵晚会也能遇见她,风评一下子回升不少。这一进一退的情况,真的挺
最近,有件挺让人好奇的事儿。何炅明明刚刚斩获了亚洲学院创意大奖“最佳综艺主持人”,这样的荣誉放在谁身上都是分量十足,结果这段时间,却几乎看不到他在各种晚会上露面。谢娜倒是在央视秋晚站稳了脚,还听说元宵晚会也能遇见她,风评一下子回升不少。这一进一退的情况,真的挺耐人寻味的。
你说何炅是“被动退让”也好,“主动调节”也罢,可能更准确一点,他是在试探一种新活法。他可是从1995年就在央视《大风车》当“毛毛虫哥哥”,陪过一整个年级的小朋友放学之后再开电视。后来1998年跳槽到《快乐大本营》,跟李湘、谢娜等搭成“快乐家族”,一做就干到了2021年,一档综艺撑了将近二十四年,记忆里欢声笑语的背后,其实还有湖南卫视老大哥的守护。可是后来呢?因为一句“粉丝送的礼物标签太难撕”,无意之中捅破了那层行业“收礼文化”的窗户纸,他这稳如泰山的形象,也随着网友的挖掘,变得站不住脚了。
那会儿媒体点名批评之后,他发文道了歉,说以后再也不收礼物,但社会舆论哪有这么轻易翻篇。他从“老好人”沦为众矢之的,其实更多是揭开了行业潜规则的冰山一角。《快乐大本营》也正式停播,结束了一个时代。舞台灯灭的一瞬间,大概连他自己都没想清接下来怎么走吧。
再后来,还有2023年的保姆事件,又是一场风波。保姆举报拖欠工资,虽然一审判决让他赔了14.9万,可也有人说保姆的诉求不太合适,事情真相扑朔迷离。直到后来二审前,那边删了举报视频,舆论才渐渐消停点。这几年,他自身的情绪也被推到谷底,有的劲头,更是剧烈回落。就连邀请他节目的圈子,都得掂量掂量他的争议度。
谁挨上这种事,情绪都有点扛不住,何炅后来的收敛也能理解。别人都往前冲,他反而选择退后一步,从万人舞台退回到相对安静的角落。他做了一档叫《书途同归》的访谈节目,和嘉宾聊书、谈点生活,还参与公益活动,给留守儿童讲睡前故事,在乡村建书屋,折腾得比当年更温和。这些事他不往外讲,也没刻意宣传,像换了个频道,画风低调到连镜头都不凑过来了。
专业上他从没掉过链子。主持《声生不息·宝岛季》,他的表现依旧稳得任凭谁说都忍不住点个头,“金鹰奖”最佳主持人的奖杯就是最公正的表态。后面又凭《歌手2025》和前面的表现,再拿到亚洲学院创意大奖“最佳综艺主持人”,说明顶级舞台上的何炅,依旧是行业标杆。这些奖杯,虽然冷冰冰的,但分量一丝没少。
可他自己呢?倒是没再借住这些成绩重新回到更广泛的晚会舞台,那些聚光灯热得发烫的地方,他似乎主动避开了。他没有刻意去迎合以前的模式,而是选择用温和平静的方式继续存在着。
谢娜则刚好相反。她在央视秋晚发声,说很重视这次机会,认真准备果然没白费,舞台表现越来越稳,风评慢慢变好,不再是大家印象里那个靠闹场吸引注意的主持人。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答案,她选择继续奋力往上爬。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2025年,何炅还在节目里自曝在飞机上曾险些被噎住,听得人都一身冷汗。那个窒息的瞬间让人不禁重新审视细碎时光的意义,而他本人似乎因此更坚定,“慢下来”可能是对自己的最好选择。
最近《向往的生活》第八季播出,他的一个整理头发的小动作又引发了网友的大讨论。兰花指一出,有些人觉得别扭,有些人说多杞人忧天。我反倒觉得,不过是个举手习惯,网络世界就爱把这些小细节加太多戏,忘了背后的人,也不过是个普通人罢了。
何炅这么多年没公布婚姻和子女的事,一些舆论就爱用有色眼镜但我觉得,决定过哪种生活,是个人的自由,也没必要所有人都来“围观备案”。说实话,人这一生,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过得舒坦,不必讨好别人来证明什么。
何炅这两三年的起起落落,其实给普通人也上了课——“老好人”未必永远站得住,职场打拼还是得拿手艺说话。风口浪尖没有人情可讲,真需要你发力的是脚下的每一步。如果舞台灯不亮,换个角度把自己照清楚,也许未尝不是更好的转折。
到了五十岁,追求热闹已经不再是全副目标,掌声也不是全部意义,也许真正重要的是找到让自己踏实的生活状态。谢娜还在舞台上站得让人看见,她很努力,值得这种反馈;何炅退到幕后,他做了别人未必懂的选择,却依然过得让人尊重。这条路上没有输赢,只有合适。
不管你在哪个岔路口,先别慌着做出回应。问问自己的心,想去哪里,答卷其实就在那条路上。
来源:友爱铅笔c7K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