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输3次干细胞,停胰岛素还稳血糖!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5 17:30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611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医生,我这糖尿病是不是要打一辈子胰岛素了?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根治?”这句话,几乎每天都在内分泌门诊重复上演。

2型糖尿病,这个听起来“没那么吓人”的慢性病,其实正在悄悄改变无数人的生活。打针、吃药、控制饮食,甚至半夜低血糖惊醒……许多患者被它“绑架”了十几年。

但最近,一项由中国权威医院主导的临床研究,给这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干细胞输注,有人实现了停药、停胰岛素,血糖依然稳定

这是真的吗?干细胞到底怎么“修好”胰岛的?它是治愈糖尿病的突破,还是又一个不切实际的炒作?

我们来一探究竟。

这项研究发布在2023年的《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上,由南京鼓楼医院牵头,纳入了30名中重度2型糖尿病患者

参与者平均病程超过8年,部分患者每天注射胰岛素高达60单位。研究团队为这些患者静脉输注了3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每次间隔4周。

结果显示:

90%的患者在治疗后明显降低了胰岛素依赖。

约1/3患者完全停用了胰岛素,空腹血糖依然维持在正常范围。

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

研究人员指出,干细胞疗法可能通过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炎症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根本上改善糖代谢。

这不是“灵丹妙药”,但确实是医学上的一次积极尝试

说它“修好”糖尿病,其实还言之过早。但干细胞确实有一套“本事”。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简单说,它们能“变身”成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

在糖尿病治疗中,它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调节免疫:糖尿病不是单纯“吃太多糖”,而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干细胞能调节免疫反应,减轻胰岛的“内耗”。

2.促进再生:研究表明,干细胞可能激活残存胰岛β细胞的功能,甚至刺激新的β细胞生成。

3.改善胰岛素抵抗: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干细胞还能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这就像修房子的“万能工人”,哪里坏了,它就去哪儿干活。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激动地问:“那我是不是可以不用吃药了?”很遗憾,干细胞疗法目前还不是糖尿病的‘终极治愈方案’。

首先,这项研究样本量小,仅30人;其次,随访时间有限,大多仅观察到3-6个月。

更重要的是,干细胞治疗属于前沿临床试验阶段,目前尚未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正式批准作为常规治疗手段。

此外,它对每个人的效果可能不同,并不适用于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

就像种树一样,有的土壤能长得很好,有的可能颗粒无收。

虽然干细胞疗法仍在“试验田”阶段,但我们并不是无计可施。

目前,国家卫健委推荐的2型糖尿病管理策略,仍以综合干预为主:

饮食控制:掌握总热量摄入,三餐定时定量,避免高糖高脂食物。

规律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药物治疗:如二甲双胍、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定期监测:每日血糖、每季度糖化血红蛋白、每年眼底+肾功能检查。

这些策略虽“老套”,但早已被无数研究验证为延缓病情进展、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科学控糖,没有捷径,只有耐心。

未来是否真的能靠“输几袋细胞液”,就彻底摆脱糖尿病?医学从不排除奇迹,但更相信脚下的路。

干细胞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一座“灯塔”,指引方向,但离岸还远。我们不能因兴奋而盲目尝试,更不能被虚假宣传误导。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请相信科学、遵医嘱、坚持管理,才是对自己身体最好的交代。

参考资料: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的初步研究,202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国家卫健委官网:慢病防控科普知识系列,2022

来源:神经科健康科普W博士一点号

相关推荐